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作新
課堂導入是一堂課的前奏和開端,導入是否精彩決定著一堂課能否成功。導入精彩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打開學生的思維視野,最終達到學好數學的目的。下面就我對中學數學教學中課堂導入的幾種常用方法,談一些自己的經驗和體會。
一、情趣導入
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在教學中,要密切聯系實際,根據學生貪玩的特點,從與課題有關的趣味實例出發,導入新課,會使學生在玩中獲得新知識。例如,在“生活中的軸對稱”這節課時,我是這樣設計的:先由大家都很熟悉的現象(一段錄像):一只小花貓對著鏡子戲鬧,請同學們觀察并思考:小花貓與鏡中的小花貓(可將鏡面看成一條直線),它們的位置關系是怎樣的呢?這時老師將事先畫好的圖形展示在屏幕上,再將其折疊演示,這種自然流暢的課堂導入,使學生明顯地對這節課產生了興趣,很自然地理解了軸對稱的含義,并能舉一反三,這樣讓學生既掌握了知識,又能應用于生活實際,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二、以學生活動導入
根據學生好動的心理特點,讓學生做游戲,學生感到好奇、新鮮,因此興趣倍增。如在講授“三角形三邊關系定理”這一節課時,上課一開始,我讓學生做一個游戲,全班分成六個小組,每組學生的桌子上都有準備好的火柴棒,游戲規則是先用三根火柴擺成一個三角形,再分別用四根、五根、六根、七根火柴擺成一個三角形,但不能將火柴棒折斷。學生親自動手操作、觀察、記錄、發言,帶著游戲中產生的疑問聽老師講解,自然喚起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情境導入
創設問題情境導入新課,不僅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培養學生不斷探索、獨立思考、勇于創新的精神,使他們更加了解并理解數學,懂得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性。例如在講授“相似三角形的應用”這一節課時,我首先向學生提出問題:你們知道我們學校的旗桿有多高嗎?這時學生紛紛議論、猜測,但說不出如何計算確切高度,從而把學生帶入了問題情境。這樣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情出發,引入數學知識的講授,讓學生切身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我感受到,課堂導入是否精彩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精彩的課堂導入可以形成一種輕松、和諧的氣氛,使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興奮狀態,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欲,充分開發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應用數學的能力。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