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兵
摘 要:本文主要探討了在課堂上怎樣應對突發事件,讀后值得大家好好深思。
關鍵詞:教學課堂;突發事件;反思應對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4-313-01
開學不久的一天,在初二(3)班使用多媒體上課時,后排的同學反映光線太亮,屏幕上的字跡看不清,要求把教室前排的燈關掉。我走過去關燈,才注意到這個班的教室電燈開關與眾不同,是一排閘刀。正在我詢問學生哪個閘刀控制前排燈的當口,一個平時比較活潑好動的男生嘴上說著:“我知道,我知道,”身體已經離開座位,三步并作兩步來到我跟前替我拉下一個閘刀。非常戲劇化的事情發生了,燈沒滅,電腦及投影卻都沒圖像,原來拉錯閘了。瞬間靜默后,教室里響起一片哄笑。課沒法繼續。重啟電腦的時間里,我也沒多思慮,壓了壓有些惱火的心緒,半開玩笑半認真的說:“這事讓我想起個笑話,說部隊選拔人,如果又懶又聰明,就讓他當司令;如果又聰明又勤快,那他可以當參謀,如果又笨又不勤快,那就只能當士兵;但若又笨又勤快,那就一句話:拉出去斃了!”學生再度哄笑起來。那名男生更加不好意思,臉紅紅的也跟著訕笑著。我慢慢收起笑容,示意大家安靜,正色道:“大家不要忙著笑別人。生活中難道我們就沒有當過這又笨又勤快的人?李某某同學(拉錯電閘的那位同學)一番熱心快腸卻誤了事,原因何在,這值得我們課下都細想一下。下面言歸正傳,繼續我們的學習內容。”一場課堂上的意外事故就這樣平息下來。這件事雖然過去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并沒有遺忘它,相反卻在對此事的不斷反思中獲得越來越多的新認識。
反思一:學會以平和的態度從容面對教學中的突發事件
這件事首先讓我反思的是:突如其來的事情發生了,我們需要用什么樣的心態和情緒去面對?課堂上出現了意外狀況,正在專心授課的老師,心緒必然會波動。特別是當學生因外物干擾喧嘩不止時,當學生惡作劇,鬧糾紛搗亂課堂時,老師難免會情緒激動,訓斥學生,事實上大事小事都“發火”,不僅影響正常的課堂教學活動,使師生關系僵化甚至敵對,而且這也向學生傳遞一個信號:對這事除了發脾氣,你就沒有別的辦法。因此這個時刻教師首先應該穩定自己的情緒,不要武斷認為這都是學生存心搗亂。心緒平和才能對事情有客觀的判斷和決策。試想在上述事件中,我若置李某某同學想幫老師做事的好心于不顧,不分青紅皂白斥責他不守紀律惹麻煩,相信剩余的教學時間師生雙方都會在惡劣的情緒狀況下度過,教學效果和學生對教師的感情都會大打折扣。因而發生突發事件,教師要“多用情,少用氣”,不慌亂無措,不意氣用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擁有一份平和的心態和善于控制情緒的能力是處理好突發事件的前提。
反思二:學會用多樣的方法靈活處理教學中的突發事件
這件事還讓我認識到課堂突發事件要處理好,還要靠教師憑借自身的素養發揮教學機智,因勢利導,隨機應變。這種應變能力是門高超的藝術。因為突發事件類型各異,事先預料不到。教師要通過豐富學識,掌握應變的基本技巧和方法,避免事到臨頭慌亂無措或者不分情況“一刀切”。具體來說有將“錯”就“措”法,借題發揮法,因勢利導法,冷處理法,幽默調侃法等。在那件事上我就采用了幽默調侃法,既通過故事吸引學生注意,穩定課堂秩序,填補教學空當,也通過詼諧的內容教育學生做事要多動腦筋,不能一味蠻干,讓學生在會心一笑中感悟生活道理。因此教師平時要善于總結這些方法,即使突發事件情勢多變不能生搬硬套,但多加琢磨,體會其中的處理藝術,遇到同類事件,才能舉一反三靈活運用,妥善處理。
反思三:努力掌握學生個性,從尊重、關愛的角度出發解決突發事件
處理課堂突發事件有一個必須遵循的大原則:把對課堂教學的影響降低到最小化,把對學生身心健康的保護突出到最大化。關于后者實質上就是體現了教師是否真正把學生視為平等的個體,給予尊重和關愛,并且這種尊重、關愛方式的選擇是建立在對學生個性充分全面的了解的基礎上,而不是教師一廂情愿的“愛護”。上述事件中的李某某同學,事后和我的關系竟然變得格外親密,時常在課外和我交流思想。從結局來看,似乎這件事的處理還算圓滿。但我還是不禁思考:當時狀況下,在班上當眾講“又笨又勤快”的故事,是否適用于一切學生?如果當事人換成一個講面子心思敏感的學生,情況又會如何?事實上這樣的處理只能是適合于李某某這樣平時就大大咧咧,對善意的玩笑不會過于敏感的人。因此如果缺乏對學生個性的了解,處理突發事件方法選擇不合適,事情只怕會越來越糟,學生也會受到不可彌補的傷害。另一方面縱然因此事拉近了我和李某某同學的關系,但同學們哄笑著“拉出去斃了”的聲音中他那有些難堪的笑容卻總浮現于我的眼前。我開始為自己事后沒有主動找他說明講故事的用意,平復他的難堪而感到不安;我開始為自己講“又笨又勤快”人的結局時沒有注意將原故事“拉出去斃了”這樣攻擊性措辭修改成“趕出部隊”之類溫和些的內容而抱歉;我開始為自己借故事表達不滿,并沒有真正從心里尊重這個孩子而愧疚。不斷的反思,讓我更加感受到愛與尊重才是我們妥善處理課堂突發事件的基礎。缺乏這個堅實的基礎,任何舉措都有可能傷害到一顆年輕的心,都會違背教育的真諦。
反思四:努力將突發事件轉化為有益的教育因素,使師生共同受到啟發和教育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課堂是個不見硝煙的“戰場”,師生絕非敵對雙方,而應是一個戰壕的“戰友”,他們共同面對的敵人就是“未知”。課堂突發事件只是師生要共同挑戰的“未知領域”中必然存在的部分。這部分內容可能發展為一場擾亂教學、僵化師生關系的教育危機,也可能變成一個實現師生生命共同成長的教育契機。關鍵要看教師是否以寬容的心態和無限的智慧,理性的對待課堂突發事件。這樣,才能把握住一個個意外降臨的契機,創造一個個奇跡!深入挖掘或者賦予事件教育意義,才可能真正創造教育奇跡。同時這種教育意義并非只針對學生,對老師自身也可以是自我完善和自我教育。因此這個事件帶給我的反思不僅僅是圍繞如何解決課堂突發事件。我從學生的盲目行動,從自己講的故事,也聯想到自己的教學和生活,反思是否也做過類似“又笨又勤快”的事情,導致工夫費了,卻沒效果,甚至還給他人帶來麻煩,要靠別人來收拾爛攤子。事實上只有這樣不斷反思,這件事才能從一個事故,變成師生共同受益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