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瓛
【摘 要】舞蹈教學途徑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舞蹈教師既要重視舞蹈教學的理論體系,還要努力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統一,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理解程度等情況,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并不斷探索更優化的教學途徑,從而使得舞蹈教學向縱深發展,不斷創新,更趨科學化,把更快、更好地培養舞蹈優秀人才作為追求的目標。
【關鍵詞】趣味性;趣味性;創新能力
舞蹈教學途徑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少兒舞蹈在其歡快明朗的動律中,包含了少兒的“童心”、“童真”、“童趣”,蘊涵著孩子們對“真、善、美”的感覺與親和力。對少兒的智力發展、道德修養、意志品質的培養、身體素質的提高、審美能力的提高等,具有課堂教育無法代替的作用。如何把舞蹈知識和技能輕松愉快地傳授給學生?下面談談我在舞蹈教學方面的嘗試:
一、設置情感基調,增強教學的趣味性
舞蹈是時空藝術,也確有很多只能意會而不能言傳的細膩韻味。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舞蹈課是情感課。因此,盡管有的教師同樣是用規范的動作進行直觀示范,盡量使用比較確切精美的授課語言來講述舞蹈動作的要領,但教學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其原因就是沒有注意在舞蹈教學的各個環節上將知識性和趣味性相結合,沒有讓學生愉快地學、生動活潑地學。如果教師重視設置課堂教學的情感基調,充分挖掘教材的內涵,使學生在練習舞蹈基本技能的活動時,充滿有趣的自娛性和游戲性,一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中,我根據各個年級的不同情況,設計了不同年級的訓練項目和規格標準,自編了許多節奏有快有慢、融合所學舞蹈動作的游戲,及體現各民族舞蹈的基本風格和特點的小組合,配錄了相應的有起有伏的旋律線條、音樂情緒各異的伴奏曲目。每節課都讓學生充分感受所學形體動作的“語匯”情景,誘發其產生相應情感,并依照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需求以及教學設備條件創設情境,以渲染氣氛,增強授課的直觀性和感染力,從而喚起學生各種感官充分的感受,讓他們產生相應的情感,并順利進入主體角色地位。也能使干巴巴地傳授知識變為生動有趣、形象化的愉快教學,使學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二、講究舞蹈藝術表演教育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樂趣
舞蹈藝術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舞者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舞蹈反映了舞者的藝術追求和自我表現。在舞蹈教學中不僅要對學生的人格進行培養,也要鼓勵學生發揮個性和特長,引導學生將自己的個性和自我表現能力通過舞蹈表現出來。積極健康的人格心理也能夠對觀眾產生比較強烈的感染力,通過對學生人格心理的培養,雖然并不是直接的提升學生的藝術表演力,但是卻能夠通過舞蹈過程中的一笑一顰表現出來,引起觀眾的強烈共鳴,進而促進藝術表演力的提升。首先,強化學生的肢體訓練。為使學生掌握舞蹈的表現手段,在肢體訓練的同時,應進行根據節奏的快慢、強弱、肢體在空間不同方面和高度形成的各種不同速度、幅度、力度、流暢度組成的律動訓練,如:輕滑、雀躍、頓促,雄壯的各類舞步,富有變幻的,優美多姿的手臂動作,挺拔、靈巧,有力的腿部動作以及或彎或擰的軀干動作等,使學生在這些仰俯屈伸,起伏跌宕,剛柔相濟、舒疾交融的律動中,掌握人體多種表現力,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舞蹈表現功底。
其次,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舞蹈想象能力是舞蹈最重要的創造能力之一,只有靠舞蹈表演者的豐富想象,才能激發表演者來自心靈的表演激情,也就是說,沒有舞蹈表現的想象就不可能具有吸引力。因此,舞蹈演員的藝術創造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想象力,我們在教學活動中應當注意啟發、激勵學生大膽的幻想和想象力的培養。
三、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在舞蹈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舞蹈藝術是真、善、美的藝術。舞蹈的“真”是人性的真,生命力的真。真的教育也是對青少年最本質的教育。舞蹈藝術從它產生的原動力來看,每一個有血有肉的動作都浸透著真情,涵蓋著真的思想。它可以豐富中學生的想像力,開發中學生的創造力,教會學生用“心”去觀察和分析日常生活現象,從中發現美的真諦——最真的、最自然的事物才是最美。隨著音樂節奏無拘無束地創作出即興舞蹈。他們的動作雖沒有舞蹈演員那么優美,但是這由情而發、用心舞蹈的情感符號卻是那么真,足以感染觀賞的每一個人。學生們也更自信了,不再為自已的動作是否規范而縮手縮腳,在身體的表現力和創造力方面都會有很大的提高。
四、不同舞種給予不同風格的音樂做輔助
舞蹈的種類包括芭蕾舞、民族民間舞、古典舞等。教師要具備正確選擇音樂的能力。音樂選擇得當,學生的形體動作也會變的靈活,動作流暢而富有彈性。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牢固地掌握動作的舞蹈基礎和節奏基礎。在學習舞蹈時首先要從生活中找到舞蹈對應的體態和感覺,了解他們的生活環境與習慣,體驗適合該舞蹈風格的音樂,體驗舞蹈音樂中的情感,讓學生自然地去感受音樂所帶給的感受,從而真正地起到音樂對舞蹈靈魂的作用,只有把握本民族的音樂特色,才能更好地表現該民族的舞蹈風格。
總之,舞蹈是一門“動”的視覺藝術,有著嚴格的專業性教學訓練過程,尤其是對于剛學舞蹈的學生,老師的每一個教學步驟、每一種教學方法、每一條教學途徑都影響著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所以探索更優化的舞蹈教學途徑是舞蹈專業教師的責任,是教學研究的重要部分,也是教師不斷加強教學科學性、系統性和有效性的關鍵之所在。
【參考文獻】
[1]董立言,劉振遠.舞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羅冬梅,思維體育舞蹈如何開展[J].體操,1994(3):25
[3]李振.兒童舞蹈基訓20訓[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福建省永春師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