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望平,曹秀榮,周素文,何開勇
(1.湖北省食品藥品監督檢驗研究院,武漢 430064;2.湖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武漢 430071)
附子超微飲片與附子水提物毒性比較
潘望平1,曹秀榮2,周素文1,何開勇1
(1.湖北省食品藥品監督檢驗研究院,武漢 430064;2.湖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武漢 430071)
目的 比較附子超微飲片與附子水提物在不同制劑工藝條件下毒性劑量差異,為臨床安全用藥提供依據。方法附子超微飲片以最大可溶濃度(0.25 g·mL-1)最大給藥體積(0.8 mL)一日一次灌胃給藥,附子水提物分別以附子超微飲片相同濃度、相同劑量給藥,以及不同濃度(1,0.8,0.64,0.52 g·mL-1)不同劑量給藥測定水提物半數致死量。結果附子超微粉在最大可溶濃度(0.25 g·mL-1)最大劑量給藥后小鼠死亡15%,未能測出半數致死量,其最大耐受量小于10 g·kg-1;附子水提物灌胃給藥半數致死量(LD50)為28.0 g·kg-1(生藥)。結論該實驗結果提示,不同工藝提取的附子毒性不同,超微飲片毒性大于水提物毒性2倍以上。
附子超微飲片;附子水提物;毒性
附子(Radiχ Aconiti LateralisPreparata)為毛茛科植物烏頭Aconitum carmichaeliDebv的干根加工品。味辛,性熱,為溫里藥。有資料顯示,生附子及其浸出物因含大量烏頭堿而對心臟有明顯毒性,長時間煎煮可破壞烏頭堿,使之水解成烏頭原堿,毒性大減[1-3]。筆者在本實驗中使用炮制后的附子水提物以及同批附子微粉化處理后的飲片進行小鼠口服給藥急性毒性研究,以初步比較二者毒性差異。
1.1 動物 昆明種小鼠,體質量18~20 g,雌雄各半,由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提供。動物合格證號:SCXK(鄂)2008-0003。
1.2 供試品 附子超微飲片(湖北大頂山制藥有限公司,批號:20121001,規格:每袋2 g,相當于生藥2 g);附子飲片(湖北大頂山制藥有限公司,批號: 20130104)。以上供試品均為炮制后使用(方法: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別洗凈,浸入食用膽巴的水溶液中數日,連同浸液煮至透心,撈出,水漂,縱切成厚約0.5 cm片,再用水浸漂,用調色液使附片染成濃茶色,取出,蒸至出現油面、光澤后,烘至半干,再曬干或繼續烘干,習稱“黑順片”)。
1.3 動物飼養環境 室溫:(20±1)℃,濕度:60%~75%,實驗動物設施合格證號:SYXK(鄂)2008-0009。
1.4 儀器 JM5102電子秤。
1.5 溶液配制與預實驗
1.5.1 溶液配制 實驗前將附子飲片加水煎煮,合并2次提取液,濃縮至相當生藥1 g·mL-1溶液,附子超微飲片臨用前用85℃熱水溶解至最大可溶濃度(0.25 g·mL-1),放冷至室溫后備用。
1.5.2 預實驗 取上述小鼠6只,分2組,每組3只,附子飲片水取物及附子超微飲片在相同濃度、相同劑量條件下給藥,毒性有差異,結果見表1。

表1 附子超微飲片及附子水提物同劑量給藥毒性反應(預實驗)
1.6 實驗方法 根據預實驗結果,附子飲片水取物可測出半數致死量,附子超微飲片可測最大耐受量,則水提物按1∶0.8劑距,用滅菌水配制成1,0.8,0.64, 0.52 g·mL-1溶液。附子超微飲片溶液(0.25 g·mL-1)臨用前配制。
1.6.1 附子超微飲片最大耐受量測定 取上述小鼠40只,均分為2組,樣品組及陰性對照組(滅菌水)每組20只,雌雄各半。各組均按40 mL·kg-1體積分別灌胃給予供試品溶液及溶劑,一日一次,給藥后觀察動物即時反應并連續觀察14 d。
1.6.2 附子提取物半數致死量測定 取上述小鼠40只,均分為4組,每組10只,雌雄各半。各組均按40 mL·kg-1體積分別灌胃給予供試品溶液,各組濃度分別為1,0.8,0.64,0.52 g·mL-1,給藥后觀察動物即時反應并連續觀察14 d,記錄毒性反應及死亡情況。
2.1 附子超微飲片最大耐受量測定 動物在給藥后3 min內活動減少,反應嚴重者于給藥后2 h內死亡,動物20只共死亡3只,存活動物在給藥后約3 h恢復正常。觀察14 d內反應情況及毒性狀況,未發現其他毒性反應。死亡動物尸檢可見胃腸脹氣,其他無異常改變,見表2。
2.2 附子提取物半數致死量測定 給藥后動物在3 min內活動減少,反應嚴重者于給藥后2 h內死亡。存活動物在給藥后約3 h恢復正常。觀察14 d內反應情況及毒性狀況,未發現其他毒性反應。死亡動物尸檢可見胃腸脹氣,其他無異常改變。實驗結束后,用NDST-8 Bliss法計算LD50,半數致死量結果為28.02 g·kg-1(生藥),其95%可信限為25.45~30.83 g·kg-1,見表3。

表2 附子超微飲片小鼠灌胃給藥毒性反應(最大耐受量測定)
相同濃度下附子超微飲片與水提物急性毒性對比實驗結果顯示毒性有差異。由于附子超微飲片小鼠灌胃給藥受限于濃度不能測出半數致死量,其最大耐受量小于10 g·kg-1;其水提物半數致死量為28.02 g·kg-1,說明微粉化的附子的毒性大于同批非微粉化附子飲片。

表3 附子水提物小鼠灌胃給藥半數致死量
近年來,微粉化技術在制劑中的運用比較廣泛,中藥飲片經微粉化后也可達到提高藥物生物利用度的目的。本實驗在相同實驗條件下,經動物口服給藥,證明了附子超微飲片與附子水提物毒性有明顯差異,超微化后毒性增加,二者最小死亡濃度相差2倍以上,說明微粉化后的附子在體內的吸收代謝有了改變。研究結果提示,對于中藥飲片不同制劑形式入藥后的安全性需重點關注,同時,對有效劑量的研究需同步,以保證用藥的安全有效。
[1] 王本祥.現代中藥藥理學[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600-605.
[2]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物研究指導原則,中藥、天然藥物急性毒性實驗技術指導原則[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5:209-216.
[3] 丁兆夢.中藥藥效與臨床[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9:105-107.
DOI 10.3870/yydb.2014.03.015
R286;R965
A
1004-0781(2014)03-0329-02
2013-05-10
2013-06-22
潘望平(1970-),女,湖北漢川人,主管藥師,主要研究方向:藥理毒理。電話:027-87271327,E-mail:sw666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