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四堂,段春梅
(1.劍川縣人民醫院,云南 劍川 671300;2.云南省藥物依賴防治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28)
睡眠障礙是老年人常見癥狀,60~90歲人群中80%~90%有睡眠障礙,其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1]。睡眠質量不僅影響到老年人的日間功能且直接影響老年人的健康狀況,也是其它潛在情緒或軀體疾病的早期癥狀之一[2]。睡眠障礙若不及時診治,會導致神經、內分泌、心血管、免疫等多系統及器官損害,還可造成焦慮、激惹、抑郁等精神問題,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筆者在日常門診工作中發現有很大一部分老年就診者存在有睡眠問題,但睡眠問題卻極少是他們就診的主要原因。本次調查旨在了解當地老年人睡眠狀況,為提高門診的綜合診療水平提供科學依據。
2013年1月-2013年6月期間以簡單抽樣方法對門診就診患者年齡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進行了問卷調查。發出20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82份,回收率為91%。
1.2.1 測量工具
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量表(PSQI)[3]進行問卷調查。用于評定被試者最近1個月的睡眠質量。PSQI由19個自評和5個他評條目構成,其中參與計分的18個自評條目可以組合成7個因子:主觀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日間功能。每個因子按0~3等級計分,以7分為睡眠質量好壞的界值,得分越高,睡眠質量越差[4]。單項得分>1分, 表明該項存在睡眠問題。
1.2.2 統計學方法
統計分析采用 SPSS 13.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82名調查對象年齡范圍為 60~89歲, 平均年齡(67.26±6.26)歲。其中男性 106人,占 58.24 %;女性76人,占41.76%。城鎮戶口的89人,農村戶口93人,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106人,初中以下文化76人。其中以睡眠問題為主訴的有22人。
PSQI總分為(7.13±0.71),其中有102人總分>7分,占56%,各因子得分情況見表1。
不同性別、文化程度、居住環境的老年人PSQI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2。

表1 PSQI 7個因子得分分布

表2 不同特征老年人 PSQI得分的比較分析
結果顯示,調查對象中平均總分高于7分,睡眠障礙發生率為 56%,單項中 5項平均得分高于 1分,提示當地老年人睡眠質量存在一定的問題。在各項中,日間問題比較突出(41.7%),說明老年人睡眠質量不好會導致白天的活動功能下降,做事精力不足,影響日常的勞作、社交等。不同特征老年人的睡眠質量有差別,此結果與以往研究結果[5]是一致的。提示性別、文化程度、居住環境等因素也可能是影響患者睡眠質量的因素,因此,在處理睡眠問題時除考慮基礎疾病外也要重視其它相關的影響因素。調查對象中睡眠障礙發生率為 56%,但認為自己因為睡眠問題需要就診的卻僅有 22人(12.09%),說明當地老年人群對睡眠障礙及其危害明顯認識不足。這需要相關部門加強這方面的科普宣傳,接診醫生的健康教育也很重要。
睡眠障礙的治療首先應建立在對患者全面評估和準確診斷的基礎上,目前除使用PSQI進行評估外,還有多導睡眠圖(PSG),肢體活動電圖(actigraph)等客觀評價的方法??h級醫院雖然條件有限,不能對睡眠障礙進行很系統的檢查和治療,但作為全科醫生要具備相關的理論知識和技能,重視就診者的睡眠問題。老年人睡眠障礙的原因很多[6],有生理因素比如睡眠節律的改變;疾病相關的因素如心腦血管疾病、前列腺肥大、慢性疼痛、抑郁、癡呆等;藥物、酒精的使用;濫用苯二氮卓藥物,濫用酒精、因高血壓服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導致夜間干咳等都可能導致睡眠障礙。除了治療基礎疾病、給就診者提供科學的建議外,還應掌握一些基本的治療方法與治療原則,這將有助于提高門診的綜合診療水平,為患者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務。
大多數情況下,對老年失眠患者應首選非藥物治療。常用的方法包括睡眠衛生教育,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放松訓練,旨在減輕軀體緊張,降低臥床時的警覺性[7];刺激控制,重建睡床和臥室與快速入睡和持續睡眠之間的聯系;睡眠限制,限制臥床清醒時間,盡可能使臥床時間與實際睡眠時間接近,從而使患者產生輕微的睡眠不足感,增加入睡的驅動力,提高其睡眠效率;認知療法,糾正患者對睡眠和睡眠不足的錯誤認識,從而減輕焦慮,改善睡眠。當認知療法和行為療法相結合后,即形成新的認知行為療法(CBT),與藥物治療具有同等療效,無不良反應,且治療后仍能維持療效,目前已被美國睡眠醫學會推薦為失眠的一線治療方法。在非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時可適當的配合藥物治療,藥物最常見為苯二氮類藥物,效果明顯,但長期大劑量應用可導致耐藥甚至成癮。特別是對老年患者而言,有時該類藥物的不良反應甚至超過了其治療有效性。因此首診的失眠患者不主張首選苯二氮類藥物。除苯二氮類藥物外,褪黑素受體激動藥如瑞美替昂和新藥阿戈美拉?。╝gomelatine)具有抗抑郁和催眠雙重作用, 在歐盟已被批準用于失眠的治療。三環類抗抑郁藥如阿米替林、調節5?羥色(5?HT)表達的抗抑郁藥曲唑酮、抗精神病藥如奎硫平等適用于伴抑郁的失眠患者,其應用劑量一般低于抗抑郁治療劑量。有研究表明,單純藥物治療和認知行為療法的療效相比較,藥物治療短期效果好但長期不良反應明顯且療效減退,而認知行為療法雖起效緩慢,但長期療效良好。這提示我們臨床醫生不應僅局限于藥物治療,而是可以結合患者的特點,進行個體化的綜合治療。
本次調查僅采取簡單抽樣的方法來選擇調查對象,沒有按影響睡眠的各類因素將調查對象進行區分,調查結果會有一定的局限和偏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可以把生理因素、軀體疾病、心理及精神因素、生活習慣等影響睡眠的相關因素納入研究中,設計更嚴謹的研究方案,進而獲得更加科學客觀的研究結果。
[1]蔡毅媛,黃文湧.老年人不同亞型輕度認知功能損害研究進展[J].中國公共衛生,2009,25(2):140-142.
[2]陳長香,岳靜玲,李建民,等. 離退休老年人睡眠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6,26(4):536-537.
[3]王向東,王希林,馬 弘.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M].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
[4]宋愛清,陳長香,邢 琰,等.唐山市社區老年人睡眠質量及危險因素分析[J].護理研究,2011,25(4):298-299.
[5]淑 平,陳長香,郝習君.中國22省老年人睡眠障礙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09,25(8):972-973.
[6]吳凌云,徐 旭,馬紅梅.武漢市高齡老年人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的調查分析[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3,10(4):119-121.
[7]周曉榮,劉美麗,高春燕,等.心理干預中放松訓練的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03,18(5):399-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