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芳 陳 甦 梁 暉 黃 健 林 卿
(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福建 福州 350001)
吞咽障礙治療儀穴位電刺激治療卒中后吞咽障礙臨床觀察
王 芳 陳 甦 梁 暉 黃 健 林 卿
(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福建 福州 350001)
目的觀察吞咽障礙治療儀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穴位電刺激的治療作用。方法將76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兩組均進行早期吞咽康復治療,同時治療組使用吞咽障礙治療儀對人迎、廉泉、翳風、外金津玉液進行穴位電刺激治療。治療20 d后評價兩組的治療效果。結果對照組總有效率70.27%,高于治療組的87.18%(P<0.05);治療組中患者飲水測試評分較對照組下降更為明顯(P<0.05)。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在康復治療中運用吞咽神經和肌肉電刺激儀電刺激相關穴位與常規治療相比療效提高更顯著。結論吞咽障礙治療儀穴位電刺激充分利用治療儀肌肉電刺激及針灸治療協同作用原理,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恢復有一定作用。
腦卒中 吞咽障礙 康復治療 針灸治療
近年來,吞咽障礙在腦卒中患者中發生率高達51%~73%[1]。目前康復治療主要有吞咽訓練[2]、吞咽障礙儀物理治療及針灸治療等。本研究通過采用吞咽治療儀,根據針灸治療的選穴方法,對人迎、廉泉、翳風、外金津玉液進行穴位電刺激治療吞咽障礙,取得了一定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本院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神經內科住院的76例卒中后出現吞咽障礙的患者。(1)腦卒中診斷標準:符合中華醫學會腦血管病診斷標準診斷,并經頭顱MR確診為腦梗死或腦出血。(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2007年)。(2)中風病中醫病名診斷標準參照1996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協作組《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1996)。(3)吞咽障礙評定采用日本洼田俊夫的飲水測試判斷[3]。(4)納入標準包括符合上述診斷標準。意識清醒,生命體征穩定,可到放射科配合檢查。能理解和執行治療人員的簡單指令,簡易智力測試量表(AMT)評分大于7分。無嚴重癡呆、精神障礙和失語。所有患者均符合上述診斷及納入標準。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37例,男性18例,女性19例;年齡50~74歲,平均(63.50±0.20)歲。治療前合并吸入性肺炎11例,石氏評分平均(8.80±0.20)分,VF評分平均(3.50±0.10)分。治療組39例,男性19例,女性20例;年齡 52~75歲,平均(63.90±0.30)歲;治療前合并吸入性肺炎12例。石氏評分平均 (8.90± 0.40)分,VF評分平均(3.60±0.20)分。兩組病例年齡、性別、病情輕重程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及治療組均針對腦梗死進行相關治療(改善循環、營養神經、控制感染、保持內環境穩定等)。并予吞咽功能康復訓練,如口腔、咽喉部冷刺激與空吞咽訓練、舌部運動訓練;屏氣、發聲運動及攝食訓練。(具體參照《腦卒中康復治療技術》相關內容)。在此基礎上,治療組應用吞咽治療儀(常州雅思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YS1001型)進行神經肌肉電刺激治療。穴位取人迎、翳風、外金精玉液。參數指標如下。波形:雙向脈沖波-波寬800 ms。治療強度:0~25 mA。方形電極片或蝶形電極片,連續脈沖、自動觸發脈沖、手控觸發脈沖模式。采用單通道 ,治療時電極1A、B至于左側人迎穴,左外金津排列,電極2C、D位于右側人迎穴,右外玉液外金津刺激20 min后,電極1改為廉泉,電極2改為翳風穴,刺激20 min,在刺激的同時囑患者做吞咽動作,每日1次,20 d為1個療程。
1.4 療效標準 治愈:吞咽障礙消失飲水試驗評定1分。顯效:吞咽障礙明顯改善,飲水試驗評定提高2分以上。有效:吞咽障礙改善,飲水試驗評定提高1分。無效:吞咽障礙改善不明顯,飲水試驗評定無進步。
1.5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數據以(±s)表示,采用t檢驗,兩組間比較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吞咽障礙療效比較 見表1。結果示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吞咽障礙療效比較(n)
2.2 兩組飲水測試評分比較 見表2。治療前兩組飲水測試評分相當(P>0.05)。治療后,兩飲水測試評分均下降(P<0.01),治療組下降更為明顯(P<0.05)。
表2 兩組飲水測試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飲水測試評分比較(分,±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 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39 4.60±0.52 2.50±1.19*△對照組 37 4.57±0.51 3.33±1.24*
吞咽障礙是指固體或液體從口腔至胃的傳遞過程中出現運動障礙或傳送延遲,系與吞咽有關的神經損傷或吞咽器官損傷使吞咽的一個或多個階段損傷而導致食物、口水嗆入呼吸道等出現的一組臨床綜合征[4]。腦卒中是吞咽障礙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卒中后吞咽障礙常對患者的生理、心理造成嚴重影響[5]。
吞咽治療儀是已獲得認證的治療吞咽障礙的臨床理療儀,通過神經肌肉電刺激吞咽相關肌肉促進吞咽功能。陳華先等應用肌電生物反饋聯合吞咽訓練治療腦梗死后吞咽障礙患者的研究結果表明,肌電生物反饋聯合吞咽訓練治療腦梗死后吞咽障礙具有協同作用,能顯著提高患者吞咽功能,改善其生存質量[6]。
中醫學認為,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病機屬本虛標實,本為肝腎不足、氣血虛弱,標為風火相煽、痰癖阻閉經絡。游紅等研究發現,針灸治療有一定治療作用,通過針刺鳳池、翳明、供血穴達到醒腦開竅、活血化瘀、平肝息風、疏通經絡、扶正祛邪的作用,使陰陽平衡,臟腑功能趨于調和,腦功能恢復[7]。中醫電針是通過電針機將微弱的電流輸送到穴位上,使人體局部的神經、血管、肌肉興奮或抑制,從而調節功能平衡。
本研究將吞咽治療儀與中醫針灸選穴原理相結合。通過吞咽治療儀進行特定穴位電刺激。穴位依據中醫學近部取穴與臟腑辨證取穴原則,選擇人迎、廉泉、翳風、外金津玉液電刺激治療。人迎穴出自《靈樞·本輸》,屬足陽明胃經,有通脈、降逆、理氣之功。《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謂其主治“頸氣悶腫,食不下”。廉泉又名舌本,為任脈與陰維脈之交會穴,可消痰火,疏舌絡。二穴為治療吞咽困難之主穴。聯合外金津、玉液激發舌咽之經氣,通利咽喉,養陰精益肝腎,翳風驅風化痰通竅。本研究發現,采用吞咽障礙治療儀穴位刺激法的治療組,無論是總體的康復情況還是吞咽功能單項的康復情況均比用傳統刺激法的對照組優勝。從而探索了改進吞咽障礙治療儀的用法,使其發揮一次治療,兩種功效的優勢。不僅通過刺激外周運動神經以激活肌肉的活動,強化無力肌肉,幫助其恢復運動控制,而且通過穴位刺激,提高中樞神經的再生和功能重組,對患者整體功能恢復有更大幫助。進而進一步簡化了臨床康復的步驟,為臨床推廣應用提供實驗支持。
[1]Cola MG,Daniels SK,Corey DM.Relevance of subcortical stroke in dysphagia[J].Stroke,2010,41(3):482-486.
[2]Crary Ma,Carnaby Mann GD,Faunce A.Electrical stimulation therapy for dysphagia:descriptive results of two surveys[J].Dysphagia,2007,22(3):165-173.
[3]Jayasekeran V,Singh S,Tyrrell P,et al.Adjunctive functional pharynge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reverses swallowing disability after brain lesions[J].Gastroenterology,2010,138(5):1737-1746.
[4]王擁軍,盧德宏,崔麗英,等.現代神經病學進展[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4:205-290.
[5]張秀果,李秀婷.綜合干預對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吸人性肺炎的影響[J].河北醫藥,2008,30(12):1926-1927.
[6]陳華先,羅韻文,羅文浩,等.肌電生物反饋聯合吞咽訓練治療腦梗死后吞咽障礙的療效觀察[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9,31(11):767-768.
[7]游紅,李海英,楊曉慶,等.針藥結合治療腦梗死后吞咽障礙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2,21(1):19-20.
r245.9+7
B
1004-745X(2014)04-0712-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4.04.070
201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