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教偉,王勇,鄭昆,王大斌
(湖北醫藥學院附屬太和醫院兒科,十堰 442000)
間歇性補鐵治療小兒屏氣發作48例
顧教偉,王勇,鄭昆,王大斌
(湖北醫藥學院附屬太和醫院兒科,十堰 442000)
目的 觀察間歇補鐵治療小兒屏氣發作的療效。方法屏氣發作患兒96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8例。治療組給予鐵劑5 mg·kg-1·d-1,每周1次;對照組給予鐵劑5mg·kg-1·d-1,bid;兩組均給予維生素C 0.1 g, bid,與鐵劑同服。記錄患兒入院時及治療2個月后發作頻率及血常規、血清鐵等指標。結果治療組與對照組血紅蛋白、血清鐵水平較治療前均明顯升高;兩組屏氣發作頻率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有效率分別為91.7%,93.8%,兩組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每周1次的間歇補鐵治療小兒屏氣發作與傳統的每日補鐵療效相當。
補鐵,間歇性;屏氣發作;小兒
屏氣發作(breath-holding attacks,BHA)是小兒常見的性格行為問題。研究報道,屏氣發作與貧血及鐵缺乏有關,每日補充鐵劑治療屏氣發作有較好的療效[1]。但每天2或3次補充鐵劑可以產生惡心、嘔吐、便秘、牙齒染色等不良反應,使患兒服藥的依從性降低,嬰幼兒難以長期堅持,從而影響其治療效果。2010年1月~2012年6月,筆者對屏氣發作患兒采用每周1次補鐵與每天補鐵兩種方法進行治療,比較這兩種方法的療效。
1.1 臨床資料 全部病例來源于我科收治的患兒。納入標準[2]:①發作前有明顯的誘因,如哭鬧、發怒、任性等;②發作時常以突然呼吸停止為起點,繼而發紺,嚴重可出現意識喪失、角弓反張狀態;③發作后短時間內意識恢復正常,呼吸正常;④發作時腦電圖正常。患兒共96例,男58例,女38例,年齡6~24個月,平均年齡(12.6±7.8)個月;母乳喂養49例,混合喂養37例,人工喂養10例;43例來自市區,53例來自農村;96例患兒均無長期慢性疾病史。將96例患兒采用抽簽的方式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8例,男28例,女20例,平均年齡(11.2±6.8)個月;對照組48例,男25例,女23例,平均年齡(12.4±7.2)個月。兩組性別、年齡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給予琥珀酸亞鐵(商品名:速力菲,金陵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金陵制藥廠生產,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0930005,規格:每片100 mg) 5 mg·kg-1·d-1,每周1次;對照組給予琥珀酸亞鐵5 mg·kg-1·d-1,每天1次;兩組均同時給予維生素C片(浙江瑞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3021139,規格:每片0.1 g)0.1 g,bid,與鐵劑同服。詳細記錄患兒入院時及治療2個月后屏氣發作的頻率、血常規、血清鐵及不良反應。
1.3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無發作或發作次數減少50%以上;有效:發作次數減少30%~50%;無效:發作次數減少30%以下或增加者。
1.4 統計學方法 以SPSS13.0版軟件完成所有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前后患兒血紅蛋白、血清鐵變化 治療前和治療2個月后,兩組血紅蛋白水平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治療前比較,治療組血紅蛋白水平明顯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6.671,P<0.01);對照組血紅蛋白水平明顯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 20.111,P<0.01)。治療前和治療2個月后,兩組血清鐵水平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治療前比較,治療組血清鐵水平明顯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8.337,P<0.01);對照組血清鐵水平明顯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0.959,P<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血紅蛋白、血清鐵變化的比較

表1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血紅蛋白、血清鐵變化的比較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t=16.671~28.337,*1P<0.01
組別與時間例數血紅蛋白/ (g·L-1)血清鐵/ (μmol·L-1)對照組48治療前83.2±7.2 7.1±2.1治療后118.5±9.8*120.5±3.9*1治療組48治療前85.4±6.8 7.6±1.8治療后115.3±10.4*120.2±2.5*1
2.2 治療后患兒療效 治療2個月后,兩組顯效率與總有效率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 例
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前發作頻率分別為(6.5± 2.1),(6.2±1.8)次·d-1,治療后分別為(1.4±1.2), (1.2±0.8)次·d-1。兩組屏氣發作頻率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t=14.609,17.586,均P<0.01),有效率分別為91.7%,93.8%,兩組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后產生胃腸道反應有惡心、嘔吐、上腹痛等,分別為2,10例(Χ2=4.667,P<0.05)。兩組患兒都沒有出現休克、急性中毒等嚴重不良反應。
屏氣發作是一種以呼吸暫停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異常性格行為問題,多見于6~18個月的嬰幼兒,5歲前會逐漸自然消失,呼吸暫停發作常在哭鬧、恐懼、劇痛叫喊等情緒急劇變化時,持續0.5~1.0 min后呼吸恢復,癥狀緩解,一日可發作數次。其具體的發病機制目前仍未完全清楚,有報道指出鐵缺乏是導致屏氣發作的高危因素,與小兒屏氣發作密切相關,可以導致小兒屏氣發作增加[3],可能與鐵缺乏導致自主神經功能紊亂,致迷走神經介導的腦低氧有關[4];亦與鐵缺乏導致小兒貧血使血紅蛋白攜氧能力下降,加重腦低氧有關[5]。本研究中,治療前兩組患兒血紅蛋白及血清鐵水平均低于正常水平,經治療后,兩組患兒血紅蛋白及血清鐵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提高,臨床發作頻率比治療前明顯減少,提示屏氣發作與貧血和鐵缺乏有關,鐵劑治療可以明顯減少其發作頻率。這與ZEHETNER等[1]報道一致,給予鐵劑治療后屏氣發作明顯減少,與鐵劑治療后糾正機體缺鐵狀態,維持自主神經系統正常功能密切相關。筆者首選容易在腸道吸收的口服亞鐵制劑,傳統方法中硫酸亞鐵的不良反應大,引起嚴重的消化道反應,小兒患者不易耐受,琥珀酸亞鐵具有療效好、安全可靠、經濟實惠、不良反應小等優點[6],現已在兒科廣泛使用。
本研究中,治療2個月后,治療組患兒血紅蛋白水平、血清鐵水平、屏氣發作頻率均較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提示每周一次的間歇補鐵法與傳統的每日補鐵法治療小兒屏氣發作療效相當。這與鐵在體內的代謝特點密切相關,鐵的吸收主要是在十二指腸和空腸上段黏膜,小腸黏膜對鐵的吸收具有很重要的調節作用,鐵先吸收進入腸黏膜細胞,然后再轉入血漿供機體利用;體內多余的鐵暫時儲存在腸黏膜細胞,通過小腸黏膜的脫落而排出體外,而腸黏膜的更新周期是5~7 d,在此期間補充鐵劑可導致鐵的吸收減少,因此定期補充鐵劑有利于腸黏膜的修復和提高鐵的吸收效率[7]。本研究中有7例患兒治療無效,提示還存在其他引起屏氣發作的原因。兩組不良反應主要是以惡心、嘔吐、上腹痛等胃腸道反應為主,未見休克、急性中毒的等嚴重不良反應,沒有因不良反應而退出研究的患兒,而且治療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提示間歇補鐵法可以明顯降低琥珀酸亞鐵的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每周一次的間歇補鐵法治療小兒屏氣發作與傳統的每日補鐵法療效相當,由于其減少患兒的服藥次數,提高患兒治療的依從性,降低治療費用,減少藥物的不良反應,因此可以在臨床推廣使用。由于筆者僅觀察患兒服藥前及治療2個月后的臨床療效,沒有觀察哪一種方法能更快起作用,故起效時間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1] ZEHETNER A A,ORR N,BUCKMASTER A,et al.Iron supplementation for breath-holding attacks in children[EB/ OL].[2010-05-12].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0464763.
[2] OLSEN A L,MATHIASEN R,RASMUSSEN N H,et al. Long-term prognosis for children with breath-holding spells [J].Dan Med Bull,2010,57(11):4217-4220.
[3] CALIK M,ABUHANDAN M,AYCICEK A,et al.Increased oxidant status in children with breath-holding spells[J]. Childs Nerv Syst,2013,29(6):1015-1019.
[4] ANIL B G,NEDUNCHEZIAN K,JAYANTHINI V,et al. Breath holding spells:evaluation of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function[J].Indian Pediatr,2005,42(9):923-927.
[5] COLINA K F,ABELSON H T.Resolution of breath-holding spellswith treatment of concomitant anemia[J].JPediatr, 1995,126(3):395-397.
[6] 徐清.琥珀酸亞鐵治療缺鐵性貧血療效觀察[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2,33(11):1465-1466.
[7] BOUZARIZ,BASIRAT Z,ZADEH M Z,et al.Daily versus intermittent iron supplementation in pregnant women[J]. BMC Res Notes,2011,4(3):444-447.
DOI 10.3870/yydb.2014.05.026
R977.5;R725
A
1004-0781(2014)05-0632-03
2013-04-08
2013-07-25
顧教偉(1977-),男,湖北十堰人,主治醫師,碩士,從事兒科臨床工作。電話:(0)15098090042,E-mail:gjw888gjw@163.com。
王大斌(1965-),男,湖北十堰人,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小兒神經心理。電話:0719-8801358,E-mail:wdb0505@ali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