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巖威 尚德陽
淺談重癥骨性膝關節炎的中西醫治療
王巖威 尚德陽
目的 探討中西醫結合治療老年骨性膝關節炎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150例骨性膝關節炎老年患者應用關節腔內注射透明質酸鈉和中藥熏洗結合方法治療。結果 臨床控制97膝(42.6%), 有效114膝(49.4%), 好轉10膝(4.65%), 無效8膝(3.47%), 總顯效率92% , 總有效率96.65%。結論 應用關節腔內注射透明質酸鈉和中藥熏洗結合辦法是治療骨性關節炎的有效方法。
中西醫結合;透明質酸鈉;中藥熏洗;骨關節炎
骨性膝關節炎是因膝關節由于關節軟骨退行性變和在關節表面邊緣形成新骨為特征的內在非炎癥性疾病[1], 在20世紀內骨性關節炎的發病率明顯升高, 尤其在肥胖的老年人群, 60歲以上的老年人群中50%人群在X線片上有骨性關節炎表現, 其中35%~50%有臨床表現, 75%以上人群中, 80%有骨性關節炎癥狀[2]。膝關節在活動中起重要的作用,損傷后嚴重影響人的生活質量, 目前治療多以關節假體置換為主, 我國對手術的認知度低, 且普遍不能接受昂貴的治療費用, 多采用保守治療, 自2001年本研究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150例老年骨性膝關節炎患者進行治療, 取得較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所有150例患者均來自2001年7月~2003年6月本院門診, 150例中男性95例, 女性55例, 年齡52~82歲, 平均67歲, 雙膝關節80例, 單膝關節70例(左側32例, 右側38例), 病程5個月~15年, 平均9個月。1.2 臨床表現
1.2.1 癥狀體征 膝關節處都有疼痛, 多于活動后加重, 休息后緩解, 部分時有夜間痛。其中關節僵硬135例, 關節畸形56例, 關節間隙壓痛85例, 都合并有屈伸受限, 病例中合并關節交鎖26例, 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周圍肌肉萎縮。
1.2.2 物理檢查 所有病例都經X線正側位片檢查, 均提示有不同程度骨質增生, 以關節邊緣處明顯, 伴有關節間隙狹窄, 部分病例MRI 檢查有關節內軟骨板和韌帶的損傷。
1.2.3 實驗室檢查 血尿常規﹑風濕化驗及結核化驗均無異常。
1.2.4 診斷標準 參照90年代美國風濕免疫學界推薦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診斷標準[3]:
①近一個月內經常反復膝關節疼痛
②活動時有摩擦音。
③X線片示關節骨端邊緣有骨贅形成。
④膝關節骨端肥大伴有骨質增生
⑤關節晨僵≤30 min。
⑥年齡>40歲。具備1 ﹑3 或1﹑2﹑4﹑5 ﹑6即可診斷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1.3 治療方法 采用關節腔內藥物灌洗術結合中藥熏洗法治療, 患者取平臥患肢伸直位, 皮膚常規消毒后, 取髕骨上緣水平線與外緣垂直線夾腳處進針, 嚴格按無菌操作規程行膝關節穿刺, 穿刺成功后, 在膝部周圍加壓, 將生理鹽水通過穿刺針灌洗入內, 并回抽, 反復多次, 將關節腔清洗干凈,然后將透明質酸鈉注射液2 ml:20 mg 注入關節腔內, 迅速拔針, 針口加壓包扎, 出針后患者短暫時間制動后方可活動。治療每周1次, 5次為1個療程。灌洗術后第2天開始應用中藥熏洗法, 經采用本院自擬中藥方(當歸﹑防風﹑雞血藤等)煎水熏洗患部或加工后熱敷﹑敷貼于患處, 使藥力直達病處, 2次/d, 用藥3~6周為1個療程。
1.4 療效觀察 療效標準 應用目前公認的lysholm 膝關節功能評分標準對病變膝關節進行評分[4], 評分項目包括:①平走時膝部疼痛;②上下樓時膝部疼痛;③膝關節功能活動角度;④活動后膝部腫脹程度。其中前兩項滿分分別為30分;后兩項滿分分別為20分, 總計100分。針對各項評分,無異常者評為0分, 評定的最高分表示病變的嚴重性。前兩項根據患者自身評定, 相加最高分為60分;后兩項由醫師自己評定, 相加最高分為40分, 療效標準分為有效﹑好轉和無效。(患者首次治療前評定分數~患者每次治療后的評定分數)≥40分評為有效: 30~39分者評為有好轉;30分以下者評為無效。
全組總共150例患者, 230處膝關節, 經上述治療方法,隨訪1~2年, 按上述方法評定。臨床控制97膝(42.6%), 有效114膝(49.4%), 好轉10膝(4.65%), 無效8膝(3.47%)總顯效率92%, 總有效率96.65%。
骨性關節炎又稱為退行性關節炎, 多以中老年人為主,病變處多位于下肢承重關節, 以膝關節發生率最高, 60歲以上人群有49%發生本病[5]。目前, 常用透明質酸鈉注射液行關節腔內注射治療, 透明質酸鈉是構成關節面和關節液的主要成分, 具有減緩壓力, 擔當關節內緩沖劑和擴散屏障及清除關節內自由基作用, 延緩了骨關節面損傷, 而且還具有減弱多核白細胞及巨嗜淋巴細胞的功能, 對細胞增殖起到促進作用[6]。另有報道, 透明質酸鈉能降低關節腔內前列腺素E2的濃度, 起到減輕炎癥﹑緩解疼痛的作用[7]。當膝部出現關節炎時, 滑液中的透明質酸鈉明顯減少, 其生理作用減弱, 進而影響了關節的功能。用透明質酸鈉進行膝關節腔內注射, 操作簡單﹑費用低廉﹑有效的緩解了局部癥狀, 改善了關節功能, 增加了關節活動度。
本病屬于中國傳統醫學的痹癥的范疇, 多因為體質虛弱﹑衛陽不固﹑風寒侵入導致氣血不暢淤積經絡關節為本病。根據肝主筋, 腎主骨及通則不痛的理論, 應用中藥熏洗能直達病處, 起到補肝益腎﹑舒筋活絡, 利水消腫﹑強壯筋骨的作用。透明質酸鈉關節腔內注射與中藥熏洗結合治療老年性關節炎, 發揚了中西醫的優勢, 起到了揚長避短﹑增強療效的作用。
[1] 婁思權.骨關節炎的病理與發病因素.中華骨科雜志, 1996, 16(1):56.
[2] 胥少汀, 葛寶豐, 徐印坎, 等.實用骨科學.第3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 2005:794-804.
[3] 曾慶徐, 許竟才.骨關節炎的分類診斷和流行病學.中國實用內科雜志, 1998, 18 (2):108-109.
[4] 繆鴻石.康復醫學理論與實踐.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0:1616-1619.
[5] 張乃崢, 施金勝, 張霞哲, 等.膝關節炎的流行病學調查.中華內科雜志, 1995, 34 (2):84.
[6] 后藤子.大鼠實驗性關節痛模型與透明酸鈉的鎮痛作用.日藥理志, 1988(92):17.
[7] 松尾利香, 山本正彥.透明質酸鈉對頜關節腔內注入療法的效果.日口腔外會志, 1993(39):591.
122000 遼寧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
尚德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