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愛軍申克才
(1.江蘇省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學天寧分校,213017;2.安徽省阜陽實驗小學,236045)
基于《課標》下體育健康教育知識傳授的研究
吳愛軍1申克才2
(1.江蘇省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學天寧分校,213017;2.安徽省阜陽實驗小學,236045)
體育健康知識的傳授是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其本意是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體育健康知識的教學,增加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基本理論知識,運用科學的方法鍛煉身體提高體質。同時與體育技術、技能教學相結合,提高體育教育教學的質量,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標》)第三部分課程內容的學習目標中,對體育健康知識提出了新的目標與要求。筆者在參與《中國學校體育》BBS論壇第49期“如何在室外體育教學中開展健康知識教育教學”時,在與一線體育教師交流中發現:部分教師對體育健康知識的教學較為隨意、且對體育健康知識研究不深。為此,筆者對體育健康知識教學進行了系統研究,為體育健康知識教學目標的達成和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一些借鑒和思考,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課標》“課程性質”中,課程的“基礎性”和“綜合性”都對體育健康知識的重要性進行了闡述,“強調培養學生掌握必要的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養成體育鍛煉習慣和健康的生活習慣,為學生終身體育學習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融合部分健康行為與生活方式、生長發育與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疾病預防……”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認真領會《課標》精髓,合理選擇教學內容,準確把握體育健康知識的特點。
(一)系統性
通過研究《課標》有關體育健康知識不同學段的內容,發現不同學段的內容、目標和評價都具有明顯的系統性,如小學階段要注意引導學生懂得營養、行為習慣和疾病預防等知識,到初中階段應要求學生了解生活方式、疾病預防等對身體健康的影響,自覺抵制各種危害健康的不良行為,初步掌握科學鍛煉的方法,提高體能水平,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從水平一到水平四,其表述均以從“初步了解”到“了解”的詞匯進行了系統闡述。這說明體育健康知識本身更加具體和系統,健康知識內容呈階梯式不斷深入。要求體育教師不但要具備體育健康知識的綜合素養,而且要熟悉不同學段對健康知識教學的任務、要求和目標,以系統地對學生進行體育健康知識的傳授。
(二)實踐性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體育課程的實踐性要求對學生進行體育健康知識教學時要具有豐富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其實踐性較為突出。如學校要進行大型的運動會時,賽前的飲食起居、身心興奮點調節等,這些體育健康知識與運動會息息相關,又能在運動會中學以致用,加深學生對體育健康知識的消化與吸收,從而做到“潤物細無聲”。有些健康知識是需要根據學生年齡與生理的特點進行安排與設計的。如青春期的保健知識,一些常見的體育衛生病的形成與保護等,這些知識的傳授對體育健康知識傳授所具有的實踐性體現得淋漓盡致。
(三)地方性與季節性
我國地域遼闊,不同的氣候條件要求傳授體育健康知識要“因時而異、因地而異”。如對于北方的體育教學課中,體育教師需要傳授冰上與雪上運動的自我保護知識,而對于山區的學生則要傳授防跌傷、防事故的地域性教育知識。一些區域性的流行病,如水痘,與季節性的疾病,如流感、手足口病等,體育教師應該安排必要的課時,有目的地進行這些健康知識的教學和傳授。“需要是學習的右臂”,此時的體育健康教育結合病例能夠喚起學生對健康知識的渴望,加深學生對健康知識的印象,從而達到“事半功倍”效果,對將來健康的體育運動生活產生積極的影響。
(一)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理論性的知識傳授多以室內課的形式出現,面對面的方式進行交流、知識傳授較為直接,效果也最好。在《課標》“教學建議”中明確指出“重視健康教育,各校應根據實際情況,充分利用雨雪等天氣的上課時間,每學年保證開展一定時數的健康教學內容的教學”。重視室內課教學是健康教育課的基本保證,從《課標》中的健康教育知識內容結構來看,這些知識的傳授主要還是通過室內課的教學來達成學習目標的。但在實際的實踐課(室外)教學中,健康教育的知識與內容也會出現在體育課中,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實踐課中的健康教育滲透性教學是課程體系中健康教育的有益補充,更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渠道。從學習目標制訂上就可以看出,在“身體健康”中隱含著健康知識學習目標的達成要求。如水平四田徑《耐久跑》學習目標:1.學生通過本節課學習初步了解參加耐久跑對促進生長發育的特殊作用,并能了解如何在練習中掌握科學的練習方法;2.學會耐久跑時呼吸與跑的配合方法,努力使自己做到跑時輕松,步伐均勻,重心平穩,并能保持一定的節奏;3.通過學習,培養自己克服困難、戰勝自我、積極主動合作的心理品質;這是一個很普通的《耐久跑》課時學習目標,在實際的教學中,第一點的學習目標明顯帶有健康教育部分內容,像這樣的學習目標制訂其實很多,幾乎在所有的單元或模塊教學內容中或多或少地參雜著體育健康教育教學的內容。如:在水平一《快速跑》的體育教學中,如發現某位學生跑的姿勢不正確,此時教師可根據這個學生的情況簡要分析,告訴如何改正,并能提醒其他同學如何改善自己的體形與身體姿態,這能讓學生活生生的意識到錯誤的姿勢是怎樣的,如何預防與改善。這樣跑的教學課中滲透健康教育知識,能給學生直觀的體驗,將理論聯系到實際收到的效果更為明顯。特別對于冬季的體育課,有意識地將如何預防凍瘡,如何做好準備活動,冬季長跑時如何應對“霧霾”天氣等這些健康知識的傳授就顯得尤其重要。所以在傳授體育健康知識室內課唱主角的形式下,也不可忽視實踐課中突發事件的健康知識的教育。這樣理論才能落到實處,指導學生健康的體育鍛煉生活。
(二)循序漸進原則
備課時必須要以《課標》為依據;《課標》中所有課程目標的“身體健康”均對體育健康知識的學習目標(目標統領下的教學內容)、評價要點、評價方法舉例提出了相應的要求(見表1)。地安排一些體育健康知識的傳授。如剛開學時運動量如何調節與適量運動,作息時間如何調整與恢復健康生活。如發現學生不能將運動、休息、學習之間的關系合理安排時可進行此類健康教育知識的傳授等。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與生理特點出發,在針對性的原則下進行教學,使學生都能獲得健康知識來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貫徹該原則的體育健康知識傳授的基本要求,一要充分了解學情和體育健康知識的特點,有區別的教學;二要在授課時間內采取有效措施和方法激發學生學習體育健康知識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
(一)充分開發與利用教學資源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信息多媒體技術在各種教學工作中應用得越來越廣泛,參與熱情。體育教師課前要認真備課,多研讀課程標準,尤其是“身體健康”的學習目標與要求,其中的評價要點、評價方法和舉例,教師要多渠道了解相關的體育健康知識。課堂教學中力爭做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主體,教師主導。此外,在進行健康教育專題學習時,除了講解與提問、參與式討論與辯論外,像進行小型課題的實驗研究、案例教學、健康咨詢、講座、參觀以及其他各種集體活動等尤其適合于水平四與水平五的學生。這也是除課堂教學外對體育健康知識傳授最有益的形式補充。
(三)不可忽視集體觀念和組織紀律性教育
中小學健康教育內容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關于個人衛生與青春期生理發育的健康教育知識,在授課過程中,講到敏感問題時難免會出現男生做出詭異的神情或發出另類的聲音,而女生由于男生的異常舉動往

表1
在備課時,必須依照《課標》的要求進行設計。做到小學階段要注意引導學生懂得營養、行為習慣和疾病預防對身體發育和健康的影響;初中階段應要求學生了解生活方式、疾病預防等對身體健康的影響,自覺抵制各種危害健康的不良行為,初步掌握科學鍛煉的方法,提高體能水平,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課標》“身體健康”目標中“掌握基本保健知識和方法”提出的系統性要求,水平一至水平四均以從“初步了解”到“了解”的詞匯進行闡述,充分體現了體育健康知識傳授的循序漸進原則。
(三)針對性原則
體育健康知識傳授針對性原則主要基于學生的學情考慮,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根據學生的年齡和生理的特點進行安排與設計。如青春期的保健知識,一些常見體育衛生病的形成與保護等;二是在平時體育教學課中,根據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有目的這主要包括網絡、電視、錄像、計算機輔助學習等形式。《課標》中明確指出:開發與利用一切信息資源,豐富學生的健康知識、體育文化知識。所以在體育健康教育專題的傳授中,要充分利用這些教學資源,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素養,例如,介紹常見的傳染病途徑和預防措施時,除了進行課堂教學外,可以指導學生借助網絡資源了解傳染病(如流感、傳染性非典性肺炎等)的預防措施。一些傳統的教學資源,如一些掛圖、基本模型等在進行保健衛生知識等教學時也被公認為教學器材的經典。而對于一些敏感話題或者是青春期教育的知識傳授時,可以制作或者購買一些動畫卡片和漫畫書本配合教學。
(二)力求課堂教學方式豐富多樣
對于健康教育教學體育教師切忌進行滿堂言,機械地使用灌輸式的傳授方式。啟發式、體悟式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巧妙運用,更能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往表現出害羞的狀況,這些情況常出現在水平三與水平四的體育健康教育課中。如在水平三中“掌握基本保健知識和方法”中學習目標之4:“初步掌握青春期的生長發育特點與保健知識”的教學時,處于少男少女的孩子,對于這些比較好奇,性別意識開始加強,有模仿大人心態的初步意識。在教學中學生的異常舉動往往會影響課堂秩序的好壞與教學任務完成。此時需要體育教師在課前建立必要的課堂教學常規,告訴學生在課堂中一些基本的要求與準則,必要時加強對學生的集體觀念和組織紀律性教育,這些是正常開展好此類教學的必要保證,因此,教師不可忽視這些常規性的教育細節。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01.
[2]嵇明海.有效教學:初中體育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