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倩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合并惡性室性心率失常臨床分析
胡 倩
目的 及時地對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合并惡性室性心率失常患者進行治療, 從而降低病死率, 并進一步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觀察, 探討相關的治療效果。方法 對本院收治的180例心肌梗死合并惡性室性心率失常患者進行治療, 治療藥物包括:采用的溶栓藥物﹑受體拮抗劑以及聯合阿司匹林﹑急性心梗抗凝劑和抗血小板聚集藥物波立維, 并輔助使用中藥對心肌梗死患者進行治療。結果 通常采用的溶栓藥物﹑受體拮抗劑以及聯合阿司匹林, 并輔助使用中藥對心肌梗死進行治療, 治療的效果較好, 治療后有160例患者完全康復, 只有20例患者治療無效。結論 經過相關的治療, 醫師合理的選用藥物可以控制并發癥的發生并改善預后, 使患者的梗死部位相關血管再次暢通, 心肌梗死得到有效的再灌主, 并且縮小梗死面積。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療法;灌注;惡性室性心率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惡性室性心率失常這種疾病具有發病急﹑死亡率高等特點, 該病是臨床上常見的急癥之一,會嚴重地危害人類的身體健康[1]。急性心肌梗死(AMI)在中醫學理論認為上分為四種證型, 包括:痰閉塞﹑氣滯血瘀以及陰血虛虧和陽氣虛損。盡早的發現該病并及時制定出相關的治療措施由為重要, 當相關措施比較好[2], 同時對死亡率的降低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現將相關的治療方法及療效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了本院收治的180例心肌梗死(AMI)早期合并惡性室性心率失常患者的相關治療資料, 以上180例患者中他們的年齡在15~65歲間, 平均年齡為43.5歲;男性患者94例, 女性患者86例, 患者的患病時間為1~3年;在對以上患者進行治療中, 把他們均分為治療組和觀察組來對照治療, 醫師給予對照組患者普通的心肌梗死早期合并惡性室性心率失常治療方法進行治療;給予治療組患者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法進行治療, 相關的治療方法如下。
1.2 治療方法 廣大醫學工作者都公認應盡早給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合并惡性室性心率失常患者進行溶栓治療, 并且溶栓時間越早越好, 這樣可以使梗死相關的動脈開放, 有效的縮小患者心肌梗死面積, 保護他們的左室功能[3];此外還要給患者注入阿司匹林, 以及低分子肝素, 大量臨床醫學資料表明, 阿司匹林﹑以及低分子肝素, 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凡是疑為急性進展的心肌梗死患者, 且患者在發病24 h之內, 給他們注射小劑量的阿司匹林[4], (162.5 mg/d)連用30 d,低分子肝素(80 mg/d)這樣可以使患者的病死率下降23.54%,同時對繼發后的非致命性再梗死率減少49.33%, 患者的顱內出血并沒有增加。
研究表明, 波立維(杭州賽諾菲安萬特民生制藥有限公司)是繼β-阻滯劑后又一個能降低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的抗心率失常的藥物。因此還要對患者使用該藥物, 使用方法為:一般口服0.2 g/次, 3次/d, 服用時間可根據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而定, 還可以采用可靜脈滴注或靜脈推注等方法,通常前負荷劑量為5 mg/kg, 24 h可重復2~3次。靜脈推注用
5 mg加5%葡萄中緩慢靜脈推注, 推注時間不能<3 min, 第一次推注后1~5 min內不能進行重復注射, 一天內波立維的用量不能超過1200 mg, 維持量為10~20 mg/kg加糖靜脈滴注。此外, 還要給患者配合使用中藥治療, 用藥方式包括:進行中藥煎服或中成藥注射治療, 該方法對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再灌注也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實驗中, 實驗組有11例患者梗死復發治愈, 87例患者治愈, 治愈率為96.7%, 高于對照組(73例患者治愈, 臨床治愈率為81.1%),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合并惡性室性心率失常這種病具有發病較急驟﹑病情復雜以及變化迅速和病勢兇險等方面的特點, 在治療上常常使用多途徑和多劑型以及聯合用藥治療等方法來挽救患者的生命, 醫師及時控制并發癥并且改善預后, 以及盡早地使患者梗死部位的相關血管再次暢通,這對于縮小患者的梗死面積和降低心率失常至關重要。早期溶栓是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治療最主要的方法, 同時采用的聯合用藥對于提高療效, 并減輕副作用效果較好, 所以作者建議在臨床醫學上應盡量使用該藥。通常采用的溶栓藥物﹑受體拮抗劑以及聯合阿司匹林, 并輔助使用中藥對心肌梗死進行治療, 治療的效果較好, 采用的溶栓藥物+β-受體拮抗劑和聯合阿司匹林的用藥并輔助中藥配合治療, 在臨床上收到了滿意的效果。
綜上所述, 經過相關的治療, 醫師合理的選用藥物可以控制并發癥并改善預后, 使患者的梗死部位相關血管再次暢通, 心肌得到有效的再灌注, 并且縮小梗死面積。
[1] 張德銘.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房顫動的胺碘酮治療.中國心血管雜志, 2005(2):143.
[2] 李亞萍.急性心肌梗死的藥物溶栓治療進展.實用老年醫學, 2009,14(2):85.
[3] 何玉祿, 張維芳, 楚仁英.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臨床治療及特點.中華醫學寫作雜志, 2007, 7(5):529.
[4] 劉福星.急性心肌梗死巷栓療效觀察.中華醫學寫作雜志2005, 10(22):1995.
450052 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急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