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龍
(浙江省常山縣人民醫院,浙江 常山 324200)
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胃炎的臨床觀察
王小龍
(浙江省常山縣人民醫院,浙江 常山 324200)
目的觀察在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胃炎的臨床療效。方法將患者116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8例,對照組予西醫常規處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辨證論治。結果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6.55%,高于對照組之74.14%(P<0.05);觀察組中食滯胃脘證治愈率顯著高于其他各證(P<0.05)。結論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胃炎值得進一步臨床推廣和應用。
中醫辨證論治 傳統療法 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炎癥,病因主要有細菌和毒素的感染、理化因素的刺激、機體應激反應及全身疾病的影響等[1-2]。本病屬于中醫學“胃脘痛”、“嘔吐”、“急癥胃痛”、“胃痞”等病癥范疇。筆者近年采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急性胃炎,取得較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觀察對象為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期間本院急性胃炎患者116例,男性70例,女性46例;年齡28~76歲,平均(57.21±8.20)歲;病程 1~4 d。臨床癥狀:上腹痛或伴有腹部飽脹,惡心、嘔吐,腹瀉,脫水,嘔血和黑便。按來診先后順序隨機分為觀察組和治療組各58例。兩組年齡、性別比、病情等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給予常規治療:去除病因,臥床休息。對癥處理:疼痛劇烈者給復方顛茄片,劇烈嘔吐者予甲氧氯普胺(胃復安),必要時給予口服H2受體拮抗藥西咪替丁、雷尼替??;由細菌引起尤其伴腹瀉者予諾氟沙星;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辨證給藥。(1)肝郁氣滯(7例)治以疏肝理氣、降逆止嘔,方選四逆散合小半夏湯加減:柴胡6 g,炒白芍10 g,枳實6 g,白芍6 g,炙甘草6 g,制半夏15 g,生姜15 g,延胡索10 g,炒川楝子10 g。(2)胃熱熾盛(9例)治以清熱止痛、降逆通便,方選大黃黃連瀉心湯加減:大黃6 g,黃連10 g,黃芩10 g,制半夏10 g,藿香10 g,桔梗10 g。(3)寒邪犯胃(17例)治以溫中散寒、和胃止痛。方選良附丸合桂枝湯加減:高良姜10 g,香附(醋制)10 g,桂枝10 g,白芍10 g,炙甘草6 g,姜半夏10 g,芍藥9 g,生姜9 g。(4)暑濕犯胃(11例)治以解暑和胃、化濕止痛方選藿香正氣散加減:藿香10 g,制半夏10 g,大腹皮10 g,紫蘇葉6 g,白芷10 g,陳皮20 g,厚樸10 g,生姜10 g,大棗10 g,甘草10 g。(5)食滯胃脘(14例)治以消食導滯、和胃降逆方選保和丸加減:陳皮10 g,山楂10 g,神曲10 g,制半夏10 g,連翹10 g,萊菔子10 g,枳實10 g,檳榔10 g。中藥每日1劑,水煎取汁,分3次服。
1.3 療效標準 治愈:臨床相關癥狀全部消失,胃鏡檢查各項指標均顯示正常。顯效:臨床相關癥狀基本消失,胃鏡檢查各項指標均顯示基本正常。有效:臨床相關癥狀有所緩解,胃鏡檢查各項指標有所好轉。無效:臨床相關癥狀無改善或惡化,胃鏡檢查未見好轉或惡化。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χ2檢驗、t檢驗和Ridit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綜合療效比較 見表1。 觀察組總有效率96.55%,高于對照組的74.14%(P<0.05)。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觀察組組內療效比較 見表2。結果示觀察組中急性胃炎(食滯胃脘證)治愈率顯著高于肝郁氣滯、胃熱熾盛、寒邪犯胃及暑濕犯胃證(P<0.05)。

表2 兩組患者中醫辨證論治的療效比較(n)
目前臨床上將急性胃炎分為急性單純性胃炎、急性糜爛出血性胃炎、急性腐蝕性胃炎和急性化膿性胃炎,以單純性胃炎最為常見。急性胃炎如果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少部分患者會因此轉變為慢性萎縮性胃炎,導致病程延長,給治療帶來了困難,且容易反復發作[3-4]。
筆者對觀察組患者采用中醫辨證論治聯合西醫常規處理進行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對于肝郁氣滯證,采用四逆散合小半夏湯加減治療方案,方中柴胡為君藥,起到疏解肝郁,升清陽以使郁熱外透的作用;芍藥為臣藥,起到養血斂陰的作用,與柴胡產生協同作用;枳實行氣散結,以增強疏暢氣機;炙甘草緩急和中,調和諸藥。對于胃熱熾盛證,采用大黃黃連瀉心湯加減,方中大黃瀉營分之熱,黃連具有泄氣分之熱,使熱去胃安。對于寒邪犯胃證,采用良附丸合桂枝湯加減治療方案,方中以桂枝為君,解肌發表、散外感風寒,以芍藥為臣益陰斂營;生姜辛溫既可以幫助桂枝解肌,又能暖胃止嘔。對于暑濕犯胃證采用藿香正氣散加減,方中藿香理氣和中、辟惡止嘔;紫蘇葉、白芷散寒利膈;厚樸和大腹皮具有行水消滿功效。對于食滯胃脘證的患者,采用保和丸加減的治療方案,神曲具有消食健胃的功效;萊菔子具有下氣消食除脹功效;半夏和陳皮理氣化濕、和胃止嘔;連翹散結以助消積和清解食積所生之熱。
本觀察顯示,中醫辨證論治的療法在西醫傳統治療的基礎上使用,其治療效果比較明顯,患者總有效率高于單純西醫治療者,說明了中醫辨證論治聯合常規處理治療急性胃炎的療效確切。
[1]趙芳,蓋麗娟,于強.急性胃炎的中西醫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2013,19(6):1088-1091.
[2]吳麗莉.急性胃炎的臨床護理觀察[J].中外醫療,2012,32(31):149-150.
[3]蘇美玉.急性胃炎的臨床60例治療體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6(22):43-44.
[4]俞杭葉,汪佩佩.急性胃炎的中醫調護[J].中國中醫急癥,2012,21(2):344.
1004-745X(2014)04-0751-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4.04.094
2013-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