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軍
教師,被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還是學生思想的引路人。品生(品社)課就為師生間的心靈對話提供了很大的空間,它能陶冶人的情感,培養人的高尚品質,是全面實施小學德育教育的一個主要途徑。品生(品社)課不同于語文等科目的教學,關鍵是要啟動學生的情感,在心靈上產生共鳴,使其明理。死板的說教方法只能讓學生昏昏欲睡、避之不及,起不到應有的教育效果。因而,適時創設情境對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探索的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一、創設懸念性情境
教師通過設置懸念,深深吸引學生,引起他們極大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的欲望。如教學《拾金不昧》一課,學習前,教師可用神秘的語氣對學生說:“有個叫林積的書生,撿到一袋價值連城的珍珠,大家想知道他是怎樣做的嗎?”又如教學《當好朋友犯了錯誤后》一課,教師可設置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而又十分犯難的問題引起學生的注意。舉個例子:小宇和小東是最好的朋友。一天,小宇發現小東考試作弊。事后,小東說:“你可千萬別出賣朋友!”小宇為難了,他該怎么辦?在新課前設置懸念性情境,學生就會積極尋找方法解決問題,從而專心地聽講。
二、創設故事情境
寓言、故事、童話是世界文化中的瑰寶,以其奇特、瑰麗的情節深深吸引讀者,尤其是少年兒童。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如能選用與新課聯系緊密,趣味性強的寓言、故事或童話,導入或補充課文,定會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學《不貪小便宜》一課,在討論“貪小便宜的害處”這個問題時,我插入一則寓言:狐貍愛貪小便宜,整天陪伴老虎左右,吃老虎剩下的殘肉。后來,森林里能捕到的獵物越來越少,老虎便把這只肥胖的狐貍當作食物吃掉了,并且對狐貍說:“我養肥你的目的,就是為了在找不到食物的時候吃掉你”。聽完寓言故事,同學們踴躍舉手,又補充了“貪小便宜容易上當受騙”等觀點。整個課堂氣氛熱烈,學生興趣盎然。
三、創設欣賞性情境
在品生(品社)課教學中,為了喚起、培養和強化某種情感,就應盡力創設適合于教育教學內容需要的情境氛圍。音樂,最富感染力。伴著優美的鋼琴曲,教師朗讀課文,聲情并茂,讓課文內容在學生頭腦中生動、活躍起來,開拓無限的想象空間。或者播放相關的優秀歌曲。如教學《祖國的鋼鐵長城》一課,教師播放歌曲《為了誰》,并配以解放軍抗洪搶險、站崗放哨、防空洞飲雪、高原集訓等一系列圖片。高亢、激昂、深情的歌曲回蕩在教室,感人至深的畫面映入學生眼簾,學生們都熱淚盈眶。這時,教師再用激情的語言啟發,使學生明白:無論在戰爭年代,還是現在的和平時期,人民子弟兵在保衛著祖國,保衛著人民,維護著我們的幸福生活。他們不怕困難,以苦為樂,不愧是祖國的鋼鐵長城!從而很自然地引導學生愛軍、擁軍。
四、創設表演情境
兒童天性活潑好動,想象力、表現欲都很強。根據這一心理特征,教師可按照教材內容編一些小品或請學生分角色表演,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不為小事煩惱》一課,我請班里學生表演《白雪公主》這個童話,一下子吸引了大家的目光。然后,討論為什么不能為小事煩惱時,學生爭相發言:“王后為一點小事而煩惱,心胸狹窄,沒有人會喜歡她,與她做朋友的!”“不利于與他人的團結。”“不利于身心健康和進步。”學生在寓教于樂中領會了深刻的道理。所以,教師無需滔滔不絕的說教,面要引導學生自己發現、自己總結,學生通過自身的活動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可以說,創設表演性情境,這就是師的“主導”與生的“主體”的完美結合。
五、創設探索性情境
孔子日:學而不思則罔。在品生(品社)課教學中,適當穿插討論話題,能培養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實現感性思維向理性思維的轉化。
如講授《言而有信》一課,在學習過程中就應充分激友學生情感的導向作用,由淺人深,先說說什么叫“言而有信”?為什么要言而有信?再用榜樣引導法學習、認識宋慶齡同志是怎樣做到言而有信的?在學生初步明理的基礎上,教師進一步讓學生聯系實際,“怎樣做到言而有信?”通過一系列問題的探索,思品書中蘊含的道理清晰化了。教師在這一過程中,發現學生的發言有疏漏和偏頗之處,應適當提示、啟發他們做必要的補充和糾正;一旦有新的正確見解時,教師要抓住學生的心理及時地肯定和表揚。
六、創設競爭性情境
課堂氣氛太緊張,學生掌握知識就比較機械、死板;氣氛松弛、動靜結合。因而,教師巧妙地根據課文內容開展競賽活動,創設緊張而有趣的競爭性環境,采用必答、搶答、小組答辯、風險闖關、開火車等多種形式,寓鞏固知識、提高能力于歡樂之中,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
七、創設課外情境
蘇霍姆林斯基說:“要知道道德準則,只有當它們被學生自己追求和親自體驗過的時候,只有當它們變成學生獨立的個人信念的時候,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精神財富。”也就是說,學生只有經過具體實踐,才能把道德認識轉化為個人的道德需要。學習思想晶德,就是要用學到的知識指導行動,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實踐出真知”,因而,教師開展各類活動,創設課外情境,以此調動學生積極性,意義深遠。如學完《保護人類的朋友》,我們成立了“愛鳥護蛙”小分隊,課余為鳥兒安家,制作保護牌。品生(品社)課與活動是分不開的,學生在學與玩中受到啟發教育,形成潛移默化的力量。
善教者,師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師勤而功半。總之,品生(品社)課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師必須精心創設情境,以情境激情,以情感激情,以情意激情。
(作者單位:遼寧省阜新市阜蒙縣蒙古族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