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上洪
(四川省簡陽市中醫院,四川 簡陽 641400)
中醫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觀察
嚴上洪
(四川省簡陽市中醫院,四川 簡陽 641400)
目的觀察中醫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方法6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予中藥配方顆粒二烏乳沒湯加減,另予腰痛寧膠囊及腰腿痛丸;對照組單用中成藥,用法用量同治療組。兩組用藥1個月判定療效。結果治療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中醫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滿意。
腰椎間盤突出癥 中醫治療 二烏乳沒湯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病癥之一,以腰部疼痛及下肢酸麻脹痛為主,病程長,治療困難,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筆者應用二烏乳沒湯加減聯合腰痛寧膠囊、腰腿痛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60例,取得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本院門診腰椎間盤突出癥60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齡22~62歲,平均36.2歲;病程1~20年,平均9.2年。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30例。診斷按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執行。排除髓核明顯突出引起嚴重神經功能障礙者,馬尾神經受壓及有其他手術指征者;無癥狀腰椎間盤突出,非盤源性腰腿痛者;有嚴重內臟疾病、腫瘤、傳染病和其他精神疾病以及不能堅持治療者;由于偏頭痛、心絞痛等其他疼痛性病證而影響對腰腿痛的評價者。西醫診斷標準:(1)有腰部慢性損傷史;(2)腰痛伴坐骨神經痛;(3)腰椎側凸畸形,生理前凸消失,活動受限,棘突旁壓痛及放射至下肢;(4)直腿抬高試驗及加強試驗陽性。屈頸試驗、頸靜脈壓迫試驗、股神經牽拉試驗陽性;(5)神經系統檢查示膝、跟腱反射異常,下肢皮膚神經節段分布區感覺過敏或遲鈍,趾背伸或跖屈力減弱;(6)X線平片可見椎間隙變窄、椎緣增生,脊柱側凸,前凸消失,并除外其他疾病。(7)CT掃描、MRI提示椎間盤突出。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用二烏乳沒湯加減:制川烏10 g,制草烏10 g,制乳香12 g,制沒藥12 g,杜仲12 g,川續斷15 g,丹參15 g,川芎12 g,伸筋草15 g,舒筋草15 g,當歸12 g,黃芪15 g,甘草6 g(四川綠色藥業中藥配方顆粒)。每日1劑,加沸水400 mL泡5~10 min,攪化,早晚各服200 mL。腰痛寧膠囊(承德頸復康藥業集團有限公司生產)每次4~10粒,每日1次,睡前30 min,用黃酒兌溫開水送服。腰腿痛丸(本溪仙草堂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每次1.2 g(10粒),每日2次。對照組單用腰痛寧膠囊和腰腿痛丸,用法用量同治療組。兩組連續用藥1個月判定療效。
1.3 療效標準 痊愈:癥狀完全消失或接近消失,直腿抬高試驗可達85°左右,能恢復原工作。顯效:癥狀大部分消失,直腿抬高試驗超過70°,可基本恢復原工作。有效:癥狀部分消失,直腿抬高較治療前改善,可擔任較輕工作。無效:癥狀無改善,不能從事工作。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學意義。
見表1。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P<0.05)。兩組均無不良反應。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于中醫學“腰痛”、“腰腿痛”、“痹證”范疇。本病由勞傷引起,癥狀為腰痛合下肢痛,咳嗽時加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病因主要是椎間盤本身退行性變,如外傷、慢性勞損,以及受風寒濕等因素的作用,而使腰椎間盤纖維環發生破裂,以致髓核突出。病機為腎精虧損,骨盤失養;跌仆閃挫,氣血瘀滯;寒濕內侵,阻遏經絡。針對病因病機選用二烏乳沒湯加減,方中川烏、草烏、杜仲、川續斷溫經散寒,除濕止痛,其中杜仲、川續斷又有補肝腎作用;乳香、沒藥、伸筋草、舒筋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當歸、川芎、丹參與黃芪配伍益氣養血活血;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溫經散寒,除濕止痛,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益氣養血,補益肝腎等作用。腰痛寧膠囊由馬錢子、土鱉蟲、川牛膝、甘草、麻黃、乳香、沒藥、全蝎、僵蠶、蒼術組成。具有消腫止痛,疏散寒邪,溫經通絡等作用。用于寒濕瘀阻經絡所致的腰椎間盤突出癥。腰腿痛丸由人參、鹿茸、豹骨、馬錢子、麻黃、牛膝、羌活、木瓜、桂枝、乳香、甘草、千年健、地楓皮、杜仲、防風、獨活、沒藥組成。具有強筋壯骨,舒筋活血作用。用于腰腿酸軟,肢體麻木,風寒濕痹等。現代研究證實,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致痛原因既有靜脈叢瘀血,也有炎性介質刺激、機械壓迫等,其中靜脈叢瘀血是重要的致疼痛因素。盡快緩解患者疼痛,恢復功能障礙是治療的重點[2]。本觀察顯示,采用二烏乳沒湯加減聯合腰痛寧膠囊、腰腿痛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滿意,無不良反應。 該法具有方法簡便、安全、費用低、療效高的特點,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國家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0.
[2]張洪存,李孝雨.邁之靈聯合草木犀流浸液片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2,21(10):1688.
R681.5+3
B
1004-745X(2014)04-0685-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4.04.053
2013-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