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瀟漫
俞敏洪,大眾所熟知的將“蝸居”在中關村二小破舊平房里的新東方搬上紐交所的成功企業家。而穩居民營教育行業龍頭地位的俞敏洪,對民辦教育的未來有著更多的思考,對教育領域的互聯網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
俞敏洪似乎在很多公共場合都穿過這件黑色格紋休閑西裝,只是這次他在里面搭了一件石榴紅的豎紋襯衫,顯得臉更加暗沉。與此暗沉相對的,是當下大學生深感困惑和迷茫的話題:愛情、朋友、未來、選擇……不過,俞敏洪在廣東某高校的這次演講并非如此暗沉,他仍延續著一貫的幽默,整場演講笑聲雷鳴,掌聲不止。
俞敏洪以一貫現身說法的方式踐行著對大學生們內在健康發展“核心圈”的教育,他更強調人自身修行和修為的完整及完善,向這群急功近利的孩子們強調:“成長是一件慢活,總是按部就班進行的,而籌劃則是一輩子的事情。”一如他在演講結束后接受《留學生》記者專訪時所表現出的:語言簡潔流暢,邏輯嚴謹,也不乏長遠的考量。
“民辦教育一定要洗牌重來”
穩居民營教育行業龍頭地位的俞敏洪對民辦教育的未來有著更多的思考。在一次高峰論壇上,他提出對現在教育體制及理想教育的悖論:“我們的孩子到底應該教育成什么樣的人?其實大家心里都明白,比如說一個誠懇的人、一個誠實的人、一個值得信任的人,再加上成績好的人。我們從來沒有把一個有錢的人、一個有社會地位的人作為我們培養的最終目標。但在現實中我們所做的事情是什么呢?恰恰是相反的。從國家的體制到教育系統的目標,分數就是一切,也就意味著我們整個教育系統,包括家長培養孩子的目標都成為了一種人格分離癥,我們想的和做的不是一回事,也就是說我們整個體系出了問題。”
他不否認新東方也存在這樣一種“人格分裂癥”,一方面希望能起到教化育人的作用,一方面又不得不鞭策學生們在出國考試中取得高分,同時也一度十分后悔曾將新東方上市,因為在保持業績持續增長的同時,還要保證教學質量,這讓俞敏洪“壓力很大,很疲憊”。
在一期采訪視頻中,俞敏洪闡述了對未來民辦教育的看法,“民辦教育一定要洗牌重來”,而他后半生的最終目標是嘗試著辦一所非盈利,并且是以基金會為主的學校,“其實也是為了做一個嘗試,假如我有能力成立一個基金會,先有一筆錢在那兒運作,學生的學費就變成了大學運行一部分的費用,而不是全部費用。”俞敏洪認為中國的教育體系沒有真正的私立大學是不完整的,“中國內地的大學教育,真的應該在體制上好好開刀了”,他在微博里吐槽道。
中國人的思維比較單向性
留學生:你如何看當下盛行的大學生創業?
俞敏洪:我認為大學生應該先積累一些經驗再創業,除非他有特別好的創意,否則一般的創業大學生比較容易失敗。移動互聯網使創業變成了沒有邊界的事情,創新意識和能力變成了最重要的東西。
留學生:互聯網會對教育領域帶來怎樣的變革?
俞敏洪:互聯網帶來的是一種教育的變革,或者說更多意義上是一種新興工具,使教育變得更加有效,并且它可以把有些教育資源變成全世界的共享教育。我這次在全國政協會上提的提案就是,如何通過移動互聯技術把優質教育資源傾斜到貧困地區去,它會成為解決教育不均衡問題的一個重要方法和沿承。互聯網在有些領域是革命,有些領域比如教育領域更多的是補充,只有一小部分是革命。
留學生:YY的在線教育現在很熱,會給教育領域帶來顛覆性革命嗎?
俞敏洪:李學凌做這件事情在某種意義上給教育領域帶來了一些革命,但并非最領先的,課程免費在美國已經做了很多年,如果真的能把課程免費做成功的話,會帶來培訓領域的一些變革。但我個人認為,互聯網改變教育這件事情是很難做的,因為教育本質上不是單純的技能傳授,它將人品、人格的培養與社交能力的培養融為一體。所以互聯網對傳統教育來說更多的是一種修正和補充,而不是推翻和革命。所以教育領域中,只有極少數領域會產生顛覆性革命。而未來的移動互聯網最大市場應該是線上教育所帶來的學生學習效率的迅速提高上。
留學生:你怎么看網絡上鼓吹互聯網的變革力量?
俞敏洪:中國人的思維有的時候很有意思,在美國從來沒有說出現了一種東西就會把原來的東西推翻,中國人的思維比較單向性,往往是非左即右,所以你現在只要提移動互聯網并不能做一切的時候,所有人就會覺得你思想落后。當馬云和王健林在線上辯論的時候,所有人都是支持馬云的,而實際上王健林真正產生的社會價值并不比馬云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