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進一
跨國大追贓義烏“天字第一號”詐騙案破獲記詳
文/趙進一
名案回眸
誠信,乃經商之本,發展之母。誠信,對于世界著名商城——浙江義烏眾多小商品經營者來說,已成為一種習慣:你要貨么,來個電話就是,馬上送貨到你指定的地點。至于貨款,沒帶或一時周轉不過來不要緊,可以賒賬,到約定日期支付就是了。而到了約定日期,根本用不著擔心會出現“老賴”。誠信風氣的形成,使“賒賬交易”在義烏日漸盛行。然而,在2006年,這一做法卻被犯罪分子鉆了漏洞,他們以“賒賬交易”為名實施詐騙,140多名小商品經營者的2700余萬元血汗錢險些被惡狼們吞噬。此案雖已過去多年,但在誠信經商的過程中,如何構筑堅固的防騙防火墻在今天仍是一個沉重的話題……
2006年春天,德國漢堡船務公司三艘滿載著價值2700萬元人民幣義烏小商品的貨輪徐徐駛離中國寧波港,向南美洲的一個美麗小國——烏拉圭進發。
誰也沒料到,就在貨輪剛剛駛入公海,距目的地烏拉圭蒙得維的亞港還非常遙遠的時候,圍繞著船上巨額貨物的歸宿問題,一場沒有硝煙卻又緊張、激烈的戰斗就拉開了序幕。
戰斗,整整持續了八個月。在此期間,一輪又一輪艱難、復雜的磋商、談判和外交斡旋在中烏兩國的警方、檢方、法院、海關、外交等部門之間緊鑼密鼓地展開著……
義烏“天字第一號”詐騙大案于2006年3月25日“爆發”。義烏警方迅速出擊,在六天內查清全案,捕獲主要犯罪嫌疑人。一場更為激烈、緊張的戰斗隨即拉開了序幕……
2700萬元的貨物來自義烏商城眾多經營戶。購貨人是廣東人李代林和香港人吳某、澳門人魏某。三人于2005年6月未經注冊就擅自成立了所謂“義烏市時代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時代公司”),從當年7月至2006年年初,三人以該公司的名義先后向義烏商城內141家商戶收購了價值共計2700萬元的各色小商品。預定付款日期為2006年3月28日、29日。可是,從3月22日以后,“時代公司”的業務人員和貨主們發現李代林等三人突然失去了蹤影。3月25日中午,雖然未到預定付款期,但貨主們想起平時警方一再對他們提出的“發現疑點,及早報案”的告誡,立即向義烏市公安局經偵大隊反映了上述情況。
大隊領導當天就派兩個便衣組分頭行動:一組到“時代公司”摸底,另一組設法了解李代林等人的去向和真實身份。第一組趕到“時代公司”時,未發現通常所看到的那種“人去樓空”的景象。只見公司簡陋的辦公設備未動,那里聚集了不少貨主。正當眾人議論紛紛之時,忽聽得有人說道:“聽說李代林昨晚同朋友一起在浦江(縣)喝醉了酒,現在酒醒了,電話也打通了,他說一兩天內就回來……”眾人聽了這個消息,以為沒事了,便放下了心,陸續散去,偵查員即回大隊匯報情況。而另一組卻獲得了完全相反的信息:李代林根本沒去浦江(縣),而是在前幾天已到了廣東珠海,另兩人去向不明。
大隊領導對兩個互相矛盾的信息作了分析,斷定“醉酒說”乃李代林等人施放的煙幕彈,意在拖延時間,轉移貨主與警方的視線。而李代林已到廣東這一信息是確切的。在預定付款日期行將到來之際隱匿他鄉,說明其有實施合同詐騙的嫌疑。據此,大隊領導當即決定對此案立案偵查。
短短兩天,警方將李代林等人的真實身份摸得一清二楚。原來,李代林真名莫勇榮,廣東人;另兩人一個姓魏,澳門人;另一個姓吳,香港人。三人在義烏虛設“時代公司”后,以做“外貿生意”為幌子,采用履行部分合同的方式騙取經營者的信任,在騙得數額巨大的貨物后逃匿……義烏警方迅即派出追逃小組直飛廣東。3月31日,犯罪嫌疑人莫勇榮在睡夢中被警方擒獲。
在對莫勇榮進行的就地突審中,莫一口咬定魏、吳兩人是他在廣州時結交的“馬路朋友”,他們是老板,自己只不過是他們手下的打工仔。至于他們是哪里人,現在去了何處,他一概不知……
莫勇榮以為這樣一來,警方就沒轍了。殊不知,義烏警方在派出追捕組飛赴廣東的同時,經偵大隊主要領導就帶領偵查員,夜以繼日地對贓物的去向開展緊急調查。警方在綜合“時代公司”業務員及被騙經營戶提供的線索,在對義烏經營的貨運代理、船運公司進行了細致的排查中,發現莫勇榮與義烏市揚翔貨運代理公司有過接觸,又通過該公司查明貨物已由香港均輝貨運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以下簡稱“均輝公司”)代理運輸。偵查員了解到,貨運單已按莫勇榮要求寄往國外,而提單系指令提單,未填寫具體收貨人,境外的犯罪分子可以指示任何人提貨,也可以轉讓提單。目前,這批貨物已裝入35個集裝箱,由德國漢堡南美船務公司三艘貨輪承運,于3月22日前分批離港,預計4月16日、23日,5月1日分三批抵達蒙德維的亞港,然后經陸路運往南美洲的另一個國家巴拉圭的東方城……完成了這一切,莫勇榮等三人隨即從義烏“蒸發”。
4月1日,莫勇榮被押回義烏。當他得知警方已查明一切,知道大勢已去,只得從實交代了犯罪過程,承認自己就是所謂“時代公司”的“總代理”,專門負責騙取貨物,吳、魏兩人主要負責與境外聯系,將騙得的貨物銷往國外。接著他供出了同伙吳、魏兩人已分別逃匿至香港、澳門。
中國警官、檢察官、外交官爭分奪秒,在第一時間內聯手行動,在運贓貨輪到港前完成相關工作。26個集裝箱贓物被成功攔截在蒙德維的亞港口。
在不到一周的時間里,義烏警方就捕獲了主要犯罪嫌疑人,并查清了案件的來龍去脈,掌握了貨物的去向,裝載貨物的輪船船名、船次以及集裝箱貨號,為日后追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要將已經進入公海、行將進入別國領海的貨物追回來又談何容易!根據有關國際法,我國警方無權對在公海或別國領海上行駛的別國貨輪上的貨物進行扣押。要將這批貨追回來,要跨越無數道國際法程序,其困難之大,可以想象。盡管2700萬元貨物,對一個國家來說,也算不上是特別巨大的財產,但這批貨物事涉140多家商戶的切身利益,也事關義烏的經濟發展環境,義烏市公安局黨委認為:困難再大,也要設法克服,把這批貨追回來,交還到老百姓手中,到了關鍵時刻,不為民眾辦實事,就沒臉談什么“執法為民”!
“執法為民”,這四個字就是戰斗的號角。一場史無前例的跨國追贓攻堅戰就此打響。
跨國追贓,唯有啟動國際司法協助。而三艘貨輪沿途靠港的時間有不確定性,為避免向多國請求司法協助,同時為了爭取較充足的準備時間,義烏警方研究后,確定最佳司法協助被請求國為烏拉圭。盡管烏國跟我國沒有簽訂司法協助條約,但有外交關系,從而避開了跟我國沒有外交關系的貨物最終目的地所在國——巴拉圭。
方案既定,4月3日,義烏市公安局經偵大隊向金華市公安局經偵支隊、省公安廳經偵總隊層層匯報案情,請示境外追贓。總隊領導立即派專人到公安部經偵局匯報,經偵局領導非常重視,在充分研究案情的基礎上,迅速制定了工作方案,并開展相關工作:先是以國際刑警組織中國國家中心局(國際合作局)名義分別致電香港、澳門,請其協助追查兩名在逃犯罪嫌疑人的下落,同時致函外交部領事司和總參二部武官部,請其協助我駐烏拉圭使館及武官處開展相關工作;緊接著,以公安部名義召集了有關院校和法律研究機構的刑法、經濟法、國際法等方面的專家開會,研究論證請求烏拉圭警方截扣貨物的可行性及相關法律依據。
4月11日,經偵局接到我駐烏拉圭使館武官處的回函,稱烏方原則同意協助截扣貨物,但要求有中國法官簽署的扣押令。但當時案件尚在公安偵查階段,法官不可能簽署扣押令。不過,本案主要犯罪事實已經查清,檢察行將批準逮捕犯罪嫌疑人。
鑒于以上情況,我方向烏方解釋了兩國司法體系的差別及本案的實際情況,尋求變通辦法,最后,烏方同意只要有在押犯罪嫌疑人的逮捕手續,以及以檢察官名義提交的扣押令,烏方即可扣押貨物。義烏市檢察院聞訊,迅速提前介入此案,依法批準逮捕莫勇榮,并在24小時內逐級上報至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檢同意由辦案檢察官在《關于請求協助扣押涉案贓物的請求書》上署名。公安部經偵局立即將該請求書、檢察官聲明、立案決定書、訊問筆錄、拘留證、逮捕書、辦理此案的法律條文的中英文資料匯總成卷,在第一時間內傳真給我駐烏使館。
說來也巧,當使館將上述材料轉交烏相關執法部門不久,三艘貨輪中的兩艘于4月23日、5月1日先后抵達蒙德維的亞港。烏拉圭海軍稽查處與海關根據我方提供的有關材料,扣押了這兩艘貨輪上的26個集裝箱貨物。
追贓戰役打響了第一炮!
幸虧義烏警方防范宣傳工作到位,群眾及早報案,為破獲此案贏得了時間——如果過了付款日期后再報案,船抵烏拉圭,貨被運往巴拉圭,要追也難了;
幸虧公安部經偵局部署周密,出手快,也幸虧我駐烏使館配合密切,才使貨輪到港前做好了一切相關工作,使犯罪分子的陰謀未能全部得逞。
不過,犯罪分子是非常狡詐的。他們預計到貨物到烏后可能被攔截,所以也作了兩手準備:裝有九個集裝箱貨物的一艘貨輪在途經阿根廷時,就換裝了貨輪,運往巴拉圭去了,而犯罪嫌疑人莫勇榮在到案后的供認中留了一手,故意回避了這一犯罪情節……
追贓攻堅戰中最為艱難的一個戰役正等待著中國的警官們。
六人警官小組飛抵烏拉圭,與我駐烏使館、武官處一起展開旋風般的外交斡旋,終使烏海關法官簽署了26個集裝箱貨物的放行令。幾經努力,又追回中途已經被提走的九個集裝箱的500萬貨款。
在我方的不斷努力下,烏執法部門扣押了到港的26個集裝箱,但貨物在別國的土地上,要放行,還得履行繁瑣的法律程序。而且九個集裝箱貨物中途被轉運至巴拉圭后,巴拉圭收貨方正不斷向烏海軍、海關訴求權利,其訴求一旦成功,那么,141家商戶的利益還得蒙受不小損失。為盡快徹底地解決問題,同時也應我駐烏使館的要求,公安部決定由公安部、浙江省公安廳、金華市公安局、義烏市公安局等單位各抽調人員組成六人警官小組赴烏拉圭展開工作,在國際合作局和我駐烏使館的大力協助下,迅速辦理了出國手續。
5月6日,警官小組剛抵達烏拉圭,就不顧30多個小時的旅途勞頓,當晚就向我駐烏使館領導通報了案件的有關情況,共同研究制定了工作方案及實施步驟。
由于烏方刑事法官和檢察官的態度是此次行動能否成功的關鍵環節,所以從5月8日開始,汪小源大使先后數次約見烏大法官,團長孫立平陪同大使拜會烏大檢察長,警官小組會同王文明武官先后13次拜會烏承辦法官,九次拜會承辦檢察官。
其間,遇到兩大難題頗費周折:一是烏方檢察官提出該案件是民事案件,應通過民事訴訟途徑解決,為避免曠日持久的民事訴訟過程,我方據理力陳,并出示翔實的證據證實該案是一起詐騙案件,屬刑事范疇;二是烏法官提出要中國政府提供擔保,承擔在該批貨物交還中國政府后有第三人主張權利時的責任。我方即向法官陳述中國政府是負責任的政府,并采用由公安部經偵局出具告知訴求途徑函,其內容為:如有第三方對該貨物主張權利,可告知其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院提起訴訟,并經我駐烏使館蓋章轉交,最終得到烏法官的認可……
經過反反復復的交涉、談判,終于使烏刑事法官、檢察官于5月19日下午簽署了同意放行扣押貨柜的意見書。警官小組生怕夜長夢多,當即馬不停蹄地趕赴烏海軍稽查處,促使其及時簽發了將貨物返還給中國政府的“放行令”。
一波方平,一波又起。
5月23日上午,當警官小組手持“放行令”,趕到烏海關辦理手續時,不料海關人員表示需海關法官簽署意見后才能放行,而海關法官正在休假,需等其上班后才能做出決定。原來烏國海關實行法官輪崗制,全國只有一個海關法官值勤,而那位法官休假何時到期難以確定,所以海關放行一事只得暫時擱置起來。
為避免被扣貨物所有權產生民事糾紛,警官小組與漢堡南美船務公司進行了兩次談判,終于換到了貨物的小提單,確保了被扣貨物所有權歸中國政府,但漢堡南美船務公司不但不愿意承擔返運業務,還不同意我方繼續使用其貨柜。后經我駐烏使館介紹,談妥由中國遠洋運輸集團(以下簡稱中遠公司)承擔返運業務,26個貨柜的貨物倒柜至該公司的貨柜內。警官小組抓緊時間與中遠公司簽訂了協議,委托其辦理清關、倒箱、返運等事宜。
至此,警官小組基本完成了被扣貨物返運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從而結束了赴烏工作的使命。5月26日,警官小組離烏返京。
在異國的20天里,警官小組的成員們每天入睡前,都要為當天所做的工作討論不休;每天睜開眼,也不知道今天會發生什么事情,面對什么樣的困難。烏拉圭與中國的時差有11個小時,警官小組的同志們常常在睡到一半時候,會被國內的同事們叫醒,當然有時候國內的同事也會遭遇到類似的情形。烏拉圭的自然風光非常優美,每年有無數游客到那里度假,而警官小組的同志們幾乎連去海邊看一眼的心情和時間都沒有。因為當時在他們的工作中有著太多的劣勢和不可知的困難,很多人都說這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大家憑著一顆愛國之心,為民之心,堅持到了最后,贏到了最后……
警官小組返京后,一直與我駐烏使館、武官處保持密切聯系。隨時了解后續工作進展情況,得知汪小源大使還為此拜會了烏外交部長、總統顧問和海關關長,王文明武官也與烏海關辦事人員、檢察官、法官等進行了多次溝通。但盡管作了很大努力,由于種種原因,貨物還是遲遲不能起運回國。7月中旬,義烏市公安局請示上級公安機關后,決定在烏拉圭聘請律師申請執行烏法官裁決。
在烏律師的介入下,工作進度明顯加快。7月27日,烏海關法官終于簽署了放行決定。然而,又因該批貨柜在烏港口滯留時間較長,產生了大額滯港費用,義烏警方支付了總計20萬元美金(包括滯港費、保管費、倒柜費、海關手續費、律師費、海運費等)后,在烏海關監管下,由我駐烏使館工作人員見證,26個貨柜的貨物全部換裝至中遠公司的26個貨柜內。
8月26日,中遠公司裝載這批貨物的貨輪終于從蒙德維的亞港揚帆起航,返回祖國。10月8日,貨物順利抵達寧波港。
從貨物返運伊始,辦案部門就考慮到這批貨物被追回后是否會涉及海關征稅。如果要征稅,被騙經營戶難以接受。考慮到該批貨物系公安機關從國外追回的被騙贓物,而非正常貿易貨物的實際情況,免征關稅并不損害國家利益,據此,辦案部門分兩條線向上呈報:一方面向金華海關義烏辦事處發函要求免稅;另一方面上報至公安部經偵局,請求其同海關總署協調。此事又經歷頗多曲折。至11月10日,海關總署終于同意將這批貨物免稅返還被騙經營戶。
在26個貨柜的貨物被追回的同時,警方并未放棄在中途被轉運至巴拉圭的九個貨柜的追贓工作。懾于法律的威嚴,匿逃至境外的犯罪嫌疑人在26個貨柜被遣返中國的現實面前,放棄了對烏海關主張九個貨柜權利的請求,通過其委托的律師同我方聯系,將這批貨物折合成人民幣500萬元退贓款……
2006年11月16日,義烏梅湖國際會展中心F館。
由遠洋貨輪運回的涉案小商品把數千平方米的F館塞得滿滿當當,成千上萬各色包裝的小商品琳瑯滿目,一眼望不到頭。從影集到書包、皮包,從毛絨玩具到珠寶飾品,從魔術手套到電動工具,一應俱全,用來開一個特大超市綽綽有余。
這一天,義烏警方在會展中心北大門前舉行了新聞發布會。時任義烏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長黃寶坤向記者們通報了有關案情及境外追贓的情況。會上,進行了簡短的被騙貨物返還儀式。受騙經營戶挨個上前認領自己的貨物,他們一個個喜上眉梢,感慨萬千,有的經營戶還自發打出了“老百姓感謝你們”的橫幅。
歷時八個月的跨國大追贓降下了帷幕。大宗被騙貨物終于重返經營者的手中……
編輯:鄭賓 3937581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