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昆山市委黨校課題組
江蘇昆山:服務型政府建設的新舉措
中共昆山市委黨校課題組
江蘇省昆山市服務型政府建設從關注實踐到實踐與理論并重,邁出了堅實的步伐。但是,服務型政府建設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進一步采取切實措施予以穩步推進。我們認為,推進昆山服務型政府建設,需要從深化治理體制改革、深入實施民生幸福工程和完善制度等方面入手,形成合力,實現整體推進。
加快政府職能轉變,進一步促進經濟發展。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有利于激發昆山經濟社會發展活力。應當積極引導經濟轉型升級,深入實施“3515”計劃,推進新興產業成果轉化、加快新興產業發展,推動昆山主導產業高端化、新興產業規模化、服務產業品牌化;加大對企業的服務力度,推進銀企對接,健全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協調解決融資、供地、供電等問題;強化資源整合,注重集聚發展,打破行政區劃限制,做優園區功能,推動區鎮聯合發展;注重項目帶動,做強經濟實力,做到引進儲備一批優質項目,啟動建設一批重點項目,扶持壯大一批骨干項目,組織實施一批技改項目,盤活利用一批存量項目。
創新社會治理體制,進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著眼于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增強社會發展活力,提高社會治理水平。昆山應當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化解突出矛盾,推動社會更加繁榮穩定。應當突出“協同創新強管理”,確立區鎮主體地位,發揮街道、村(社區)的基礎作用,努力構建市鎮聯動、部門協同、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大城管”格局;繼續強化責任,優化網格管理,健全城市管理長效機制,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不斷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加快城市信息化步伐,依托全球定位與地理信息系統等平臺,探索開發呼叫綜合系統、地下管線信息系統,建設推廣停車誘導和計時收費系統,積極完善勤務指揮系統,穩步推進城市管理智能化建設。
優化政府管理結構,進一步深化行政體制改革。
優化政府管理結構,有利于激發縣域經濟發展活力,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步伐。昆山要在省管縣體制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承接好省級部門下放的各項權力,做好相關部門的對接工作,同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經濟發達鎮和城市建設管理體制等各項改革試點;繼續推進張浦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科學、合理行使下放的行政處罰權和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的權力,賦予縣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提高基層政府處理經濟社會事務的靈活度,提升工作效能,促進服務型政府建設,加快完善張浦政府架構。
培育社會組織,進一步支持社會參與管理。大力培育和發展社會組織,讓社會組織與政府部門優勢互補、共同承擔相關社會事務。一是采用契約形式,資助社會組織,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由社會組織提供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二是加強對社會組織的指導,大力發展行業協會,從政策制度、社會環境、會員選擇等方面加以引導,促使行業協會成為推動昆山發展的重要力量。三是進一步完善“公益金培育、項目化管理、市場化運作”的社會組織“孵化”培育方式,擴大“公益創投”影響力,扶持社會組織、公益項目,通過昆山愛德社會組織培育中心等機構,加快“孵化”社會組織,為社會組織提供辦公場地、政策咨詢、信息交流、能力建設等綜合性孵化培育服務,逐漸形成融項目研發、人才培訓、產業聚集、信息交易為一體的社會組織“產業鏈”發展模式。
進一步改革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方式,探索公共服務多樣化供給機制。以公眾需求為導向,推進政府向社會購買公共服務。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嚴格程序,競爭擇優,確定承接主體,并嚴禁轉包;強化購買服務資金管理,提高公共資金使用效率;建立嚴格的監督評價機制,對購買服務項目進行動態調整,對承接主體實行優勝劣汰,使民眾享受到豐富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在基本公共服務提供過程引入競爭機制,真正實現提供主體和提供方式多元化。
實施收入倍增計劃,實現共同富裕,提升幸福指數。一是增加渠道,實現富民增收。實施大規模技能培訓,幫助勞動者提高技能,促進各類群體就業。進一步優化創業服務環境,鼓勵以創業帶動就業,逐步增加經營性收入比重。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整合村級經濟優質資源,壯大村級經濟實力,扎實保障低收入農戶增收。二是提高水平,完善社會保障。進一步完善醫療、失業、生育、工傷保險等社會保障體系,確保社會保險覆蓋率在99%以上,加快社會保障城鄉并軌步伐,不斷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建設智慧城市,探索公共服務信息化、集成化、智能化。三是全面覆蓋,健全社會救助機制。堅持以最低生活保障為基礎,以教育、醫療、生活、就業、住房、司法等多種救助為配套,建立健全“?;尽⒖莎B加、多組合”的扶貧幫困新機制。建立慈善募集激勵機制,鼓勵社會力量興辦社會福利機構,加大對低保戶、孤兒、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的服務保障力度。
實施“五有工程”,提供優質服務,提升幸福指數。一是圍繞“學有優教”,打造終身教育體系。堅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做到高水平普及、高均衡發展、高質量辦學,著力解決“上學難”、“上好學校更難”等問題。堅持公辦為主、政府主導,鼓勵多渠道投入、多體制辦校。調整優化優質學校格局,推動優質教育資源要素流動,促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積極發展城鄉社區教育、繼續教育、老年教育、社會培訓,讓終身學習成為全民的自覺追求。提高辦學國際化水平,以昆山杜克大學等為依托,大力引進國際先進辦學理念、優秀教師和教學模式。二是圍繞“勞有厚得”,打造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建立健全功能完備、服務精細、運行高效的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完善增收長效機制,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就業結構改善和產業結構優化同步。三是圍繞“病有良醫”,完善基本醫療衛生體系。以城鄉居民共享均衡優質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為目標,進一步完善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快智慧衛生建設,建設區域醫療衛生服務信息平臺,不斷提高服務市民健康的專業化、便捷化、精細化水平。四是圍繞“住有宜居”,打造住房保障體系。加快建設經濟適用房、廉租房,積極探索“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公共租賃房發展模式,實現住房保障全覆蓋。提高住房公積金制度的覆蓋面和受惠面,鼓勵城鎮個體工商戶和自由職業人員申請繳存住房公積金。五是圍繞“老有頤養”,打造養老保障體系。進一步穩定“9064”養老格局,積極培育社會化服務組織,為老年人提供高質量的居家養老服務和社區日間照料服務。大力推廣居家養老的“虛擬養老院”模式,整合各類養老服務資源,逐步實現居家專業化養老。
完善政務公開制度,打造陽光政府。大力完善政務信息公開制度,推進陽光政府建設,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按照“公開是原則,不公開是例外”以及“應公開盡公開”的原則,深化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要進一步深化對政府預決算和“三公經費”的公開和監督。以深化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為載體,以信息化科技運用為手段,全面推進符合昆山實際的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工作。規范和加強行政權力庫和行政權力運行流程圖建設。依托統一電子政務平臺,推進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
完善績效評估制度,打造效能政府。“作風就是生產力,效能就是競爭力”。堅持推進政府績效評估管理體系建設,打造效能政府。完善公務員績效考核和政府機關目標管理責任制,改革考評機制,建立健全科學的政績考核體系。引入多元化政府績效評估主體,既要有政府自我評估、上級評估,又要有公眾評估和專家評估。推廣“勤廉滿意度第三方民意調查”的考評形式,讓政府接受民眾的評估。完善電子績效評估系統的建設和結果應用,強化“實時監控、在線評估、及時反饋”功能,促使績效評估從“年終考核式”向全透明“日常管理式”轉變,從結果評估向過程評估轉變。推行行政問責制,強化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