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新友 廉敬武
2005年,法院的一紙判決書,將“謝洪”送進監獄:判處他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2006年12月刑滿釋放。然而,五年后的2010年,當謝洪在上海寶山區的一家網吧里悠閑地上網玩游戲時,被警察帶到派出所問話后,他感到莫名其妙:自己竟曾因犯搶奪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上海奉賢區人民檢察院的檢察官恪盡職守,不辭辛苦,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終于把這樁歷時長久,情況復雜,需要跨省調查的案件徹底查清……
2010年3月18日晚上,外地來滬人員謝洪正在寶山區的一家網吧里悠閑地上網玩游戲,忽然身后有人拍了拍他的肩膀問道:“你是謝洪嗎?”他回頭一看,身后站著兩名警察,惶恐中他連忙回答“是”。
“那請跟我們走一趟,你有犯罪記錄需要調查核實?!彼麧M心疑惑地跟著公安民警到了羅南派出所,經過一番問話,他才漸漸明白過來,原來在2005年,有人冒用他的身份因犯搶奪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剛才他上網時用身份證登記,在警方的例行檢查中受到了關注。
謝洪一時間感到莫大委屈,他常年在外打工,一向遵紀守法,從未有過違法犯罪之事,現在怎么莫名其妙有了“案底”呢?到底是誰假冒自己身份,讓自己有嘴說不清呢?他感到這件事將嚴重地影響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如果不把真相弄清楚,他隨時隨地都會遇到類似今天的麻煩,而且如果幕后冒用他身份的人再次犯罪,他將有可能再次背上“黑鍋”。更為嚴重的是,如果工作單位、親戚朋友知道自己是個“犯罪分子”,他不僅工作的飯碗不一定能保住,單身至今的他連找老婆結婚都將變得困難。
想到這里,他心亂如麻。從派出所里出來,一路上憂心忡忡。他下定決心,要向有關方面反映此事,請求司法機關為自己正名。于是,他接連寫信向法院、公安等機關尋求幫助,但一段時間過去了,他發出去的信都石沉大海、音信全無。
滿心無奈、委屈和失望的他,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檢察機關身上,他把申訴信寫給了奉賢區人民檢察院,請求檢察機關為其恢復名譽、證明清白。為了表達決心,他聲稱如果此事得不到圓滿解決,將采取到市里、到中央上訪等激烈行動。
案情就是命令。接到申訴信后,奉賢區檢察院高度重視,認為此事關系到案件事實是否清楚、法律適用是否正確,更關系到申訴人的切身利益,一定要全力查明事件真相。為此,奉賢區檢察院專門組織了辦案力量,由控申科科長何建群和副科長王春燕親自承辦此案。
如果有人冒用謝洪的名字在2005年犯下搶奪罪,那么這個人究竟是誰?他現在何處?這個首要的問題縈繞在何科長、王副科長的心頭。面對已掌握的有限的案件信息,他們一時覺得無從下手。幾經討論分析,辦案人員逐漸理清并統一了思路,決定首先查證落實如照片辨認、指紋對比、筆跡鑒定等可辨別真偽,急需印證的線索,爾后再尋找突破口。
檢察官立即與奉賢區公安分局取得聯系,在他們的幫助下,從寶山區羅南派出所調取了詢問謝洪的第一手調查材料,包括詢問筆錄、照片等。
通過公安機關人口信息系統,對派出所提供的謝洪本人照片與2005年案發時作案人照片進行仔細比對,經謝洪辨認,初步確定冒名者系他的小學同學謝龍,從而快速鎖定了真實作案人的身份。
初戰告捷。為進一步查明案件事實,固定相關證據,奉賢區檢察院在分析論證已掌握證據的基礎上,集中辦案力量深入調查,盡力還原事件原貌。
控申干警首先仔細審閱了2005年“謝洪”搶奪案原案卷宗材料,試圖從中發現疑點。同時運用本院檔案案件管理系統查詢“謝龍”其人,迅速收集調閱謝龍相關檔案材料。辦案人員發現,謝龍于2008年因犯盜竊罪曾被依法判處拘役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4000元。當年在審查起訴階段,檢察官提審時,他交代2002年曾因盜竊罪被浙江省湖州市某法院判處過有期徒刑,具體是哪個法院他記不清了。但這節事實最終因無證據查實,奉賢區法院未作前科認定。
案情至此,曙光顯現。辦案人員敏銳地察覺,這未查實的2002年的盜竊罪與2005年假冒他人名義犯罪服刑,兩者之間必有很大的關聯。如果謝龍2002年盜竊罪為真,那么他很有可能在2005年犯下搶奪罪時怕因累犯被加重刑罰而冒用謝洪的名字。對此,奉賢區檢察院當機立斷,將正在嘉定區打工的謝龍口頭傳喚到院調查核實。
如何才能讓他迅速道出實情呢?控申干警事先掌握的謝龍的信息派上了用場。謝龍出獄后一直在滬打工,現工作較穩定,前兩年已成家,且孩子尚年幼,希望過安穩生活。
在詢問時,為一舉突破他的心理防線,辦案人員從其對家屬子女牽掛的心理入手,為其分析利弊得失,經過五個多小時的政策教育,謝龍終于放下思想包袱,如實交代了事實真相。
原來,2002年8月,他因盜竊犯罪被浙江省某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兩年,2004年1月刑滿釋放。出獄之后,他不思悔改,又在2005年伙同他人在上海奉賢區奉城鎮搶奪他人金項鏈。事發后,他怕因累犯被加重刑罰,隱瞞了自己真實身份。當時,他正好手上有小學同學謝洪的一代身份證,就冒用了謝洪的身份。后來,法院判處他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2006年12月刑滿釋放。
雖然案情至此已基本明了,但接下來的調查取證工作更加瑣碎復雜。控申干警迎難而上,立即著手調查謝龍2002年盜竊案的情況。在詢問謝龍的次日一大早,天剛蒙蒙亮,何建群、王春燕兩位檢察官就迎著晨曦踏上了趕往浙江湖州的征程。在湖州市檢察院有關部門的接待和幫助下,到湖州市二十余家檢察院、法院、看守所、監獄勞教場所上門查詢。每到一家司法機關,辦案人員都要詳細地將案情講一遍,但他們總是克服著急、厭煩情緒,耐心地將案情的來龍去脈講清楚,以獲得對方的信息支持。但是由于該案時間久、跨度長,又恰逢湖州市歷年區縣合并,謝龍本人對原判法院記憶模糊,給取證帶來了極大困難。
怎么辦?連續奔波、腰酸腿疼的辦案檢察官顧不得休息當即決定果斷返滬,請求奉賢區公安分局給予幫助,經奉賢公安分局多次與湖州市公安局聯系核查,終于獲取了謝龍于2002年犯盜竊罪被湖州市城郊區法院判刑的信息。
已經辛苦勞累了好幾天的辦案人員再度趕赴湖州,但當年的城郊區早已被合并,現在已幾易其名改為吳興區,幾經波折,最終從保管原始卷宗材料的湖州市吳興區檢察院調取到謝龍盜竊案的所有前科資料。這一重大收獲令辦案人員信心倍增。
為了固定證據,查實案情,檢察官對2005年搶奪案署名為“謝洪”的十指紋捺印與謝龍的十指紋捺印的各指紋紋線流向及細節特征進行對比檢驗;對來信人謝洪、原案署名“謝洪”、謝龍2002年作案簽名筆跡及謝龍承認假冒事實后的簽名字跡等十多份文書交叉進行檢驗鑒定。
辦案人員又風塵仆仆先后兩次赴上海市北新涇監獄、浙江省湖州市監獄等地,分別調取謝龍2002年、2005年服刑及釋放材料,從外圍方向進一步固定了他假冒他人服刑及累犯的事實證據。
經過對案件事實、程序、法律適用等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審查論證,在萬無一失的情況下,奉賢區檢察院以法院判決主體認定有誤,遺漏累犯情節,導致適用法律錯誤、量刑不當為由向上級檢察院提請抗訴。
2011年12月5日,此案經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提起抗訴,奉賢區人民法院作出再審判決,對當年判決中的被告姓名“謝洪”作了糾正,并改判原審被告人謝龍犯搶奪罪,判處其有期徒刑一年九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三千元。正義終究到來,謝洪徹底洗清了冤屈,壓抑在心頭多日的委屈和憤懣得到了化解,他終于可以信心百倍地開始新生活了。
點評:此案能夠成功化解,是領導高度重視、各級部門聯動,上下齊心合力的結果。法律的公正在于決不冤枉一個好人,也決不錯放一個壞人。面對被冒名服刑此類信訪案件,奉賢檢察院始終堅守法律底線,緊緊圍繞當事人身份確定這一焦點問題,不畏案件歷時久、證據分散等困難,多方走訪查證使得案件峰回路轉,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檢察干警的真情愛民和執著敬業,最終換來了柳暗花明,案結事了,彰顯了檢察機關“公正執法、一心為民”的司法理念,實現了執法辦案“三個效果”的統一。
但他自然不會忘記,奉賢區檢察院可敬可愛的檢察官們,特別是承辦檢察官何建群、王春燕,他們把群眾的訴求放在心上、把百姓的冷暖記在心間。在辦案中的每個日日夜夜,他們為了查明真相絞盡腦汁,為了撫平當事人的情緒費盡口舌。為避免謝洪情緒激化,控申干警與他保持不間斷的聯系,掌握其思想動態,及時告知其案件進展情況,耐心化解其不安、不信任,決意上訪等不良情緒,避免了矛盾激化。
在與謝洪的一次交談中,辦案人員了解到他來滬打工十余年一直沒有太穩定的工作,眼下本來馬上要和一家國企簽訂勞動合同,單位可以為其繳納“五金”,各項福利待遇都很好,但就因為自己的這項犯罪記錄而被擱置。為此,辦案人員多次上門與奉賢公安分局案件承辦人聯系協商,在謝龍搶奪案獲法院改判后的第一時間內為謝洪刪除了犯罪記錄,還其清白,從根本上解決了他的后顧之憂。謝洪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不僅息訴罷訪,還專程從崇明工地乘公共汽車來到奉賢區檢察院表達感激之情。
“感謝奉賢區檢察院的檢察官,你們辦事認真,執法公正,不愧是老百姓的守護神!” 33歲的他流著眼淚對控申干警說出這番肺腑之言。
僅僅幾個月前,他還在為自己被“冒名犯罪”而惴惴不安,一度情緒激動,覺得天塌了下來,前途一片昏暗。奉賢檢察院的檢察官恪盡職守,不辭辛苦,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把這樁歷時長久,情況復雜,需要跨省調查的案件徹底查清,還了他清白,給了他信心和希望,他從心眼里感激。
至此,謝洪信訪案得到了圓滿解決。奉賢區檢察院控申干警真正把群眾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懷著一顆忠誠、公正、為民的心,不辭辛苦,認真工作,糾正了一起錯案,有效化解了一起原本可能引發信訪矛盾的案件,維護了司法公正,樹立了檢察機關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對于奉賢區檢察院控申干警來說,成功化解謝洪涉檢信訪案,他們的內心也感到無比的欣慰和滿足。如果檢察官的辛勞和汗水能使法治的尊嚴得以彰顯,檢察職責的神圣得以體現,還有什么比這更有意義和價值呢?作為從事法律監督工作的檢察官,無論是面對被告人狡黠游移的目光,還是面對受害人期盼求助的眼神,只有忠于職守,忠實法律,不能有絲毫懈怠,只有這樣,才能讓法治的光芒溫暖百姓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