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亮


【編者按】白云帆,學習科學博士、計算機科學碩士,全國全腦教育工程辦公室主任、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學會全腦教育專委會常務副理事長。
白云帆博士曾在內蒙古多所學??疾煺{研和講學,承擔多項國家級社科和教育規劃課題,多年致力于提升學習能力與創造力及區域教育研究。結合國內外教育發展經驗及自治區實際,就內蒙古自治區基礎教育創新發展問題,本刊記者對白云帆博士進行了專題采訪。
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培養規律,科學推進課程改革與教育教學模式的創新,注重“非正式學習”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沒有知識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敝R經濟時代的特征之一,便是知識非常豐富。培養創造性人才,不能把獲取已有知識作為學習目的,關鍵是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教育未來的走勢應該是在重視基礎性的同時,更加關注個性化的教育,增加選擇性的課程,課程設置上更好地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的規律。著名的美國道爾頓教育計劃早在1919年就證明并且成功實施了這樣的方案。芬蘭的學校更是從幼兒園就開設了自我認知課程,讓學生從第一天接受教育就開始思考和探索,不斷優化自己的人生之路。
而我國從小學甚至學前就開始過早地讓學生接觸知識尤其是理科知識,卻忽視了閱讀觀察等能力的培養,到中學甚至大學才開始提倡學生大量閱讀,殊不知,這樣做已經錯過了培養閱讀觀察能力的最佳時期,禁錮了學生的大腦,嚴重遏制了學生的創新思維,逐漸地把人變成了學習的機器。
“非正式學習”是指發生在教室之外的學習。對學校來說,關鍵在于為學生創造種種有利于非正式學習的機會和環境。在這方面,北大附中、上海中學、北京十一中學等都做得很成功,他們利用課余和學校社團等開展非正式學習,讓學生邊自學、邊探究,極大地培養了學生們的合作、溝通、理解等個體能力,為學生們的未來發展提供了非常好的載體。而這些,正是傳統課堂教學的“短板”。
以打造優勢校本課程為抓手,實現學校特色發展和均衡發展
基礎教育的重點應該是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引導,學校要有自己的核心文化,用核心文化來塑造人,用核心文化來統領學校一切工作的開展。同樣,區域教育也應該如此。教育均衡必須體現教育的特質,采取符合教育規律的方式。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就應該是一種百花園式的均衡,要用學校發展的個性化推動和實現區域教育的均衡化。湖北襄陽二十五中由薄弱學校到特色學校的華麗轉身完全可以作為改造薄弱學校、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的樣板。
內蒙古自治區以漢族和蒙古族居多,擁有55個少數民族,是我國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區。無論是古代還是近現代史上,都有著豐富燦爛的文化歷史,尤其是蒙漢雙語教學的民族教育特色更值得大力弘揚。一方面,應深挖內在文化底蘊和文化資源;另一方面,應結合地方特色,緊跟時代,努力創新,以開發特色校本課程為抓手,凸顯區域教育繁榮本色,力爭把每一所學校都辦出個性,以特色發展促進自治區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
建立學生科學評價體系,改進人才遴選和培養方式
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同齡人的智力相差并不大,但是每個人的智力特點具有較明顯的差異,即使同一個學生在不同年齡階段的認知特點也差異明顯。應用腦科學和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建立科學的平衡機制,能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智力特點和個性特征獲得良性均衡發展。
所以,必須首先重視物質基礎——也就是要先搞清楚每個學生大腦在智力結構上的個體差異性量化指標,以及不同年齡段的認知特點。同時,還要注重網絡等各類信息資源對學生的影響,積極引導,消除負面作用。在此基礎之上才能持續良好地提升教育教學的有效性。
2010年初,內蒙古自治區在教育廳廳長李東升和教育學會秦政奇會長的倡導和支持下,成立了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學會全腦教育專業委員會。在研究和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廣泛地應用了大量先進的理論和評價體系。其中MaxTQ全腦天賦測評這項便捷高效、經濟實用的客觀性學生生物性科學評價體系是教育部教學儀器研究成果[(2011)教儀鑒字04號],它基于腦神經科學、醫學、遺傳學、心理學等領域的研究成果,能準確衡量出學生大腦的智力結構優弱勢、學習管道的強弱分布、學習類型等20多項重要指標。該項技術完全消除了文化和社會背景,檢測結果不受外界環境影響,準確率高。應用MaxTQ全腦天賦測評的重要價值在于,它能夠有效指導學生建立科學高效的學習行為,在學生人格培養、科學選擇專業和職業等方面亦能提供有效參考。
由中科院心理所王文忠等教授主持的對甘肅舟曲和內蒙古包頭等部分學校師生及家長的測評和輔導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根據實驗學校的試點情況來看,測評分析有效地幫助學生認識到自身的特質和優勢,改進了其學習行為,同時消除了影響學習的不良心理情緒,而且對于學生的學習目標和目的進一步明確,使學生的學習動力和主動性也得到大幅提升,良好地建立了學生個性差異的平衡發展機制。
改革教師知識教授方式,大力加強教師培養,從根本上提升教育教學的有效性
基礎教育的發展,教師是關鍵。這些年來,我國長期維持著相對固定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雖然近年來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一定的新要求,但是總體上看,我們的基礎教育教學仍是以教師講授為主的,課程體系的變化也并不大。相較歐美等國,我們的教師培養仍嚴重不足,廣大教師教育心理學和腦科學知識薄弱,對于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了解貧乏。但是,當今社會網絡等各類信息資源對學生的沖擊和影響卻很大,現在學生們進入學校時,不再是一無所知的“白紙”,他們會從各種渠道獲得知識。所有這些,都對教師的選拔和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由于廣大學生的認知特點、學習方式等都存在很大差異,要想大幅提升教學、學習的有效性就必須改革教師知識教授方式,改變傳統的課堂聽講記憶式學習模式,科學地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過程。
首先,教師應懂得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科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按照學生大腦的認知規律和個性特點,科學引導學生建立學習自信,幫助學生做好學習規劃,甚至是長遠的職業規劃。課堂教學應以知識為基礎,以意象為載體,以學生科學評價數據和以往學習表現為依據,將抽象思維和意象思維相結合,在師生充分互動的基礎上進行。
其次,教師要按照“因材施教”的理念,從知識的分層教學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兩條主線出發,一方面,將所要學習的內容科學意象化,設計一個個教學互動環節和場景進行分級分層教學;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們自主互助探究學習,高效學習。
最后,教師還必須具備以對知識概貌的全景介紹和對概念的深度理解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探究式學習和應用的能力。這樣才能把教師從簡單而繁重的知識講解中解脫出來,轉變為科學分析、優化學生的學習行為,“因材施教”地指導學生合理高效地學習。
加大基礎教育科研管理,組建自治區教育科學研究院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建立以提高教育質量為導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教研機構應高度重視和加強教學研究工作的機制建設與制度創新?!?/p>
目前,自治區已經建立科學完備的教學研究機制,教學研究成果層出不窮。但是,基礎教育科學研究工作無論是在運行機制,還是研究成果上都遠遠跟不上發展的實際需要。在機構設置上,除自治區教科所外,目前全自治區僅有呼和浩特市教科所編制單位,其余各盟市只設立教研室或者教研中心。
這造成了自治區基礎教育科研從某種層面上缺乏實踐工作基礎,對變化中的一線實際情況和需求很難及時把握。基層教研中心和學校也缺乏基本的教育科研意識和研究能力,學校面對種種教育現象和問題毫無應對之方,甚至助長了校外教育市場的亂象和無序競爭。最終受苦的是學生和家長,學校和教育部門則浪費了人力、物力、財力,做了許多低水平、重復性的工作,但效果并不理想。
目前,浙江、山西等全國大多數省份在教育基本條件發展到一定階段后,都不約而同地以教科院的形式,從全方位關注教育改革發展的角度,統籌協調教育科學研究和課堂教學研究,確定了本省教育科學研究的新機制,為本省教育科研和教育發展注入了新活力。內蒙古自治區也應加大基礎教育科研管理,組建自治區級的教育科學研究院。
可以預見,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指引下,只要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不斷創新教育機制,立足教育科研,勇于實踐探索,內蒙古自治區基礎教育改革創新一定能上一個新的臺階!
責任編輯:康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