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震野,杜立峰,劉仁杰
(浙江省臺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1.藥劑科;2.醫院感染科,臺州 318020)
鮑曼不動桿菌對常用抗菌藥物的藥敏試驗
梁震野1,杜立峰1,劉仁杰2
(浙江省臺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1.藥劑科;2.醫院感染科,臺州 318020)
目的 分析臨床分離的鮑曼不動桿菌樣本分布及耐藥性,為合理用藥提供參考。方法細菌鑒定應用美國MicroScan Walk Away-96SI全自動微生物分析儀,藥敏試驗采用K-B紙片擴散法,測定24種抗菌藥物的敏感情況,用WHONET5.4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結果307株鮑曼不動桿菌主要分布在重癥監護病房(ICU),占44.42%;其次為呼吸內科,占20.45%。標本來源主要為痰液,占81.76%;其次為分泌物及引流液,占11.81%。鮑曼不動桿菌對厄他培南、氨芐西林、頭孢唑林、頭孢替坦、呋喃妥因、磷霉素、氨曲南、強力霉素、美洛培南的耐藥率較高,均>70.0%;對多黏菌素B、阿米卡星、頭孢哌酮/舒巴坦耐藥率較低,分別為1.88%,12.59%,25.65%。結論鮑曼不動桿菌對多種抗菌藥物具有高度耐藥性,應對其加強耐藥性監測,并根據藥敏結果合理選用抗菌藥物。
鮑曼不動桿菌;藥敏試驗;耐藥性
鮑曼不動桿菌是一種非發酵菌,廣泛分布于自然界、人體表和上呼吸道及醫院環境中,為條件致病菌。在伴有基礎疾病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中,鮑曼不動桿菌可引起嚴重、致死性的感染,如呼吸機相關肺炎、敗血癥、傷口感染和泌尿系統感染等[1]。隨著抗菌藥物的廣泛應用,多重耐藥菌株的出現,使鮑曼不動桿菌的耐藥性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也給抗感染治療和院內感染的控制帶來很大困難。筆者對2012年1~12月本院臨床分離的307株鮑曼不動桿菌進行分析,以期為臨床用藥提供參考?,F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菌株來源 2012年1~12月從本院住院患者送檢的感染性標本,包括痰液、尿液、膿液、分泌物、胸腹水、血液、引流液等,共分離出鮑曼不動桿菌307株。同一患者同一部位連續檢出鮑曼不動桿菌以1株計算。
1.2 細菌及鑒定 細菌嚴格按照《全國臨床減壓操作規程》進行培養,采用美國MicroScan Walk Away-96SI全自動微生物分析儀(美國德靈公司)進行鑒定。
1.3 藥敏試驗 采用紙片擴散(K-B)法,根據CLSI2006版標準進行操作和結果判定。抗菌藥物紙片和M-H培養液均為英國Oxoid公司產品。
1.4 標準菌株 鮑曼不動桿菌ATCC27853由我國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提供。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WHONET5.4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標本分布 鮑曼不動桿菌307株中痰液占81.76%,分泌物占6.85%,引流液4.96%,無菌體液占2.3%,胸腹水占2.04%,血液占1.32%,其他0.77%。
2.2 科室分布 307株鮑曼不動桿菌主要來源于重癥監護病房(ICU),占44.42%;其次是呼吸內科占20.45%,中醫康復科占18.32%,神經外科占10.92%,血液科占4.21%,其他占1.68%。
2.3 鮑曼不動桿菌的耐藥性 在24種抗菌藥物中,顯示鮑曼不動桿菌具有高耐藥與多耐藥的特點。見表1。
本次監測結果顯示,在臨床送檢的各種標本中,以痰液標本占首位(81.76%),表明呼吸系統對鮑曼不動桿菌易感性最強。這可能與條件致病菌移生、引起內源性感染和細菌從外界植入而引起外源性感染有關[2]。提示只有加強對呼吸道感染的控制和預防,才能有效降低鮑曼不動桿菌所致醫院感染的發生率。
同時,監測結果也顯示,鮑曼不動桿菌在ICU病房的檢出率最高(44.42%),主要由于這部分患者基礎疾病較多、病情較重、病程長、手術創傷、使用導尿管、呼吸機等侵入性治療較多,同時應用大量廣譜抗菌藥物、腎上腺皮質激素及免疫抑制藥等多種因素有關。
由表1可見,本院分離的307株鮑曼不動桿菌,對24種抗菌藥物均產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藥性,對厄他培南、氨芐西林、頭孢唑林、頭孢替坦、呋喃妥因、磷霉素、氨曲南、強力霉素、美洛培南的耐藥率均>70.0%,對多黏菌素B、阿米卡星、頭孢哌酮/舒巴坦耐藥率較低,分別為1.88%,12.59%,25.65%。

表1 鮑曼不動桿菌對常用抗菌藥物的藥敏試驗結果 %
本組資料顯示,鮑曼不動桿菌對碳青酶烯類、第3和第4代頭孢的耐藥率均高達60%以上,且呈現為多重耐藥和泛耐藥,因此治療鮑曼不動桿菌所致感染可供選擇的抗菌藥物非常有限。雖然多黏菌素B對鮑曼不動桿菌的耐藥率最低,為1.88%,但該藥腎毒性較大,使其在臨床應用受到限制,可以考慮作為治療嚴重多重耐藥鮑曼不動桿菌感染的最后選擇。其次阿米卡星耐藥率也較低(12.59%),可能與近年氨基苷類抗菌藥物的使用量少有關,但因該藥對耳、腎也有一定的毒性,且阿米卡星在肺組織中的分布濃度較低,而鮑曼不動桿菌最主要是引起呼吸道感染,因此,可以考慮在聯合治療時使用。研究顯示舒巴坦可以抑制細菌產生的多種β-內酰胺酶,還可以直接作用于細菌的青霉素結合蛋白,與頭孢哌酮有協同抗菌作用,所以頭孢哌酮/舒巴坦對鮑曼不動桿菌有獨特的殺菌作用[3]。
鮑曼不動桿菌對不同抗菌藥物的耐藥機制有所不同,往往是幾種機制共同作用的結果。由于耐藥機制復雜,故需對鮑曼不動桿菌進行規范的、連續的監測,掌握病原菌的流行病學及抗菌藥物耐藥特性,為臨床治療提供指導。臨床醫生應該嚴格參照藥敏試驗結果選擇抗菌藥物,避免經驗用藥。同時應盡量減少侵襲性操作,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及消毒隔離制度。防止抗菌藥物的濫用,保護有限的抗菌藥物資源,避免多重耐藥鮑曼不動桿菌在醫院的傳播和流行。
[1]KARAGEORGOPOULOS D E,FALAGAS M E.Current control and treatment of multidrug-resistantAcinetobacter baumanniiinfections[J].Lancet Infect Dis,2008,8(12): 751-762.
[2] PACHON J,VILA J.Treatment of multiresistantAcinetobacter baumanniiinfections[J].Curr Opin Investig Drugs,2009,10 (2):150-156.
[3] 張嬰元,張敬德,周樂,等.頭孢哌酮/舒巴坦體外抗菌作用研究[J].中華內科雜志,1995,34(10):676-679.
DOI 10.3870/yydb.2014.04.013
R978;R969.3
A
1004-0781(2014)04-0459-02
2013-06-13
2013-10-14
梁震野(1975-),女,浙江臺州人,副主任藥師,學士,從事醫院藥學工作。電話:(0)15105868691,E-mail:smilefish0999@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