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軍
“牛魔王”覆滅記
文/阿軍
湖北省棗陽市是一個農業大市,耕牛是農民農業生產的主要生產資料,也是農民朋友的“命根子”。然而,一伙不法之徒頻頻把黑手伸向三個鄉鎮的農戶,盜竊20多頭耕牛牟利,嚴重影響了農民正常生產。公安機關經過跟蹤排查,成功破獲這一系列盜竊耕牛案。2014年6月30日,棗陽市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后,該伙盜牛團伙受到了法律的嚴懲。
2013年5月17日,家住棗陽市七方鎮閆坡村的老閆一家卻怎么也高興不起來。這天早上,他早早起床,來到家門前的牛棚內,準備給自家的一對母子黃牛添草料。誰知抱著草料的他來到牛棚一看,拴牛的鐵樁還在,牛卻不見了。是不是拴牛的繩子沒系牢致牛掙脫離開牛棚?老閆立即叫來家人在村里村外尋找,還是不見自家牛的影子。牛可能被人偷走了,在鄰居的提醒下,閆紅兵老人向七方派出所報了案。
耕牛幾乎是農戶的半個家當。接到報警后,七方派出所立即組織民警到現場進行調查。就在民警為盜牛案尋找偵破線索時,又有一同村農戶報案,稱其家中的耕牛昨晚被盜,與老閆耕牛被盜時間僅隔了三個小時。在接下來的時間里,七方鎮閆坡村、張樓村、鄧寨村、木橋村、祝崗村都陸續發生村民家里耕牛偷盜案。同時,相鄰的琚灣派出所、環城派出所也接到群眾報案,琚灣鎮的三房村、劉崗村、錢寨村和環城辦事處的齊集村、雙廟村、劉樓村、崔莊村等10余戶村民家中的耕牛先后被盜。
盜賊連續作案,屢屢得手,氣焰極為囂張,在當地造成了惡劣影響。這些養牛戶在當地多是貧困家庭,耕牛是家里的主要財產,也是重要的耕作工具。那些丟失了耕牛的家庭痛不欲生,對盜賊恨之入骨;沒有丟失耕牛的家庭也人人自危,擔心盜賊下次光顧自己家。有的農戶怕耕牛被偷,竟將牛牽進家中日夜守護,有的農戶干脆將鋪蓋搬到牛棚里“與牛同眠”……一時間,農戶談“牛”色變,他們把盜竊耕牛的盜賊稱為“牛魔王”。于是,老百姓紛紛上書公安機關,希望早日破案,抓獲“牛魔王”,消除社會危害。
向來以平安著稱的棗陽市,突然在短期內連續發生耕牛被盜案,當即引起了公安機關的高度重視。
“耕牛是農民群眾的命根子,我們一定要舉全警之力、聚全警之智,破獲系列盜竊案件,打掉盜竊耕牛的犯罪團伙,還社會一片安寧,給老百姓一個滿意的答復。”棗陽市公安局負責人下達了死命令。
警情就是命令。棗陽市警方立即成立由刑警大隊、治安大隊、派出所等民警參與的耕牛被盜案專案組,并迅速展開緊張的偵破工作。
七方鎮地處鄂北崗地,316國道橫貫全境,交通便利。驅車來到20余公里外的七方鎮,專案組民警顧不上喝口水,立即展開偵查,尋找犯罪分子的蛛絲馬跡。
經過幾天緊張的摸底調查,專案組民警隨即又將棗陽市范圍內2013年發生的盜竊耕牛案件進行梳理、整合,發現犯罪分子的作案方式、作案手段、作案時間及留下微量痕跡均有相似之處,且發生耕牛被盜案件的鄉鎮均與七方鎮毗鄰,從東向南依次為環城辦事處、琚灣鎮。七方鎮轄區耕牛被盜的案件均集中在東南邊村組。一般被盜的農戶家中均為五六十歲的老年人,且子女長年在外打工,自身又體弱多病。
據此專案組民警得出的結論是:該犯罪團伙是以七方鎮為據點,很可能是七方鎮本地人,熟知周圍村組情況,初步認定為同一伙人作案。專案組決定將2013年發案的10多起盜竊耕牛案件進行并案偵查。
同時,專案組民警進一步分析研判,從系列盜竊案看,嫌疑人作案手法嫻熟,涉案金額較大,極有可能是有盜竊前科的人員所為;作案頻率高,說明作案嫌疑人有固定的銷贓渠道。
綜合以上情況,專案組研究確定“由近及遠、廣集線索、重點摸排、精篩細選”的偵查思路,決定開展串并偵查。針對侵害目標均為農戶耕牛、作案時間為夜晚、被盜耕牛應該是販賣給屠宰場所獲利等案件共同特點,專案組決定分三路順藤摸瓜開展工作:一路深入發案村開展調查走訪,收集案情,摸排嫌疑對象;一路到七方周邊地區的屠宰市場,摸排銷贓渠道;一路排查三個鄉鎮有盜竊前科人員,是否有作案動向。
由于盜竊耕牛案均位于農村,無電子監控設施,被盜時間基本都在深夜,耕牛一旦被牽出村莊,就很難被人遇見。耕牛被盜現場本就簡單,加上犯罪嫌疑人偷盜手法純熟老練,盡管專案組民警早出晚歸、不知疲倦地深入屠宰場所、被盜農戶村社開展走訪調查工作,但并沒有發現有價值的線索,偵破工作一時陷入僵局。
雖然案件偵查工作毫無進展,但面對老百姓殷切期盼,辦案民警卻咬緊牙關,夜以繼日深入案發地仔細摸排、調查取證。功夫不負有心人。八月初,專案組民警得到線索:居住在七方鎮搬運站的無業人員張全興有連續盜竊耕牛案底。經調查,張全興先后兩次盜竊被判刑,2013年2月刑滿釋放后一直沒有正當職業,無固定收入,但平時開銷較大。
再走訪群眾,得知張全興與七方鎮的靳振輝、洪汪洋(二人均有前科)等人聯系密切。于是,張全興等人成了警方重點關注的對象。
經過近兩個月縝密偵查,專案組決定對初步確認的嫌疑對象展開了“收網”行動。
8月16日,經多方打探,專案組民警發現嫌疑人張全興、靳振輝、洪汪洋等人要在七方鎮的一家餐館聚餐。專案組迅速集合刑警大隊二中隊、六中隊,七方、琚灣、楊垱等地的30余名民警,分成三組,張網以待。
“不許動!”16日晚6時許,迅速沖進該飯館后,民警大聲喝令。正在打牌的張全興、洪汪洋、靳振輝等人被從天而降的民警嚇傻了,乖乖束手就擒。
與此同時,按計劃行動的另兩組成員也成功將涉嫌銷贓、窩贓的人員董付興、左正敬等六人一一抓獲。至此,一個盜、銷“一條龍”的犯罪團伙全部落網。曾經猖獗一時,令當地老百姓談之色變的“牛魔王”的黑手被徹底斬斷。
據歸案后的“牛魔王”供述,如今農村的大多數青壯年人外出打工,家中只有老人、小孩,其中一些人家養有黃牛。他們刑滿釋放后,也想過找份正經工作,可他們只有小學文化,一沒有技術,二又不想干重活,于是重操舊業,把目光盯上了這些來錢快的耕牛。多次商議后,他們糾集成團伙,有人偷盜,有人銷贓,分工明確。
2014年6月15日,為打擊震懾犯罪,擴大法制宣傳,棗陽市人民法院到案發地——七方鎮對本案進行了公開開庭審理。
經審理查明,從2013年5月至8月案發被抓獲,張全興、洪汪洋、靳振輝(另案處理)攜帶撬棍、液壓鉗、毒狗藥等作案工具,采取翻墻入室、撬鎖挖洞、順手牽羊等手段,在棗陽市七方鎮、琚灣鎮、環城辦事處等鄉鎮流竄作案12起,盜竊耕牛26頭,價值20多萬元。每次得手后,所盜之牛分別銷贓給被告人董付興、陳天鎮、王國鳳、代學兵、崔萬貴等人,部分耕牛在銷贓前窩藏于被告人左正敬家中。
棗陽市法院審理認為,被告人張全興、洪汪洋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秘密竊取他人財物,數額巨大,其行為均已構成盜竊罪;被告人董付興、陳天鎮、左正敬、王國鳳、代學兵、崔萬貴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贓物而予以代為銷售或者窩藏,其行為均已構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被告人張全興、洪汪洋、董付興在刑罰執行完畢后五年以內再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是累犯,應當從重處罰。八名被告人歸案后均能如實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實,認罪態度較好,可以從輕處罰。
6月30日,棗陽市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以張全興、洪汪洋犯盜竊罪,分別判處有期徒刑七年和四年半,并處罰金;同時,銷贓的董付興等五人和窩贓的左正敬,因犯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個月至單處罰金不等的刑罰。
該案一審宣判后,八名被告人表示服判,不上訴。多行不義必自斃,作惡多端的“牛魔王”終于受到法律的嚴懲。
近年來耕牛被盜現象較為突出,不斷擊打著農村脆弱的安全鏈條。該類案件多發的原因,不外乎下列幾種情況:一是農村治安防控體系薄弱。在城區我們時常可以看見公安民警街面巡邏,但在農村,基層派出所由于警力有限,夜間巡邏力度小,出警能力相對差。二是盜竊耕牛案件犯罪取證難。一方面犯罪分子又是流竄和夜間作案,公安人員很難獲得有價值的線索;另一方面對于數額小、次數多案件往往難以取證,取證難導致立案難、定性難、追訴難,使不少犯罪行為得不到追究,從而讓犯罪分子存有僥幸心理,客觀上造成了盜竊耕牛犯罪分子多次作案。三是政府有關職能部門監管缺位。當前,耕牛在運輸、買賣、宰殺等方面都是市場自由運作,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在這三個本該重點監管的環節上,卻出現了空當,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減少盜竊耕牛案件的發生,這是一個社會綜合性治理工程,承辦案件的檢察官建議道,首先要從耕牛市場源頭上堵住漏洞,是否可以考慮給耕牛辦一個“身份證”,在沒有出示證件的情況下,關于耕牛的運輸、交易、宰殺都不允許。其次,還是要提高破案率,“只有成功破案,才能對犯罪分子形成震懾”。
編輯:程新友 jcfycx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