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素玲
【摘 要】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已是當下小學教育必須重視的問題。當前的教育環(huán)境,讓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著雷聲大雨點小的現象。本文主要就如何結合教材文本對心理健康教育最核心的幾個問題進行強調。
【關鍵詞】語文教材;心理健康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人的行為、性格和智力的形成與發(fā)育發(fā)展,在小學階段是個關鍵時期。然而如今泡在蜜罐長大,再加之應試背景下,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成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大問題。a尤其是近幾年來,小學生心理健康出現錯位、失衡等問題的事例屢見不鮮。在校囿于小小校園里學習書本知識,回家關在書屋里作業(yè)成堆,缺少必要及充分的社會實踐與鍛煉,必然導致了當下的小學生出現了種種心理健康問題。在有限的活動時間和空間內,對小學生進行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疏導與教育,成了當前中小學教育的首務之急。
當前小學生種種心理健康問題突出表現在,或茫目厭學,不知學習的目的在哪里;或冷漠多疑,不知如何與別人和諧相處;或叛逆脆弱,受不得批評,承受不起一點點困難或挫折等等。小學教育在教會學生一些基本的學科知識與能力的同時,對小學生進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勢在必行。語文閱讀教材里一篇篇精典范文,蘊涵著豐富的社會認知和鮮明的人文精神,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載體,再合適不過了。語文學科以其獨特的學科特點,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陣地。
針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充分運用語文課堂這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陣地,我認為這些方面的問題應該優(yōu)先解決:
首先,理想教育
當下的學生,物質條件的富足,精神修養(yǎng)的匱乏,如果缺少適當的理想教育,他們不會知道自己每天繁重的學習是為了什么,不知自己將來能干什么,不知自己作為個體應為國家社會承擔貢獻什么,他們就會陷入茫目和空虛中,學習缺乏動力甚而厭學,做事無法持之以恒,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鐘。小語教材中,理想教育的范文并不鮮見。《回自己的祖國去》,可以讓學生明確只有國家強大了個人才能有安身立命之地,此時學習是為了將來能報效祖國;《蘇武牧羊》、《意大利的愛國少年》等古今中外的故事,更可以讓學生明白,祖國的榮譽與利益高于一切,再大的苦難再多的金錢都不能改變這一點。《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更是讓學生有一種為了理想幾十年堅持不懈的可貴精神。大到國家社會,小到家庭個人,有了為目標和理想學習不止奮斗不懈的精神,學生的精神面貌與學習狀態(tài)將會有昂揚向上的積極表現。可惜在如今應試的大背景下,理想教育誰都知道重要,誰都能說得頭頭是道,可是除了繁重的學科知識的機械學習外,真正行動上落實到教學常態(tài)中去的情況并不多見。
其二,愛的教育
現在的小學生缺乏愛嗎?不,他們很多人不缺愛。很多的小學生愛零食,愛電視,愛電腦,愛斤斤計較,愛各種各樣能讓自己得到享受的物事,就是缺乏對家人朋友真正的理解關心,缺乏對弱者不幸者的同情心,缺乏對社會生活自然環(huán)境中萬事萬物的平等心。有一次家訪,一個農村小學生的家長向老師這樣訴苦道,回家什么家務也不幫,叫他去把跑到室內的小雞趕到門外去,心不甘情不愿的亂踢亂打,結果把一只小雞打死了,大人說他一句,頂嘴、摔東西、嘔氣,怎么不痛快做什么。這樣的孩子當然是個例,但大多數學生都或這或那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心理健康問題。農村家長自身素質及事務繁忙,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或不知要重視,或不知怎么重視,責任自然而然就落在老師的身上。而語文教材里有關愛的教育的材料比比皆是。小學語文老師在教好學生語文知識與技能的時候,必然要充分有效的提高語文課本這一天然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的利用率。《長江之歌》,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楓葉如丹》,愛我們生活的自然環(huán)境;《母親的純凈水》,愛含辛茹苦養(yǎng)育我們的親人;《最美的花束課文》,愛自己,尊重別人;《裝滿昆蟲的口袋》,愛大自然中一切可愛的生命等等,不一而足。
第三,抗挫教育
這幾年來,有多少起中小學生因為生活學習中的一些小事瑣事自殺或殺人的事件發(fā)生,已是慘不忍數。至于嬌生慣養(yǎng)、不能吃苦、以自我為中心、受不得委屈等現象,更是中小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生活中誰也無法真正做到萬事順意。困難、挫折、失敗、碰壁等不順的事時有發(fā)生,委屈、不平、傷心、失落等負面情緒更是在所難免。心智成熟的成年人,懂得運用轉移、排解、釋放等方法來面對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事。可是對小學生來說,如果從來缺乏正面的引導,遇到這些讓人難受的事,他們就手足無措了。憂心忡忡、心緒不寧、注意力無法集中,影響學習成績還是可以彌補挽回的事情。但當把內心的煩惱、憤恨等負面情緒轉化為向他人發(fā)泄、毆打謾罵同學甚至自殘傷人,那后果將是不堪承受之重了。
每個教育工作者都有責任在平時適時適地地對學生進行各方面的心理抗挫能力的教育,當學生產生負面情緒的時候加以及時的排解疏導。語文老師當然也不例外。或者說,因為語文教材的獨特性,語文老師更要目的明確、隨時隨地對學生進行各方面心理健康教育。《黃山松》,學習的是勇于直面各種惡劣環(huán)境堅強不屈的精神;《負荊請罪》,學習到的是如何化解和別人的矛盾做到和別人和諧相處的能力;《白衣天使》,學習到的是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等偉大博愛的高尚品格。作為語文老師,不僅僅教材,生活中的新聞時政都可以作為載體來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教育。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當然不僅僅這三方面的內容,小學語文課本承載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當然更加豐富。然而,我認為,這三方面的內容是當下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中之重。作為教育工作者,要把它們始終貫徹到自己的教學工作去。
【參考文獻】
[1]《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叢立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4月第三章.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要求的環(huán)境. 75—78頁
[2]《兒童心理發(fā)展的基本理論》.朱智賢.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6月9日
[3]《怎樣教育好孩子》.王志國.延邊大學出版社.2007年3月.第106——110頁
(作者單位:福建永春長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