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祥
佚名畫家——在中國美術史上無疑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他們的名字并未像他們的作品那樣流傳至今,抑或他們的名字與作品無法合一,總之,這是美術史的一大遺憾。
面對這些佚名作品,很多人的選擇是視而不見,尤其是一些在歷來的評價中地位并不高的。而高居翰的可貴之處,就在于他的視線往往“不走尋常路”。
高居翰有極強的記憶力,很多認識他的人都說,他的大腦中就藏著一部浩瀚的中國美術史圖錄,甚至稱其為“圖像檔案學家”。通過對圖像本身的研究,經常能得出出人意表的結論。如高居翰曾在日本購得一幅山水畫,題字和印章部分已殘破難辨。但高居翰通過風格比較辨析后,認為這幅畫出自明代畫家謝時臣之手。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他還對很多博物館的佚名藏品進行了這樣的對比確認。
他還曾仔細研究過兩幅手卷,其一是一幅描繪黃河的手卷式輿圖,另一幅則是描繪長江的全景繪畫。他將這兩幅作品置于晚明社會的大環境之下,通過這些常人看來的細枝末節探討彼時真實的繪畫環境與時代風尚。
這,就是高居翰——不問出身、不看名頭,看的惟有作品本身。
作為一個研究者,他具備了超乎常人的客觀,把每一個研究對象置于平等的地位之上。而更為難得的是,對于古代的畫家和作品是這樣,對于當代社會的普通人,他也秉持著一貫的客觀,無論是資深學者,還是最最普通的、對中國美術史略感興趣的人,他都樂于給予無私的幫助。
在他的辦公桌上,未曾發表的研究成果可以任人取走閱讀;在他的個人網站上,所有的著作、論文都可以找到;他的授課目的,是希望可以把枯燥無味的議論變成對受眾來說明白易懂的演講;他的畢生理想,是建造一個覆蓋全球收藏系統的中國古代繪畫宏大圖像庫;他生前的最后階段,還在錄制中國美術和美術史的系列視頻演講……他不僅是中國古代繪畫的研究者,更是宣傳者和弘揚者。與他的研究成果相比,其治學的方向和為人的態度更值得后來者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