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華
摘 要:閱讀是打開心靈的鑰匙,收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深化思維、積累知識、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對于中學生的成長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能陶冶情操,感染學生,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然而,閱讀教學也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下面是我個人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一些見解,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興趣培養(yǎng);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4-279-01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是語文教學的重點難點。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已不能適應今天的課堂,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根據(jù)教科書、教學用書的觀點進行提出相關的問題,在解決過程中教師給予不同方式的提示,學生沿著限定的正確途徑進行解答,并以求得與教學法用書的觀點相似或相同為“最高目標”。這種閱讀教學模式,使學生對于閱讀課望而生畏,這也是學生面對經(jīng)過專家精選的美文毫不感興趣,而更鐘情于課外讀物,遨游于課外讀物的豐富世界之中的原因。在好的語文閱讀教學方式中是不允許這種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下面來談談具體做法。
一、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設立教學目標
閱讀是一個獲取知識的途徑,一個熱愛閱讀的人,他在獲得知識的同時還去享受閱讀這一過程。想要學生愛閱讀,我們作為教師的得先培養(yǎng)好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的教學過程,是傳授知識的過程,更是師生感情交流、激發(fā)學生興趣的過程。如果一個教師授課,不能創(chuàng)設一定情緒和欲求的氣氛,不能引導學生進入情境體驗某種情感,而是照本宣科、機械地傳授知識,那么學生絕不會產(chǎn)生愉悅的情感,教師必須用自己豐富的神情和生動的語言點燃學生求知的欲火,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我們還可以給閱讀教學設立目標。根據(jù)不同的課堂教學重難點,我們可以設計如下一些課型:朗讀課型,學法指導課型,文學欣賞課型,活動課課型,積累課型,整體感悟課型,自主閱讀課型等。例如類似于朱自清先生的《春》這種內容、形式都很精美的文章,我們可以采用朗讀課型、文學欣賞課型,面對梁啟超先生的論證嚴密的《苦與樂》這類文章,我們可以采用思維訓練課型、探究課型。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閱讀教學更是藝術中的藝術,模式是多種多樣和靈活多變的。我們可以根據(jù)不同的教學目標,以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
二、課堂互動,階梯式閱讀教學
閱讀本身就是一個交流、互動的過程,所以,初中生的課堂閱讀教學應當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雙向活動,文本教學是主要的,但除了教材與此配套的教學參考書外,老師還應補充一些比較開放和靈活較強類的讀物,學生可以在教師指定的范圍內進行選擇,使選則的讀物既符合教學目標同時又符合個人興趣愛好以達到較好的閱讀效果。教師只有充分發(fā)揚教學民主,才能增強學生的課堂“主人翁”意識,鍛煉他們積極思維的能力和勇于質疑的膽量,讓他們嘗到“跳一跳就能夠得到”的甜頭,讓學生不僅主動參與學,也參與教。閱讀教學的對象是文章,閱讀的主要目的是讀懂。它包括閱讀主體對語言的認知,對文本負載的重要信息的提取與整合,對文章內容與表達方式準確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簡單的說就是認讀與解讀這兩個環(huán)節(jié)。作為文學作品,還要進行鑒賞和評價。認讀雖簡單,但也會受學生選擇不一的干擾,此時就需要教師引導歸納,將學生的疑惑歸結到一個焦點上,然后順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層次的問題,并加以解決。指導學生讀懂,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督促學生課后反思便是階梯式閱讀教學開展的最好方式,從簡單到復雜,從籠統(tǒng)到細微。
三、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提升閱讀能力
閱讀教學是以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力和想象力為中心, 加強語感和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思維、想象力等的提高。新的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感”,而這語感的形成必須在語言實踐,反復的語言操作中獲得。那么在一節(jié)課上,如何訓練語感?“字里乾坤大,文中日月長”。只有讀才是準確而深刻的體味、領略語言文字意蘊和情味的好方法。教有千法,讀為上策。教師一定要培養(yǎng)學生對文本的興趣,產(chǎn)生對文本的親切感、認同感,讓學生有強烈的誦讀意識,尤其是講讀課文至少要讀三遍以上,養(yǎng)成自我誦讀的良好習慣:眼到、口到、耳到、心到,好的句段應熟讀成誦。在此基礎上,再把讀與思結合起來,對內容的理解,主旨的把握,妙處的賞析,自然而然地迅速地得出直覺的感受,這種感覺是死讀硬背所達不到的,也是教師替代不了的。例如教學朱自清的散文《春》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反復吟詠,每次都有不同的要求:第一次要讀出層次,這是了解文章內容的整體感知,第二次是分角色朗讀(“迎春”、“繪春”、“頌春”),這是重點揣摩文本的情理。第三次是賞讀,要求學生從文中發(fā)現(xiàn)疑難問題,發(fā)現(xiàn)作者的藝術匠心,屬于評價性閱讀。 在這些閱讀方式進行的時候,一方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感,另一方面更是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對學生思維、想象力的發(fā)展更是一個不錯的措施。
四、總結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重要的部分。閱讀教學效果影響著初中生知識吸收能力和未來的語文學習發(fā)展,也直接關系到各科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提高,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的閱讀興趣以及語感的培養(yǎng),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以上是筆者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一點建議以及總結,在此和大家交流分享,閱讀教學工作的展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事,希望以后的教學工作中能多與大家交流。
參考文獻:
[1] 王世堪.中學語文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教育部師范教育司.韓軍與新語文教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