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鄧光揚
“先師坐東朝,弟子今開窯,一盅雄雞酒,叩敬先師嘗,有事弟子在,蒙師多關照。”電視連續劇《大瓷商》中,制瓷高手殺雞灑血焚香鳴炮,祈神庇佑。銀屏下該劇拍攝者與《大清瓷魂》著作權人,轉戰上海、北京,圍繞“侵權還是‘碰瓷’”的爭議焦點,連打三場官司。北京海淀法院和北京一中院均認為,著作權保護的是作品的表達形式而非思想內容,《大瓷商》沒有侵權!
北京奏捷后,《大瓷商》拍攝者卻喜中有悔——后悔過早達成和解協議并向對方給付133萬元許可費,便轉戰南京,請法院判令對方返還許可費。
2003年,肖亮36集電視連續劇《大清瓷魂》劇本殺青。南京廣電集團下屬南京電視臺電視劇制作中心(以下簡稱南京電視劇中心)獲知此訊,與肖亮洽商,2004年1月6日雙方達成《〈大清瓷魂(暫名)〉劇本創作協議》,約定將劇本精簡為30集電視連續劇劇本,供南京電視臺拍攝電視連續劇。肖亮按約改寫后,交對方審核,并根據所提修改意見再度調整潤色了劇本,直至對方滿意才依約領取大部分稿酬。但該劇本因故未投入拍攝。
2009年5月,南京電視劇中心發現北京陽光盛通文化藝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盛通公司)等三家機構拍攝了電視劇《大瓷商》,其故事情節、社會關系、人物姓名和性格等,與《大清瓷魂》有大量的相同和相似之處。被懷疑將劇本“一女二嫁”的肖亮,力證清白,并告訴南京電視劇中心:《大瓷商》剽竊了《大清瓷魂》。
接到南京電視劇中心的匯報,南京廣電集團非常重視,迅速致函盛通公司,要求停止侵權。
交涉無果,南京廣電集團攜手肖亮,將北京盛通公司等三家拍攝機構及《大瓷商》的作者盧建中、熊誠告上法庭,聲稱“被告未經許可,復制、改編了原告享有著作權的作品,侵犯了原告合法享有的著作權”,請求上海市浦東新區法院判令各被告——停止侵權、賠禮道歉,銷毀全部原始載體、拷貝、劇本,電視連續劇《大瓷商》不得發行,連帶賠償人民幣200萬元。
“《大瓷商》馬上要開播,突然遭遇官司,我們哪耗得起時間?他們賣咸魚,我們賣鮮魚;哪有時間陪他們打馬拉松官司?”訴訟過程中,盛通公司擔心打官司會影響電視劇如期發行,進而影響收益,遂會同另兩家拍攝機構,與兩原告簽訂《和解協議》:盛通公司支付133萬元,兩原告許可其發行《大瓷商》。
據此,上海市浦東新區法院準許兩原告撤回對盛通公司等三家拍攝機構的起訴,并將針對《大瓷商》兩位作者的起訴移送至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北京市海淀區法院受理該案后,肖亮、南京廣電集團又認為北京中視影視中心文化中心(以下簡稱影視中心)參與侵權,將其追加為被告。
兩原告在訴狀中稱:盧建中、熊誠剽竊《大清瓷魂》作品,寫成電視劇劇本《大瓷商》,已侵犯了兩原告的著作權及相關權益。北京中視中心未盡合理的審查義務,將侵權劇本轉讓牟利,應與盧建中、熊誠承擔共同侵權責任。故請求判令:三被告向兩原告公開賠禮道歉、消除影響,連帶賠償200萬元。
兩原告主張《大瓷商》剽竊的事實,主要基于四方面事實:即人物姓名設計、主要人物設計、主要人物關系設計、重要故事情節設計,并提供了相關書證、證人證言、視聽資料、電子數據。
但三被告也侃侃而辯:肖亮的《大清瓷魂》未公開發表,三被告也未接觸過、也未聽說過該作品,無抄襲、剽竊之途徑與條件。比對雙方的作品可看出,從故事發生的年代、故事的發展情節、劇本的演員對白等均不一樣;兩劇本人物名字雷同純屬巧合……因此《大瓷商》沒有抄襲、剽竊《大清瓷魂》,請法院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海淀區法院最后認定劇本《大瓷商》不構成對《大清瓷魂》所享有的著作權的侵犯,駁回了原告肖亮、南廣集團的全部訴訟請求。
肖亮、南廣集團不服海淀區法院的一審判決,上訴到北京一中院。北京一中院審理認為,《大清瓷魂》及《大瓷商》雖然均以景德鎮為背景,描述了我國民族瓷器制造業和瓷商的發展和興衰,但是《大清瓷魂》是以清朝中期為時代背景,跨越乾隆、嘉慶兩個時期,而《大瓷商》以清末民初的景德鎮為背景,講述了在時代變遷的風雨中,景德鎮傳統制瓷業者如何歷盡艱難,傳承并發展制瓷業的故事。兩部作品在故事主線上不同,且根據不同的歷史背景和故事主線所創作演化的作品內容亦存在較大的差異。雖然在開場部分章節的具體情節上以及人物姓名上有少量的相同或相似之處,但其并未使得兩部作品的表達方式構成實質性相似。因此,在作品的具體情節設計上存在少量雷同并不足以證明被上訴人侵犯了上訴人的著作權。2011年8月2日,北京一中院駁回了肖亮、南廣集團的上訴。
法博士點評
南京中院知識產權審判庭副庭長徐新:
和解協議是當事人互相讓步,以終止爭執或排除法律關系不明確之狀態的合同。其構成要件有三:須有爭執或法律關系不明確之狀態;須有終止爭執或排除法律關系不明確狀態之意思;須有相互讓步之意思。
和解協議的效力如何,理論界和司法界一直存在爭議。最高人民法院2011年12月20日公布的四個“指導性案例”中,“吳梅訴四川省眉山西城紙業有限公司買賣合同糾紛案”對該問題進行了初探和規范:“民事案件二審期間,雙方當事人達成和解協議,人民法院準許撤回上訴的,該和解協議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制作調解書,屬于訴訟外達成的協議。一方當事人不履行和解協議,另一方當事人申請執行一審判決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本案《和解協議》產生于后續案件判決前,且已基本履行。當后續判決認定《大瓷商》不侵害著作權,和解協議當事人不能據此認為協議生效要件不再具備而請求解除。南京中院認為:《和解協議》為當事人協商一致;所涉作品是否侵權并非《和解協議》的生效要件,相關事實的確認并不影響《和解協議》的效力;《和解協議》簽訂后已經自愿履行,故《和解協議》不具備解除條件。
在立法尚未就雙方當事人間因訴訟和解達成協議效力作出明確規范前,審理此類案件應當堅持個案原則——無論認定與否,都需根據案件具體事實,進行論證和判定。
《大瓷商》在北京兩戰兩捷。當初與兩原告達成和解的盛通公司,這下樂壞了——既然《大瓷商》沒對肖亮、南廣集團的《大清瓷魂》著作權產生侵害,那他們憑什么許可我方發行《大瓷商》,并收取133萬元!
盛通公司興沖沖將肖亮、南廣集團告上南京中院,請求撤銷涉案《和解協議》,判令兩被告返還133萬元。
南京中院審理查明:《和解協議》第五條中明確約定:盛通公司在支付首期許可費后,可以發行、播出電視連續劇《大瓷商》,并可以署原作者的名字,但一旦肖亮、南廣集團與原作者的訴訟終結,盛通公司須根據最終處理結果處理署名問題。如原作者承認或被認定構成對肖亮、南廣集團《大清瓷魂》著作權的侵權,則應取消其署名,另署他人名字。肖亮放棄署名。從中可以看出,原告在簽訂《和解協議》時明確知道,作品是否侵權,需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定,即電視連續劇《大瓷商》是否侵犯了肖亮、南廣集團的著作權尚處于不確定狀態。協議第八條還約定,肖亮、南廣集團起訴原作者及北京中視精彩影視中心,有利或不利后果均與盛通公司無關;案件終結后,盛通公司可向北京中視精彩影視中心追索轉讓費及向原作者追索稿費,后果與肖亮、南廣集團無關;如肖亮、南廣集團勝訴或獲得有利的調解結果,則向盛通公司提供有關法律文書,支持盛通公司的相關行動。
南京中院認為:簽《和解協議》前,因肖亮、南廣集團請求法院停止《大瓷商》發行,盛通公司擔心被判停止發行或“馬拉松”式訴訟,影響《大瓷商》發行及收益,遂同意支付費用以及時發行電視連續劇。這是其自愿處分其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與和解方式消除不確定狀態及其與對方之間的爭議。簽協議時,盛通公司知道肖亮、南廣集團與北京中視精彩影視中心、熊誠、盧建中打官司,官司結果勝敗皆有可能,遂表示訴訟結果與己無關。簽協議后,盛通公司向肖亮、南廣集團支付“許可費”,并發行了電視連續劇《大瓷商》。
綜上,南京中院審理認為,和解協議是一種特殊的合同,本身的特性決定了其內容可能與當事人之間客觀的法律關系存在一定的不一致之處。在和解協議系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且已得到履行的情況下,對其效力應予認定。原告以簽訂《和解協議》存在重大誤解為由請求予以撤銷,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亦有違選擇和解方式解決糾紛的法律基礎及其合理性。遂于2013年底判決駁回盛通公司的訴訟請求。
宣判后,雙方當事人未提起上訴。本案判決已發生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