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青春 肖志彬 朝 魯 孫麗君
(1.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65;2.內蒙古醫科大學,內蒙古 呼和浩特010110;3.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蒙醫針刺對腦梗死患者血清相關指標的影響*
海青春 肖志彬 朝 魯 孫麗君△
(1.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65;2.內蒙古醫科大學,內蒙古 呼和浩特010110;3.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目的觀察蒙醫針刺對于患者血清中常規腦梗標志物影響,探討作用機制。方法腦梗死住院患者84例分為兩組,常規組40例患者實施常規康復治療;針刺組44例患者在常規康復治療后每日進行1次針刺治療。觀察指標主要包括血脂相關指標、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尿酸(UA)、超敏C反應蛋白(hs-CRP)、NIHSS評分。結果兩組患者治療后血清Hcy、UA、TC、TG、LDL-C、hs-CRP、NIHSS等指標改善明顯(P<0.05);針刺結合康復與常規康復治療相比,患者血清Hcy、UA、TC、TG、LDL-C、hs-CRP、NIHSS等改善更好 (P< 0.05)。結論蒙醫針刺可以有效改善腦梗死患者的炎性反應,預防動脈硬化的發生與發展,其可能機制為降低患者血清中的hs-CRP、TC、TG、LDL-C、UA、Hcy等相關危險因子,進而對于梗死患者的功能恢復與病灶的病理改變發揮作用。
蒙醫針刺 腦梗死 血脂 HCY UA HSCRP NIHSS
腦梗死是由于腦血管循環障礙導致。進行合理康復治療是腦梗死患者降低致殘率的有效方法[1]。蒙醫針刺的理論基礎是“白脈學說”和“氣血運行學說”[2]。筆者近年對腦梗死患者分別進行針刺結合康復治療與單純康復治療,對比兩組患者血清中相關指標的變化,探尋蒙醫針刺發揮作用的機制。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內蒙古國際蒙醫醫院神經內科自2012年4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腦梗死住院患者84例。所有患者符合全國腦血管學術會議規定的診斷標準[3],同時符合蒙醫對“薩病”的診斷標準[4]。并經CT或MRI證實為缺血性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為首次發病,無嚴重的認知功能障礙,能配合治療。排除嚴重的心房纖顫、惡性腫瘤、全身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肝、腎或心功能衰竭等其他重大疾病,排除年齡大于75歲的老年患者。其中男性47例,女性37例;年齡49~71歲,平均年齡(62.40±6.70)歲。兩組隨機分為常規組40例及針刺組44例。兩組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常規組實施常規康復治療。針刺組在常規康復治療基礎上進行針刺治療。(1)康復訓練。①運動功能包括翻身、雙髖、膝屈曲,雙手握手并向前伸直;坐起和站立的訓練;無劃圈狀運動的步行;仰臥位的上肢訓練;坐位平衡訓練以及病側負重訓練。②認知功能包括改善患者自知能力;應用環境-行為刺激法恢復記憶功能。③知覺功能包括單側失認功能恢復訓練;運動、穿衣、結構失用功能恢復訓練。④言語功能包括多途徑的語言刺激治療恢復言語功能障礙;構音器官功能恢復訓練及構音訓練。(2)蒙醫針刺。①頭針:行透刺針,頂會透后頂穴、頸上凹穴對刺、雙側頭皮運動區上點透下點。②體針:行抗痙攣針。遲緩期取仰臥位,上下肢-強刺內側肌群不留針,緩刺外側肌群留針30 min。主選肩穴、三角肌下穴、肘外側穴、外莖突穴、橈中穴、腕背側穴等、腋紋穴、肘窩穴、髖穴、臀下穴、股骨外側穴、腘窩上凹穴、膝下穴、大脈穴、腘窩穴、腓骨小頭下穴、足上腱穴、脛腓三寸穴、拇趾第一穴、足次穴、跟腱穴等。痙攣期取健側臥位,上肢-屈肌痙攣,只緩刺外側肌群留針30 min,選肩穴、肩后穴、三角肌下穴、肘外側穴、外莖突穴、橈中穴、腕背側穴等,如手指握拳式痙攣嚴重可用穿掌針,腕背側穴穿透腕上穴;下肢-伸肌痙攣,膝以上緩刺后側肌群留針30 min,選髖臼穴、臀下穴、股后穴、股骨外側穴、腘窩上凹穴;膝以下緩刺外側肌群留針30 min,選腓骨小頭下穴、足上腱穴、脛腓三寸穴、距骨上穴、拇趾第一穴、足次穴、跟腱穴、常走穴,如跖屈痙攣嚴重可沿脛骨緣強力斜刺內踝上四指穴或穿腳掌針。分離運動期選穴基本與痙攣期相同,只是不用穿掌針和強力斜刺針;透刺針與抗痙攣針交替使用,每日1次,每周6次。
1.3 觀測指標 (1)血清相關指標檢測應用Mindray BS-30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及其配套試劑盒。檢測血清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尿酸(UA)、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hs-CRP)的檢測。(2)療效評價指標,患者治療前后,依據NIHSS評分表進行打分。基本治愈為治療后NIHSS評分降低90%~100%;顯著改善為治療后NIHSS評分降低50%~90%;輕微改善為治療后NIHSS評分降低20%~50%;無變化為治療后NIHSS評分變化(降低或升高)不大于20%;惡化為治療后NIHSS評分升高20%或者以上者。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Pearson 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結果示針劑療效優于常規組(P<0.05)。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比較 見表2。兩組治療后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P<0.05)。針刺組改善更明顯(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比較(分,±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常規組治療后比較,△P<0.05。下同。
組 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針刺組 44 10.83±2.08 5.35±2.26*△常規組 40 10.42±2.27 7.88±2.37*
2.3 兩組治療前后實驗室指標比較 見表 3。 除HDL-C外,兩組其他指標均改善明顯(P<0.05);針刺組較常規組改善更顯著(均P<0.05)。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實驗室指標比較(mmol/L,±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實驗室指標比較(mmol/L,±s)
組 別 TC TG LDL-C HDL-C Hcy(μmol/L) UA hs-CRP(mg/L)針刺組 治療前 8.37±0.49 3.51±0.27 2.96±0.71 1.25±0.41 30.48±4.34 396±54.13 39.07±5.68(n=44)治療后 6.21±0.43*△1.76±0.24*△1.97±0.36*△1.37±0.74 24.1±3.01*△ 296±33.63*△ 16.31±3.27*△常規組 治療前 8.51±0.52 3.42±0.23 3.08±0.79 1.30±0.51 30.48±4.34 396±54.13 39.07±5.68(n=40)治療后 7.78±0.57*2.48±0.31*2.64±0.32*1.31±0.56 28.42±4.54*336±34.47* 20.37±4.73*
蒙醫針刺是以蒙醫三根、七素、臟腑學說為理論基礎,整體觀為指導,通過針刺體表腧穴以治病防病的一種療法[5]。腦梗死有較高的致殘性,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給家庭與社會帶來沉重負擔,盡早實施有效康復治療,對于減少并發癥、后遺癥具有重要的意義。
研究表明,高Hcy血癥是心血管病一個獨立危險因子,高尿酸血癥與腦梗死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同時血脂的異常在動脈硬化的發生中有著重要作用[6-12]。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常規康復治療比較,蒙醫針刺可以有效降低腦梗死患者血清Hcy,對于梗死患者有顯著的治療作用。與常規康復治療相比,蒙醫針刺可以降低患者血清尿酸水平,降低患者繼發梗死或疾病加重的風險;并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清中的TC、TG、LDL-C,減輕患者動脈硬化程度,對于梗死病灶組織的恢復發揮著重要作用。
腦梗死最重要致病因素是動脈硬化導致的管腔狹窄和形成血栓。現有研究表明動脈粥樣硬化不是簡單的動脈壁脂質沉積性疾病,而是一種慢性炎癥性反應[13]。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常規康復治療相比,患者經蒙醫針刺治療后,血清hs-CRP具有明顯降低,提示蒙醫針刺可以通過降低血清hs-CRP來直接降低患者的動脈硬化程度與病灶大小。
綜上所述,蒙醫針刺可以有效改善腦梗死患者的炎性反應,預防動脈硬化的發生與發展,其可能原因為降低患者血清中的hs-CRP、TC、TG、LDL-C、UA、Hcy等指標,進而對于患者的功能恢復與病灶的病理改變發揮作用;同時,蒙醫針刺結合傳統康復治療可以有效恢復梗死病灶組織功能,預防腦梗的進一步發展,避免了其他并發癥的發生。
[1]Knecht S,Hesse S,Oster P.Rehabilitation after stroke[J]. Deutsches rzteblatt International,2011,108(36):600.
[2] 姚哈斯,寶龍.試述蒙醫針灸與中醫針灸的相似性及差異性[J].中國民族醫藥雜志,2007,13(5):24-26.
[3] 全國第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學雜志,1996,29(6):379-380.
[4] 明干.中國醫學百科全書(蒙醫學下卷)[M].赤峰:內蒙古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5.
[5] 金玉,阿古拉.蒙醫療術學[J].沈陽:遼寧民族出版社,1995:27.
[6] 何媛,周小娟.老年急性腦梗死患者腦鈉肽和同型半胱氨酸的檢測及意義[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3,1:23-24,26.
[7] 羅強,吳珍,鄭蘇.分期針刺結合經顱磁刺激對腦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的影響[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30(1):46-48.
[8]王喜春,馬沖,梁慶成.Hcy、Hs-CRP、D-D診斷急性腦梗死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3,7(16):84-85,92.
[9]周櫻,肖雨雄,王劍梅,等.踝臂指數、血尿酸及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與2型糖尿病腦梗死相關性分析[J].吉林醫學,2013,62(10):1839-1840.
[10]王亮.腦梗死患者血脂、UA和hs-CRP測定的臨床意義[J].放射免疫學雜志,2013,11(1):114-115.
[11]王新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脂、血糖及血尿酸水平的研究[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3,35(15):2026-2027.
[12]張持,王小強,王國珍,等.急性腦梗死患者血脂水平與腦微出血的關系[J].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13,28(8):724-726.
[13]吳愛明,張冬梅,翟建英,等.中醫證候、高敏C反應蛋白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與高血壓患者發生腦梗死的相關性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1(4):395-397.
[14]曹姣妃,羅漣,陳文備.腦梗死患者血清IL-1β、IL-18、hsCRP水平變化及臨床意義[J].現代實用醫學,2013,10(7):767-768.
Clinical Impact of M ongolian Acupuncture on Serum in Patients w ith Cerebral Infarction
Hai Qing-chun,XIAO Zhi-bin,CHAO lu,et al. Inner Mongolia International Mongolian Hospital,Neimenggu,Huhehaote 010065,China
Objective:To evaluate impact of Mongolian acupuncture on serum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84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general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group(40 cases)and general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group(44 cases).The observation index included serum TC、TG、LDL-C、HDL-C、HCY、UA、HSCRP and NIHSS scores.Results:There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patients′serum related HCY,UA,TC,TG,LDL-C,Hs CRP,and NIHS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Compared with general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group,there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patients′serum related HCY,UA,TC,TG,LDL-C,Hs CRP,and NIHSS in Mongolian acupuncture group.Conclusion:Mongolian acupuncture can reduce the inflammatory factor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prevent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atherosclerosis.The possible reasons for improvement is that decreased levels of risky factors such as HSCRP,TC,TG,LDL-C,UA,and HCY in serum of patients contribute to recovery and pathological change of nidus.
Mongolian Acupuncture;Cerebral infarction;HCY;UA;HSCRP;NIHSS
R29
A
1004-745X(2014)04-0605-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4.04.017
內蒙古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013MS1212)
△通信作者
2013-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