佟立華
摘 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教育的使命是讓每個人發展自己的才能和創造潛能。而創造能力的培養基礎在于小學階段。小學數學教育又是基礎教育的重要學科。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
關鍵詞:數學;組織;歷史;創新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4-239-01
當今世界的競爭是科技的競爭,也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的成長關鍵是教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教育的使命是讓每個人發展自己的才能和創造潛能。而創造能力的培養基礎在于小學階段。小學數學教育又是基礎教育的重要學科。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那么,如何在數學教學中體現創新意識,以達到優化課堂教學,使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品質、創造潛能得以全面展現,以促進學生的人格發展呢?
我想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課堂氣氛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寬松和生動活潑的氣氛可以使情緒具有“動機和知覺作用的積極力量”,它維持并指導行為。因而:(1)教師要把學生視為自主的人,有潛能的人,應該關愛每一個學生,不能喜優厭差,這樣,學習暫時困難的學生受到冷遇,他們會對學習產生畏難情緒。從而喪失學習的信心。反之,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把知識和智慧的陽光均勻地撒向他們。在他們心目中樹立可親可敬敬的形象,學生會對自己,對老師有信心,從而增強了學習熱情。(2)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對學生多表揚少批評,鼓勵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成績及時給予肯定,在評價學生回答時用一些簡短而有激勵性的語言:真會動腦筋、你的看法很獨特、你真有辦法等。教師一番滿腔熱情、恰到好處的形態語言。激活了學生的認知活動,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創新
“好奇”是學生的天性,好奇心是創新的潛在動力,是創新意識的萌芽,小學生常常會對一些問題感興趣,產生疑問。課堂上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一點設疑:“你能根據7加幾的計算方法計算8加幾嗎?為什么老師很快判斷隨意一個數能否被2.3.5整除呢?……”疑問使學生產生好奇心。又使學生萌發出想實踐、想創新的意識。
三、優化練習。拓寬學生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練習是數學課教學的重要環節,不但是使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溝通知識與創新的橋梁。對于一個問題,所得的答案往往不與他人相同。總有新想法、新設計,表現很獨特,就屬于創新意識的基本表現。在課堂練習中應提倡解法多樣,做到精設內容,提供創新素材?!?+8=?”兒童解決此類問題有的采取數手指的辦法。先數7個再數8個;有的采用湊十法,從8里借3個與7湊成10,8拿走了3個還剩5,所以為15,而高年級兒童更多的是采取從長時記憶中提取事實的方法,直接說出答案。因此,對于不同兒童的不同想法教師應保護和鼓勵。不能因為他們的想法新奇或解決問題的方法太低級而加以否定。這樣通過讓學生開闊思維空間,使他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可以展示自己的空間,在充分表達、交流各自想法的過程中,發展發散性思維,并碰撞出創造性的火花。
四、培養學生的獨創思維、提高創新意識
思維的獨創性,包括學習過程方法掌握與選擇的獨創性,解決問題方式的獨特性,學習結果表達的獨創性。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出與眾不同的見解,對現成的科學理論和傳統觀念提出質疑是創造出新穎、超常成果的途徑,也是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需要。試想,如果我們對已有的理論和成果不加任何質疑地全盤接受,人類將永遠停滯不前。在數學教學中,題型教學易使學生形成思維定勢,從而抑制了創造型思維,制約了學生思維空間的拓展。因此,在重視題型歸類的同時,應注意引導學生變換思維方式,鼓勵學生大膽獨立思考,敢于標新立異,反彈琵琶,這是培養學生獨創思維的重要環節。心理學研究表明,不斷的贊賞學生,鼓勵學生能喚起學生沉睡的潛能,引起學生高昂的情緒,激起學生的創造的欲望,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教師應該把每一位學生看作“朋友”,看作是教學活動中密切的合作者,要尊重學生的選擇,不過多限制,不橫加干涉,要尊重學生的創造,要用學生的眼光、思維去對待學生的“異想天開”的想法、“不可思議”的行為。作為教師要鼓勵學生不盲目迷信教師,敢于發表自己的獨創見解。這樣 的師生關系,不僅有利于發揚教學民主,而且是一把培養學生獨創思維的金鑰匙。
五、創造成功的機會,提高創新意識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一個研究者、探索者,教師在教學中創設條件,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活動,在學生獲得成功的同時。他們爭取成功的能力和成功心理得到高層次發展。逐步產生自我期望、自我激勵,有助于學生形成“樂學”的心態。學生的學習情緒處于高漲狀態,學習效率也得到提高。
總之。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營造良好的氛圍,配合好學生的表現,才會使學生的創新意識迅速發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