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Article/圖 Pictures_劉 冰

圖.工作人員通過配網生產搶修指揮平臺發送工單
入夏以來,伴隨著不斷走高的氣溫,鄭州電網供電負荷也持續攀升。一方面是用電大環境帶來的重重困難,一方面是確保居民和重要用戶可靠供電的如山重任,作為省會城市供電企業,鄭州供電公司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為此,該公司除投入更多的物力人力、優化運行方式、加強設備運行監控等常規手段外,還利用了不少高科技“武器”,確保度夏期間電網安全可靠運行。
7月6日,家住鄭州市幸福港灣小區的潘蘭正在家里舉行聚會,空調送出陣陣涼風,大家談笑風生,其樂融融。潘蘭和她的朋友們不會想到,在他們盡享舒適生活的同時,幸福港灣小區所處的鄭州市南部地區電力負荷正在迅速增長,電網的承載壓力也在增大。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線路就是220千伏鄭金雙回路線路。作為500千伏鄭州變電站向市區220千伏電網輸送電力的主要通道,該線路承擔了鄭州南部電網近70%負荷的輸送任務,傳輸容量已經不能滿足負荷增長的需要。
如果維持原線路走廊、采用大截面導線等方式實施改造,會遇到一個問題:仍然采用原來普遍使用的鋼芯鋁絞線的話,原有鐵塔的設計荷載及弧垂將無法滿足所更換導線的需要。否則,只能大動干戈改造或更換全部鐵塔,這不僅會延長停電施工時間,而且會增加外協難度以及賠償費用。如何在現有的條件下增加電能輸送?碳纖維導線進入了鄭州公司的視野。
今年度夏前,該公司決定利用碳纖維導線對220千伏鄭金雙回路線路進行增容改造。這是一種只更換導線、不更換鐵塔的施工方式,也是碳纖維復合芯鋁絞線在鄭州地區220千伏輸電線路上的首次使用。
與傳統的鋼芯輸電線路相比,碳纖維復合芯導線具有強度高、重量輕、導電率高、耐高溫、耐腐蝕、損耗小等技術優勢,在線路弧垂和導線張力相同的前提下,能夠傳輸的電流量是相同外徑鋼芯鋁絞線的兩倍。“使用碳纖維導線還可以降低線路改造成本。”鄭州公司副總工程師孫巋說,用它替代原有的鋼芯鋁絞線,原有的桿塔、基礎均無須改造,不僅大大縮短了工期,而且節省線路綜合造價約30%。
“從220千伏鄭金線運行首月的數據上來看,碳纖維導線運行效果良好,提高了鄭州電網的整體供電可靠性和供電能力。”7月14日,鄭州公司電力調控中心主任李曉方指著屏幕上的負荷曲線說道。有了碳纖維導線這一新技術,成千上萬和潘蘭一樣的鄭州市民今夏用電將更有保障。
26歲的吳海峰是鐵桿球迷,自從巴西世界杯開賽以來,他每天都會按時收看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的世界杯節目,這是他忙碌一天后最好的消遣。
7月10日傍晚,吳海峰剛回到位于城東路金河小區的家中,家里就停電了。他低頭看了看表:19時10分,離節目開始還有段時間。于是他決定先到樓下飯店吃飯,再看情況決定去哪兒看電視。
19時25分,吃完飯的吳海峰看到一輛電力搶修車停在了小區門前,下來幾位供電員工,其中一位手里還拿著一臺類似于平板電腦的儀器。
“師傅,幾點能來電?”吳海峰湊上去詢問。
“放心吧,一會兒就能修好。”一名供電員工答復。
答復吳海峰問題的是鄭州公司配電運檢室員工王琦瑞,他在手持終端上寫道:“經檢查,變壓器上的低壓保險絲被燒斷后導致停電,正在組織修復。”他在手持終端上操作的正是鄭州公司已應用了一年多的配網生產搶修指揮平臺系統。它集成了配電自動化、營銷、用電信息采集等系統的數據,實現了生產指揮、搶修指揮、配網運行狀態的全面監控和配網故障搶修的統一指揮。
“以前派發故障工單需要值班員從營銷系統中導出數據,判定故障區域所對應的責任班組,再通過短信平臺進行發送,最后還要電話確認,費時費力還容易出錯。”鄭州公司配電運檢室專工蘆喜林說,現在當有故障報修時,值班員可以直接把搶修信息發送到12個“網格化”配電運維班組的手持終端上,全部實現電子化,方便、快捷又準確。
按照“區域管理責任到戶”原則,鄭州公司將鄭州市四環以內1500平方公里區域劃分為12個“網格”,并分別配備相應的配電運維班組。王琦瑞所在配電運維班有3個搶修分隊,每個分隊又分兩個小組,在他們負責的供電區域內,198條10千伏線路責任到人,責任人對自己負責區域的交通、設備狀況了如指掌。
這樣,一旦出現故障,搶修隊能迅速鎖定目標位置,提升效率。針對夏季電力搶修點多、面廣、量大的情況,這種“網 格化”管理模式的優勢十分明顯。
“‘高大上’的指揮平臺再加上‘小快靈’的網格化搶修,是我們應對度夏大負荷的‘錦囊妙計’。”說起自己的“好幫手”,王琦瑞贊不絕口。
20時整,金河小區恢復供電,吳海峰打開電視,坐在沙發上開始觀看節目,享受著放松的愜意。而此時,王琦瑞和他的同事已開著電力搶修車,趕赴下一個工作地點。
7月11日19時,家住鄭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第十大街安飛嘉園小區的淘寶店店主劉晚亭,正對電腦忙得不可開交,家里突然停電了。劉晚亭向外觀看,不僅自家停電,自己所在的小區也陷入了黑暗。“也不知道什么時間能修好。”劉晚亭想起網店里未處理的發貨單,不禁暗自著急。
就在劉晚亭發現停電的同時,鄭州公司配電自動化系統的監控屏上顯示出了一條報警信息:亞細亞26號開關跳閘。在報警信息下,配電自動化系統還判斷出故障發生在亞細亞26號開關與小滿路39號開關之間。很快,這段線路在顯示屏上被黃色信號標記出來。
當值監控員劉楓立即核查圖示故障范圍并向上級匯報。19時05分,監控員遙控斷開故障線路負荷側小滿路39號開關,航海路49號開關加入運行,成功對無故障區域送電。同時,監控員通過配電自動化系統對故障進行遠程遙控處理,從故障報警到隔離后送電,全程僅用了3分鐘。
“像這樣的故障如果發生在以前,我們首先要通過各種系統上傳信號和現場人員的反饋信息,對電網運行方式進行分析、判斷,再指揮搶修人員完成恢復供電工作,至少要30分鐘到1個小時時間。”劉楓介紹道。
在炎熱的夏季,線路通過配電自動化系統“遙控”恢復供電帶來的效果十分顯著。供電的快速恢復讓劉晚亭懸著的心放下了,她接著處理起淘寶店的業務來。
2012年,鄭州新區城鄉一體化營配協同綜合示范工程、鄭州高新技術開發區和鄭東新區配電自動化試點工程相繼竣工并投入使用,鄭州電網向智能化、自動化方向前進了一大步。
截至目前,鄭州配電自動化線路已達125條。據悉,到今年年底,配電自動化線路將覆蓋鄭州高新技術開發區和鄭東新區的全部配電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