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強
摘 要:大學生是時代精英,天之驕子,是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希望,是社會進步和發展的關鍵力量,他們的理想信念如何,政治立場如何,直接關系著黨的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的興衰成敗。本文論述了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意義以及大學生理性信念與教育的現狀,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提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徑。
關鍵詞: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意義;路徑
一、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義
大學時期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時段,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會隨著接受的教育不同而改變和發展。從大學生生理特征上看,他們已經進人了青年時期,身體發育和智力發展都達到了高峰。從大學生心理特征上看,他們已經形成了獨特的個性,心理各方面意識也日趨增強和成熟。同時,通過學習,他們也掌握了一定的科學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技巧,具備了一定的參與社會競爭和投身社會建設的能力。然而,由于他們的人生閱歷還不豐富,對人生的價值和意義還不能準確定位,并且缺乏系統的、科學的理論指導。因此,他們往往不能樹立正確且牢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相應地也就不能樹立正確且牢固的人生理想信念。而理想信念教育在大學生成長和發展中起著主導和統帥作用,不僅是引導學生形成健全人格的精神動力,更是引導學生正確把握人生發展方向的一盞明燈。因此,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對于他們形成健康的人格,成為建設和諧社會的優秀人才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培養大學生全面發展的精神保障。
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現狀
新世紀以來,國際國內形勢發生深刻變化,我國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帶來了社會思潮的空前活躍和價值取向的復雜多樣,對大學生理想信念產生深刻影響,使大學生理想信念發展呈現出新的態勢。
一方面,大學生理想信念功利性日漸突出。大學生理想信念定位,更多地立足于個人前途命運和價值滿足,一定程度上降低和削弱了對社會發展和民族國家命運的關注。大學生理想信念追求在務實作風推動下,變得浮躁、短視和狹隘,缺乏終極關懷意義,充斥著強烈的功利色彩。另一方面,大學生理想信念感性化日漸顯現。 大學生理想信念情緒性、非理性有日益強化趨勢。 由于生活閱歷簡單,社會經驗不足,成長于和平年代的大學生對社會現象和政治問題的認識和評判理想主義色彩強烈,政治情感往往停留于表象的淺層,無法觸及政治生活本相,同時,在價值選擇上以感性統率理性,導致其理想信念存在偏差,感性化日漸顯現。
二、提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徑
1.加強學生主體性教育。主體性教育要求教育者必須做到:一是要明確大學生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價值主體和利益主體,并將理想信念教育融人大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全面發展的內容中去,促使大學生個人利益和需求得到保護和自由發展,進而實現自身權利以激勵他們立志成才,報效祖國,實現價值。二是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將理想信念教育強加給大學生,要創造輕松自由的環境,讓他們自己感悟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從而讓學生自覺地樹立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影響力。三是將教育內容通過鮮活形象的例子進行闡述,讓青年大學生切實領悟到理想信念教育的現實意義。
2.突出理念教育層次性。一是充分考慮受教育者的個體差異性。理想信念教育不能“一刀切”,要針對不同的對象實施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在教學方法和方式上,要采取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題材新穎、能夠吸引學生的眼球。二是教育內容豐富化。理想信念教育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為核心,這是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線。但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通過豐富教育內容,運用形式多樣的教育載體向學生展示理想信念教育的內涵,適時地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目標與個人的發展理想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大學生感受到個體與國家之間的緊密聯系,這樣可以使大學生充分認識到個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道路上的重要性,認識到國家與民族這個集體對于個人價值實現的重要性,從而使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真正發揮其引導作用。
3.增強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主渠道作用。目前,我國高校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陣地還是在政治理論課堂上,在其教學方面,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與社會發展緊密結合,即要注重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知識的深入分析,同時,在此基礎上,還要在教學中達到用這些思想武裝大學生的頭腦,并且還要注重思想的時代特征。將學生周圍的多種影響因素綜合考慮進來,及時對知識進行更新,使學生掌握最新的理論知識與社會的發展動態。使其具有更高的時效性與針對性,更加具有說服力。
4.擴大校園文化建設。大學生在學習期間,大部分時間都是校園中度過的,校園對其來講,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場所。大力開展校園文化建設,營造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教育的良好氛圍,也是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渠道。校園文化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具有內在的導向功能,能夠在不經意間對大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對于提升高校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培養大學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正確的價值觀念、陶冶大學生高尚情操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結合當代大學生思想心理實際,根據學生成長規律,來適當豐富大學生校園文化生活、加強大學生校園文化建設,是目前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教育不可忽視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王芳儀.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理想信念的強化途徑——基于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視角[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
[2]陳錫敏,張云蓮.加強“90 后”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指導和研究——“90 后”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專題研討會綜述[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3).
[3]黃亞玲,宮維明.關于近年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現狀分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