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波
(河南省開封市第五人民醫院二病區,開封 475000)
艾司西酞普蘭聯合心理干預治療青少年抑郁癥21例
程波
(河南省開封市第五人民醫院二病區,開封 475000)
目的 探討艾司西酞普蘭聯合心理干預治療青少年抑郁癥的療效。方法青少年抑郁癥患者42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兩組,各21例。治療組給予艾司西酞普蘭10 mg·d-1口服,qd,聯合心理干預治療;對照組給予艾司西酞普蘭10 mg·d-1口服,qd,并對兩組進行為期1年的隨訪觀察。在治療前及治療第6,12周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焦慮自評量表(SAS)以及臨床療效總評量表病情嚴重程度(CGI-SI)對兩組進行評估,應用藥物不良反應量表(TESS)對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進行統計。結果治療組在治療6,12周時HAMD、SAS、CGI-SI評分較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兩組之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1年隨訪,治療組和對照組復發率分別為4.76%和33.33%(P<0.05)。結論艾司西酞普蘭聯合心理干預治療對青少年抑郁癥起效快、療效好,復發率低,是治療青少年抑郁的理想方法之一。
艾司西酞普蘭;心理干預;抑郁癥,青少年
近年來,抑郁癥發病趨勢逐漸呈現低齡化,3%~8%的青少年患有抑郁癥,嚴重影響著他們的身心健康及社會生活[1-2]。研究證實,艾司西酞普蘭作為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藥用于青少年抑郁癥治療安全有效[3-4],而心理干預治療在青少年抑郁癥中的應用也具有很高的地位。2011年12月至2012年4月,筆者將藥物與心理干預聯合應用治療青少年抑郁癥患者,探討更為理想的治療青少年抑郁癥的方法,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來我院就診的14~18歲根據《精神障礙診斷和統計手冊(DSM-IV)》診斷為青少年抑郁癥的患者42例,其中男13例,女29例,所有患者或家屬均自愿參與。排除標準:有癲 病史者、行為障礙者、伴有全身各系統其他疾病者。所有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及對照組,各21例。治療組男7例,女14例,年齡14~18歲,平均(15.3±2.6)歲;對照組男6例,女15例,年齡14~18歲,平均(14.8±3.1)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患者晨起餐后口服艾司西酞普蘭(四川科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80788),早期劑量為5~10 mg·d-1,按照病情需要逐漸增加口服劑量,最大不超過20 mg·d-1,平均治療劑量為10 mg·d-1,qd,療程為8周。在藥物治療的同時,自第2周起每周1次由專業的心理醫生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輔導,每次90 min,對患者抑郁的原因進行分析,勸導并消除其負面情緒。每次治療都有相應作業要求患者完成,使其通過治療重新樹立起正確的思想觀念,此心理治療共進行10次。對照組:患者應用同治療組相同的艾司西酞普蘭口服,不進行心理治療。
1.3 療效判定標準 觀測并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第6,12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以及臨床療效總評量表病情嚴重程度(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severity of illness,CGI-SI)進行評分,兩組患者均隨訪至少1年。評定由兩名醫師進行,評定者一致性檢驗系數R=0.77~0.82。
1.4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 9.1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患者之間比較采用t檢驗及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HAMD評分、SAS評分和CGI-SI評分比較 兩組在治療前HAMD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在治療第6,12周兩組HAMD評分均呈下降趨勢,且治療組降低更明顯(t=2.88,2.32,P<0.05);兩組在治療前SA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在治療第6,12周兩組SAS評分均呈下降趨勢,且治療組下降更顯著(t=4.29, 4.12,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CGI-SI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在治療第6,12周兩組CGI-SI評分均呈下降趨勢,且治療組降低更顯著(t=1.54,1.91,P<0.05),見表1。
2.2 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的主要不良反應均為頭痛、惡心、口干、食欲低下等,但都較輕微,在治療第6周TESS評分分別為(1.37± 1.04),(0.83±1.48)分;第12周TESS評分分別為(1.29±1.12),(0.94±1.02)分,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
表1 兩組患者HAMD評分、SAS評分和CGI-SI評分比較 分,±s

表1 兩組患者HAMD評分、SAS評分和CGI-SI評分比較 分,±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同時間點進行比較,*2P<0.05
評分對照組組別與時間例數HAMD評分SAS評分CGI-SI 21治療前27.35±6.2250.9±10.2118.32±5.47治療6周14.81±3.21*143.81±7.23*110.51±3.41*1治療12周13.59±3.61*138.70±4.76*15.33±1.89*1治療組21治療前28.29±5.6251.28±10.5318.21±5.12治療6周10.58±3.74*1*235.71±6.87*1*28.58±2.81*1*2治療12周8.24±2.88*1*230.97±5.48*1*22.14±1.27*1*2
2.3 復發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隨訪1年,治療組復發1例,復發率4.76%;對照組復發7例,復發率3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86,P<0.05)。
青少年在生理及心理方面均處于生長的關鍵時期,各種外界因素的影響都可能造成其心理上發生變化,導致其出現抑郁、焦慮、悲觀等情緒。其中抑郁情緒不僅影響著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更易導致青少年自殺傾向的發生,因而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目前關于青少年抑郁癥的病因仍不十分明確,但可以確定的是其與社會心理、生理變化等相關。藥物及心理治療對于青少年抑郁癥都有作用,其中藥物為基礎,但單純藥物治療后有復發情況發生。因此,如何快速、有效、積極地治療顯得極其重要。
艾司西酞普蘭對5-羥色胺轉運體選擇性作用強,使突觸間隙內的5-羥色胺具有更高濃度,并且具有低毒優勢,從而發揮其高效率的抗抑郁作用[5]。艾司西酞普蘭作為成人抗抑郁藥物的療效已經得到肯定[6],但其在青少年抑郁癥患者中的應用仍不很普遍,國外研究表明其用于青少年抑郁癥治療安全有效[3-4],國內也有應用其治療青少年抑郁的報道[7]。心理干預可以使抑郁癥患者及時意識到自身的心理問題,及時調整不良情緒。長期的心理干預可以使抑郁癥患者身心放松,緩解抑郁焦慮的心態,并且通過對患者周圍人群的宣講教育,使他們更能理解患者的心理,從而為患者提供更為積極有效的幫助。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均獲得了較好的療效,且不良反應輕微。在治療第6周開始兩組各項評分均較治療前下降,提示艾司西酞普蘭起效快,合并心理干預的患者其療效更好。在其治療第6,12周末各項評分與對照組相比均更低,經過1年的隨訪觀察,治療組復發率低。以上結果提示藥物在早期治療中起到基本的作用,聯合心理干預治療效果更好。
綜上所述,艾司西酞普蘭對于青少年抑郁癥的治療具有良好的療效,且不良反應輕微,能較好地緩解抑郁癥狀,聯合心理干預治療更使其起效快,復發率低。但由于艾司西酞普蘭在我國應用時間尚短,臨床應用經驗相對不足,期待更大樣本量、隨訪時間更長的研究來證實其療效。
[1] ZALSMAN G,BRENT D A,WEERSING V R.Depressive disorders inchildhoodandadolescence:anoverview: epidemiology,clinical manifestationand risk factors[J]. Child Adolesc Psychiatr Clin N Am,2006,15(4):827-841.
[2] GLADSTONE T R,BEARDSLEE W R,O'CONNOR E E. The prevention of adolescent depression[J].Psychiatr Clin North Am,2011,34(1):35-52.
[3] EMSLIE G J,VENTURA D,KOROTZER A,et al.Escitalopraminthetreatmentofadolescentdepression: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multisite trial[J].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2009,48(7):721-729.
[4] DEJONG M,FOMBONNE E.Citalopram to treat depression in pediatric oncology[J].J Child Adolesc Psychopharmacol, 2007,17(3):371-377.
[5] CLAUS B,CONNIE S.Escitalopram:a unique mechanism of action[J].Int J Psych Clin Prac,2004,8(1):11.
[6] 王琦,張忠東,于海燕.艾司西酞普蘭治療抑郁癥116例[J].醫藥導報,2013,32(3):331-334.
[7] 王力芳,余炯枚,丁琰,等.艾司西酞普蘭治療兒童青少年抑郁癥的臨床研究[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5):74-77.
DOI 10.3870/yydb.2014.09.019
R971.43;R749.41
B
1004-0781(2014)09-1188-02
2013-07-17
2013-11-13
程波(1953-),男,河南開封人,主治醫師,學士,研究方向:精神科疾病。電話:(0)13938638185,E-mail: chenbokaifengdiw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