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扎實推進扶貧開發工作,把扶貧開發工作抓緊抓緊再抓緊、做實做實再做實,真正使貧困地區群眾不斷得到真實惠。”
——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貴州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貴州已經進入后發趕超、加快全面小康建設的重要階段,要創新發展思路,發揮后發優勢,推進扶貧開發工作。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再減貧1000萬人,如果得到代表們通過,那就是我們立下的軍令狀!”
——3月6日,李克強總理參加青海代表團審議。有代表建議加大對西部地區的扶貧支持力度,李克強如此回復。對此,旁聽審議的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說:“一定完成,請總理放心!”
“貧困問題既是經濟問題又是社會問題,具有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我們認為這次的宣戰主要是圍繞著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打這個攻堅戰,同時也要有打持久戰的準備。”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繼續向貧困宣戰,決不讓貧困代代相傳。對此,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解讀稱,消除絕對貧困,減少相對貧困,是我們建成小康社會的應有之義。但貧困作為歷史現象不可能一場決戰就一蹴而就,而是一個相對長期的過程。
“我希望貧困影響評估成為項目立項必然經歷的程序,甚至是法定程序。”
——國務院扶貧辦原主任范小建指出,貧困影響評估近兩年一直處于研究階段,他建議由發改委和財政部去考慮推進試點。他表示:“影響評估就是出臺一個政策或者大項目要考慮對弱勢群體的影響,最好把問題解決在事發之前,而不是等到最后都弄完了,才去彌補。”
“走了一城又一城,城城像歐洲;走了一鎮又一鎮,鎮鎮像非洲。”
——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表示,我國跟發達國家和其他一些發展中國家相比,人居環境差距最大的不是城市,而是小城鎮。小城鎮缺乏規劃,也缺乏資金,國家所有的支農政策都是“繞開小城鎮直奔田間”,兩萬多個小城鎮起不到城市化過程中“人口攔水壩”的作用,也起不到農業現代化過程中的“四化服務基地”的載體作用。
“我們村在水庫上游,亂堆亂倒的垃圾沒有處理的地方,日子久了,下雨了,它是不是要流向水庫?是不是會影響下游城市吃水?是不是會污染土地?”
——貴州代表團小組審議會上,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平壩縣高峰鎮麻郎村農民劉喬英用樸實的話語連發“三問”,呼吁在“堅決向污染宣戰”中,守住農村“陣地”,像關注城市霧霾天氣那樣,關注農村污染問題。她建議采取針對性的立法、規劃等手段,推進城鄉環保基礎設施服務均等化,遏制“垃圾圍村”繼續蔓延。
“職業教育是和普通教育平行的另一種教育類型,而不是等而下之的層次。現在為什么先報一本二本三本,完了再報職業院校?希望能改變這種狀態。”
——南開大學校長龔克希望能改變目前職業教育“低人一等”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