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文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按照年人均純收入2300元的農村扶貧標準計算,2013年我國農村貧困人口為8249萬人,比上年減少1650萬人。在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的前提下,實現這一目標,是難得的成就。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第一次用獨立的篇幅論述扶貧開發工作,第一次明確提出了減貧的年度目標——2014年再減少1000萬以上的農村貧困人口。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引起兩會代表委員熱議。
應出臺貧困影響評估機制
在全國政協農業界的討論現場,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扶貧辦原主任范小建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為了增強扶貧工作的前瞻性和針對性,國家應該建立重大政策和項目貧困影響評估機制,在各種宏觀政策推出前,對弱勢群體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評估,從源頭上遏制后續負面影響的出現。范小建解釋稱:“影響評估就是出臺一個政策或者大項目要考慮對弱勢群體的影響,如果有的沒有考慮到,評估之后發現有問題,就應該完善政策和項目的方案。最好把問題解決在事發之前,不是等到最后都弄完了,才去彌補,這是提高國家治理能力很重要的部分。”
據悉,2011年頒布實施的《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提出了“貧困影響評估”的概念。《綱要》提出,要完善有利于貧困地區、扶貧對象的扶貧戰略和政策體系。發揮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的綜合效益。實現開發式扶貧與社會保障的有機結合。對扶貧工作可能產生較大影響的重大政策和項目,要進行貧困影響評估。
“我希望貧困影響評估作為項目立項必然經歷的程序,甚至是法定程序。”范小建說。
去年12月,中央下發了25號文件,即《關于創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強調在考核機制、精準扶貧等6個方面做好機制創新,抓好10個方面的重點工作。針對精準扶貧的難點問題,范小建認為精準扶貧包括精準識別、精準幫扶和精準管理,將“大水漫灌”改為“滴灌”,將有限的扶貧資金盡可能用到貧困人口身上,進村入戶進行有針對性的幫扶,將有利于推進扶貧開發工作。
但是,他認為精準扶貧的難點就在于像“基層對于人均收入2300元與2301元的人口如何區分和認定”這樣最具體的問題上。“精準扶貧不是今天才提的,但為什么一直都做不好?原因就在這里,這也是多年來大家一直呼吁必須要解決的問題,但一直又不太容易解決,面臨很多具體的困難,我們也在實事求是地面對和一一解決當中。除此之外,也還會出現像低保制度‘人情保等問題,像這類碎片化的問題是不可避免的,但相信大家會知難而進,具體問題具體對待,盡力去解決好這些難點問題。”
應給金融扶貧機構法律地位
扶貧工作既要應對新情況,也要解決老問題。
在提到現在有很多商業銀行不愿意向貧困地區放貸的問題時,范小建認為應該給金融扶貧機構一個法律地位,鼓勵他們向貧困地區放貸,如國家實施的財政貼息貸款,項目貸款貼3個點,農戶貸款貼5個點這樣的政策就有利于金融扶貧發展。“近幾年,貧困人口的小額信貸支持力度一直不盡人意。要把政策、金融、商業金融、合作金融這個體系建立起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怎么推動小額信貸的發展。事實上,信貸減貧的潛力非常大,國家應該盡快完善這方面的支持政策。當然,金融扶貧改革還有一些需要研究和突破的難點。”范小建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