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業志
有一次,莎士比亞在劇中扮演國王的角色,正在觀看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忽然想試試能不能分散莎士比亞的注意力,就扔下一塊手帕。手帕飄到了臺上的“國王”腳邊。細心的莎士比亞不動聲色地吩咐他身后的“大臣”說:“把我姐姐的手帕撿起來。”語言機智又巧妙,引來臺上臺下一片掌聲。同樣,作為教師,也應善于運用教育機智,處理課堂上的突發事件。
所謂教育機智,是指對于課堂上發生的一些意外情況,教師能隨機應變地采取有效的、迂回巧妙的方法處理問題,使教學得以順利進行的能力。
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不僅要有高度的品德修養、淵博的文化知識,同時還應具備一定的教育機智。下面從五個方面談談這個問題:
1.愛字為首,維護自尊
愛,是教育的前提,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魯迅先生說過:“教育植根于愛。”只有愛學生的教師,才可能教育好學生。愛學生,首先要維護他們的尊嚴,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維護他們脆弱的自尊心。
一位瘸腿小姑娘害怕上語文課,因為那天學習的生字里有“瘸子”一詞。上課時,語文老師說忘了帶備課本,要小姑娘幫他取來,就在小姑娘取備課本的幾分鐘時間里,老師帶領同學們學習了這個詞,并關照大家自習時不要讀這個詞。多年之后,小姑娘明白了一切,她是多么感謝她的老師!這位老師可謂是用心良苦,他懂得:對學生當眾凌辱,即使是無意的,也會傷害學生的心靈。打消學生的自卑,就得尊重學生的自尊心。這位老師為殘疾學生苦心設計一切時,他既尊重了一個學生,又教育了全班學生,同時也使自己得到了全班同學的敬重。
2.全面了解,慎重決定
因主觀臆斷和既定思維,人們常犯一些以偏概全、以點代面的錯誤。
作為一名優秀教師,考慮問題一定要全面,對待學生中發生的一些問題,一定要仔細、冷靜、耐心。要知道:在不能明辨是非的領域,權力的作用近于零;在不能了解真情的領域,教育的作用也近于零。優秀的教師,不會戴有色眼鏡看學生,而會用發展的、辯證的眼光看待學生。
比如師生之間的“頂牛”問題,不少時候責任在教師。或了解不全面,批評不切實際;或操之過急,要求超出認識水平;或態度粗暴,傷害學生自尊心;或軟弱無力,養成學生專橫,等等,這一切都有可能招致對立。因此,解決“頂牛”問題,不能只是單方面訓斥學生,教師也應有自有我反省精神。
3.以誠相見,耐心答疑
對學生,老師應有“師不必賢于弟子”的大度,敢于開誠布公地承認自己的過失,做實事求是的表率;對自己則應“師必賢于弟子”,舉止言行,處處堪稱楷模,學識修養,足以為人師表。常見語文老師朗讀課文讀錯音,板書知識寫錯字,偶爾有學生指出來便大發其火,拒不認錯,這種態度是極不可取的。
記得我實習時,一次早自習到教室里巡查,學生田莉問我:“老師,‘魯莽一詞是什么意思?”當時她的桌上就擺著一本字典,我完全可以查字典解答她的,但我只冷冷拋下一句:“你不會自己查字典嗎?”就走開了。返校后收到田莉的信:“老師,對于‘魯莽一詞,如果您當時說一句‘我也不會,我們一起查字典好吧?我會更加敬重你。”由此我知道:掩飾無知,只會使你顯得更無知。從來沒有全知全能的圣人,勇于承認自己的無知并努力改變它,你會獲得更多。
4.循循善誘,講究教藝
學生出錯是常有的事,對于學生的錯誤,有的老師循循善誘,教導他們打針不怕疼,吃藥不怕苦,認錯改過不怕丟面子。而有的老師動輒發火,咒罵甚至體罰學生。陶行知先生說得好:“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誰能斷定:我們的學生中就沒有未來的瓦特、牛頓或愛迪生呢?
教師同志,您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可能在學生身上留下深深的烙印,即使在您無心的或不以為然的時候,您說過的話,做過的事,雖早已被您忘卻,多年之后,將還在影響著那曾是您學生的人。教育的力量在于動情而不在于用力,源于誘導而不源于訓斥,取決于真摯深沉的愛而不取決于冷漠嚴酷。這正像愛森塔爾效應所反映的道理一樣:給予學生愛、信心、勇氣和力量,他們將變得更聰明。
5.巧用幽默,轉換尷尬
幽默是一種特殊的思想藝術。做學生思想工作,固然少不了正面闡明事理,明辨是非,表揚先進,批評落后,但有的時候,一句恰到好處的幽默話,往往能收到異乎尋常的效果。
一次我上課,安靜的教室里不知哪個學生的游戲機響了起來,同學們都緊張地注視著我。我放下教本,微微一笑:“喲,哪位同學的呼機響了,快出去復機呀。”同學們都松了一口氣,笑了。作為教師,有幽默感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幽默是一種恰到好處的批評和不失原則的寬容。它對活躍課堂氣氛、縮短師生距離、提高教學效果是十分有益的。
上述幾種教育機智,各有其特點和長處,在今后的教學中,大家可以相互借鑒和運用。但課堂上的意外是變化無常的,我們處理的方式也應靈活機智。教育的機智是教育的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深思熟慮和果斷相結合的一種教育藝術。它要求我們做老師的必須不斷地研究教育規律,認真積累教育經驗,在教育實踐中不斷地摸索、總結、創新和發展。
(作者單位: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石公橋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