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勤芬
摘 要:寫作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學生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體現了語文成績和語文素養等綜合能力的高低,加強作文教學,培養學生寫作能力是語文教育工作者必須強化的工作。在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本文中筆者就作文教學方法進行了一系列嘗試。
關鍵詞:作文;初中語文;評價;讀書;真情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4-292-01
寫作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是作文又是學生最喊頭疼的,有的說沒東西可寫,有的說不懂怎樣寫。究其原因,主要是平常積累的素材少、沒有生活體驗、缺乏觀察的眼光、沒掌握作文的方法以及訓練不得法等。葉圣陶先生說得好:“我們要記著,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方會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論到根本,除了不間斷地向著求充實的路走去,更沒有可靠的預備方法。”學生善于觀察了,生活充實了,寫作文就“下筆如有神”了。在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筆者就作文教學方法進行了一系列嘗試,并收到較好的效果。
一、多讀書,積累素材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寫作素材是寫作的源泉,語文教師要指導學生課內、課外積累寫作的素材,從書本走向生活,從觀察走進閱讀。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離開閱讀,學生對事物的表達將是無序而枯燥的。如果沒有大量的閱讀,就沒有豐富的語言積累,讀和寫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新課程標準》也指出:“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這就要求學生要大量閱讀,在讀中靜心,在靜心中享受,在享受中培養豐富的感情;要求學生在讀書時做到把自己的心真正放到文章里,使自己的情感流露與作者的情感表達產生強烈的共鳴。比如一周專門拿出兩節課讓學生靜心讀書,建立了誦讀課程、名著課程等。當然,僅僅靠多讀是不夠的,還要強調學生對所讀之書進行熟讀精思,融會貫通,使積累的材料成為自己寫作的“源頭活水”。這樣,作文時自然就會文思如泉涌,水到渠成。學生也就自然會愛上寫作,并感受到作文的快樂。
二、鼓勵說真話,表真情
“為有源頭活水來。”有源頭才有活水,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要讓學生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有感可發,就需要學生的作文反映他們的真實生活,表達他們的真情實感,體現童真童趣。真實的情感最能打動人心,真實的感受是學生寫作的第一手材料,既豐富了學生的內心體驗,又提高了學生的認知水平,能使學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盡情地釋放出來。例如:學生在勞動課上通過參加勞動,親身經歷了勞動的辛苦和勞動場面的熱火朝天后,我安排了一篇寫勞動課的作文,學生就能把在勞動中看到的、聽到的、做到的、想到的、體會到的情景描寫得十分真實、生動、感人,就能把勞動的激烈場面寫得真實具體。星期天學生參加了家里的收割麥子的勞動,有些學生就把他們的勞動經歷和感受寫進作文里,有寫勞動辛苦的,有寫生活不易,感恩父母的,那字里行間流露出的真情實感,著實讓人感動。讓人覺得孩子們突然長大了,懂事了。如果不是親身經歷了、感受了,寫出真情實感是不切實際的。因此,要堅持作文與生活相結合,作文與做人相結合,防止無病呻吟,胡編亂造,假情假意,說空話,說大話。
三、正確引導,樹立責任心和責任感
有些學生認為寫文章是作家的事,自己不想當作家,就可以不要學習寫作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我們應該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作文,了解作文,通過實例說明作文教學的目的、意義和實用價值。如我們日常工作中要寫工作計劃、總結、報告;農村有時貸款要寫申請報告,工廠生產的產品要寫廣告詞;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也經常要給親友寫信等等。寫作可以說是我們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技能。同時我們還要學生想一想,如果沒有寫作,我國幾千年的燦爛文化能夠流傳下來嗎?任何一項發明、創造如果沒有文字的說明能夠推廣和應用嗎?使學生認識到寫文章不僅是我們工作、生活的需要,而且還是社會的發展、人類進步的需要。引導學生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當然離不開寫作知識),將來能為建設祖國作出更大貢獻,從而樹立起學習寫作的責任心和責任感。
四、優化習作評價
有的學生說:“我認真寫成的作文,滿懷期待地交給老師,結果發下來一看卻發現被經常改得面目全非,老師將他的思想強加于我上,我真覺得心灰意冷。”其實,兒童有他獨特的觀察視角,有他的獨特的童語,教師應善于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評改。講評學生寫成的作文時,要經常提醒自己善于發現他們習作中的“閃光點”,堅持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注意培養他們的興趣,不挫傷孩子們寫作的積極性。因為“評價批改有雙重任務,不光輸出知識信息,疏通行文,指點布局的優劣,還得輸出情感信息和學生交流思想,讓每次批改成為師生心靈的交流。要變教師一人改為多渠道批改:學生自批自改,同學互批互改等”對于優秀習作在講評中可以向全班學生推薦并在課堂上朗讀、評析;對中等習作采取師生共同評議、修改的辦法,表揚寫得精彩的地方,指出不足之處并提出改進的方法,讓大家想想、議議、改改;對差的習作則啟發反復修改,多給這些學生以正面鼓勵,指出習作中的點滴進步,讓他們心情愉快地接受意見。這樣,不僅減輕了教師負擔,而且讓習作與生活聯系,讓習作成為溝通師生、伙伴的橋梁,不僅強化了寫作知識的遷移,也訓練了學生的思維品質。
總之,寫作是一個人綜合能力的體現,是語文素養的重要方面,寫作需要教師的悉心指導,需要我們在平時的寫作訓練中抓住重點,以點帶面,突破難點,這樣我們的作文教學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功效。
參考文獻:
[1] 門愛玲.如何教學生寫作文.才智,2009(15).
[2] 流沙著.《在挑剔中成長》.《作文與考試·初中版》,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