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慧,楊基龍
(廣州市番禺區何賢紀念醫院新生兒科,廣東廣州 511400)
區域性早產兒轉運臨床路徑的效果評價
吳慧,楊基龍
(廣州市番禺區何賢紀念醫院新生兒科,廣東廣州 511400)
目的評價臨床路徑管理對區域性早產兒轉運的效果。方法選取2011年7月至2013年3月通過臨床路徑轉入我院的早產兒為轉運組75例,未通過臨床路徑轉入我院的早產兒為對照組21例,收集相關臨床資料進行比較分析。結果轉運組早產兒入院時齡短于對照組[(3.11±3.08)h vs(6.38±6.75)h,P<0.05];兩組各并發癥比較,轉運組的低體溫(1.3%vs 38.1%)、低血糖(24.0%vs 66.7%)、呼吸困難(21.3%vs 57.1%)、心率異常(0 vs 28.6%)及低氧血癥(12.0%vs 52.4%)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與對照組比較,轉運組住院費用少[(9 280± 10 873)元vs(23 767±29 155)元,P<0.05],住院時間短[(11.49±10.90)d vs(22.52±21.71)d,P<0.05];治愈好轉率,轉運組高于對照組(96.0%vs 71.4%,P<0.05)。結論在區域性早產兒轉運中應用臨床路徑能提高危重早產兒的搶救成功率,改善其預后,同時有利于服務質量的持續改進,使社會醫療資源得到合理運用。
早產兒;轉運;臨床路徑
早產兒的轉運屬危重新生兒轉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由于早產兒自我調節能力差、病情變化快等特點,使之對危重兒轉運系統提出更高要求。廣東省各醫院均不同程度開展了危重新生兒轉運業務,但對此業務沒有規范的管理,各醫院的轉運效果差別較大。我院2011年開始對早產兒轉運進行臨床路徑的管理,以期能達到診療方法標準化,彌補由于醫務人員水平不同導致的醫療質量的不同,提高搶救質量,最終達到降低早產兒死亡率和致殘率的目的。
1.1 一般資料2011年7月至2013年3月轉入我院的早產兒共96例,其中經實施臨床路徑轉運至我科的早產兒設為轉運組,共75例;選擇同期因各種原因未能經臨床路徑轉至我院的早產兒設為對照組,共21例,該組患者可以是家長抱送入院或經當地醫院送入我院。
1.2 早產兒轉運臨床路徑
1.2.1 轉運設備準備轉運車內配有早產兒專用轉運溫箱、新生兒轉運呼吸機、心電監護儀、血氧飽和度監測儀、氧氣、吸痰機、電源、新生兒復蘇器械(喉鏡、氣管插管、復蘇囊)、末梢血糖測定儀、急救箱(內有多種搶救藥物及設備)、便攜式搶救箱1個等。
1.2.2 制定早產兒轉運臨床路徑圖NICU設24 h專線電話,登記接診本,由專門醫師、護士在10 min內出車;到達目的地后,規范接診流程,采取各種監護及治療措施,盡量使病情穩定后轉運。轉診醫師與接診醫師共同向家屬介紹病情,簽轉運協議書;轉運途中監測患兒呼吸、心率、血氧飽和度及密切監測血糖,采取各種對癥治療措施,途中加強和家屬溝通,安撫家屬情緒,并電話告知NICU醫護人員,做好搶救準備工作;到達醫院后由綠色通道進入NICU,轉運小組向主管醫師介紹病情,途中變化及治療措施,轉運結束,清點物品,填補藥物。
1.2.3 人員培訓及考核組織參與轉運的醫師及護理人員學習早產兒轉運臨床路徑圖,要求每一位醫護人員掌握。對每一位早產兒轉運嚴格遵照臨床路徑圖實施,有質檢組長定期檢查實施情況。
1.3 監測指標全部早產兒入院后即檢測體溫、呼吸、心率、血糖和血氣分析等,比較兩組早產兒低體溫、低血糖和低氧血癥的發生率、治愈好轉率和兩組患兒的住院天數、住院費用。
1.4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1.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轉診患兒一般情況比較兩組患兒在胎齡、出生體重、危重兒比率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一般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患兒一般情況比較(±s)
組別轉運組(n=75)對照組(n=21)檢驗值P值胎齡(周)34.21±2.11 33.90±2.10 0.008 0.56出生體重(kg) 2.21±0.39 2.06±0.40 0.244 0.138危重兒比率[例(%)] 39(52.0) 13(61.9) 0.648 0.421
2.2 兩組患兒轉診中各并發癥發生率及治愈好轉率比較轉運組中,低體溫、低血糖、呼吸困難、心率異常(心率>180次/min或心率<80次/min)發生率及低氧血癥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兒治愈好轉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轉診中各并發癥發生率及治愈好轉率比較[例(%)]
2.3 兩組患兒入院時齡、住院時間及費用轉運組入院時齡短于對照組,住院天數、住院總費用及日均費用均低于對照組,兩組住院天數、住院總費用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住院天數及費用比較(±s)

表3 兩組患兒住院天數及費用比較(±s)
組別入院時齡(h)住院天數(d)住院總費用(元)日均費用(元)轉運組(n=75)對照組(n=21) t值P值3.11±3.08 6.38±6.75 -2.161 0.042 11.49±10.90 22.52±21.71 -2.250 0.034 9280±10873 23767±29155 -2.234 0.036 801±355 942±609 -1.012 0.321
早產兒的轉運屬危重新生兒轉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既有共同點,亦有其特殊性。近年來,早產兒轉運在危重新生兒轉運中所占比例呈逐漸上升趨勢,徐魏等[1]報道,吉林大學第一醫院2010年、2011年新生兒轉運中早產兒占61.48%。由于早產兒自我調節能力差,病情變化快等特點,使之對新生兒轉運系統提出更高要求。臨床路徑(Clinical Pathway,CP)是指醫療健康機構的一組多學科專業人員(包括醫師、臨床醫學專家護士以及醫院管理者等)共同制定的、針對某一特定的疾病或手術的、標準化的照顧計劃[2]。1998年起,北京、天津、青島、成都等地的大醫院也先后開展了部分病種CP的研究和試點工作[3]。在新生兒病種中,目前已開展臨床路徑管理的主要是新生兒ABO溶血病[4-5]。而針對院前轉運,尤其對危重新生兒,如早產兒院前轉運CP的研究仍是空白。
由于早產兒起病急,病情變化快,可預見性差,需及時有效地進行院前現場急救,在早產兒轉運的臨床路徑中,NICU設24 h專線電話。轉運于接到轉運申請時開始,并視病情通過電話方式幫助、指導求助醫院醫生盡當地條件所能穩定病情,同時聯系轉運工具,由經驗豐富的一名NICU醫生和一名護士負責轉運,一般于10 min內出發。被轉運的早產兒直接進入我院重癥兒童救治中心,減少就診入院的很多環節。在課題中,通過臨床路徑轉運的早產兒入院年齡明顯短于由其他途徑轉運的早產兒,這使早產兒得到及時有效的后續治療,對降低早產兒死亡率、減少后遺癥至關重要。
對早產兒轉運進行臨床路徑的管理,為所有相關的工作人員提供了一個“全景圖”,使診療方法標準化,診療計劃表一目了然。對參與的醫護人員進行培訓,定期考核,能使各醫護人員的配合更加合理化、人性化,有助于彌補由于醫務人員水平不同導致的醫療質量的不同,提高搶救質量。最終達到降低早產兒死亡率和致殘率的目的。在本課題中,通過臨床路徑轉運的早產兒低體溫、低血糖、低氧血癥、呼吸困難及心率異常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治愈好轉率在臨床路徑組中為96.0%,而非臨床路徑組中為71.4%。
臨床路徑另一優點為能有效控制醫療費用,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在應用早產兒轉運中,臨床路徑組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均明顯少于非臨床路徑組。這保證資源合理及有效的使用,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縮短住院時間。對減輕家庭和社會的經濟負擔,均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通過合理、完善的早產兒轉運臨床路徑,及時、有效、安全的轉運,提高危重早產兒的搶救成功率,改善其預后,同時有利于服務質量的持續改進,使社會醫療資源得到合理運用。
[1]徐巍,穆志紅,武輝,等.吉林省危重新生兒轉運現狀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34):5507-5510.
[2]袁劍云,英立平.臨床路徑實施手冊[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02:8.
[3]Kumar PP,Kumar CD,Venkatlakshmi A.Long distance neonatal transport-the need of the hour[J].Indian Pediatr,2008,45(11): 920-922.
[4]李征瀛,金未來,章樂,等.臨床路徑在新生兒ABO溶血病治療中的應用價值[J].江蘇醫藥,2013,39(14):1644-1646.
[5]聶嬌.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臨床路徑實施效果評價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3.
Regional transport effect of clinical pathway evaluation in preterm neonates.
WU Hui,YANG Ji-long.Department of Neonatology,HE Xian Memorial Hospital of Panyu District in Guangzhou,Guangzhou,511400,Guangdong,CHINA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path management for regional transport effects in preterm children.MethodsSelected from July 2011 to March 2013 75 cases transferred into our hospital through clinical pathway to be transport group,21 cases transferred into our hospital not through the clinical pathway to be control group, the relevant clinical data were collected for comparative analysis.ResultsTransport group of age of admission was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3.11±3.08)h vs(6.38±6.75)h,P<0.05];Compared two groups of various complications,hypothermia(1.3%vs 1.3%),hypoglycemia(24.0%vs 24.0%),dyspnea(21.3%vs 21.3%),abnormal heart rate (0 vs 28.6%)and hypoxemia(12.0%vs 12.0%),the incidence of transport group were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P<0.05);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ransport group had less hospitalization expenses[(9 280±10 873)yuan than (23 767±29 155),P<0.05),shorter hospitalization time[(11.49±10.90)than(22.52±21.71),P<0.05);The cure and improvement rate,transpor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96%vs 71.4%,P<0.05).ConclusionsApplication of clinical pathway in the regional premature transshipment,could improve the rescue success rate of critically ill premature infants and the prognosis.it wa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ervice at the same time,made the social medical treatment resources to pbtain the reasonable use.
Premature infants;Transport;Clinical pathway
R722.6
A
1003—6350(2014)11—1616—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4.11.0626
2013-12-26)
廣州市番禺區科技計劃項目(編號:2011-Z-03-58)
吳慧。E-mail:wuhuiros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