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艷
應用中醫辨證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療效觀察
江海艷
目的 對冠心病心絞痛運用中醫辨證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探討分析。方法 本院于2012年1月~2013年9月共收治冠心病心絞痛病患90例, 分為觀察組(46人)和對照組(44人)。觀察組患者應用中醫辨證治療的方式進行臨床治療, 對照組應用傳統的西醫治療方法,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療效。結果 經過治療, 觀察組46名患者中有26名患者有顯著療效, 有效達到17人, 僅有3人治療后無效, 總有效率為93.5%;而對照組44名患者中顯效19例, 有效15例, 無效10例, 總有效率為77.3%。結論 對冠心病心絞痛的臨床治療使用中醫辨證治療比常規西醫治療更為有效。
冠心病心絞痛;中醫辨證治療
冠心病是指血液中血脂含量過高而附著在血管動脈內膜上面, 進一步形成動脈粥樣硬化;當心臟冠狀動脈內部由于動脈粥樣硬化而不斷變得狹窄, 最終造成心肌供血不足, 從而造成間發性的心絞痛癥狀[1]。冠心病心絞痛對于患者日常生活有著較大的影響, 嚴重的患者還有可能會危及生命安全。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資料來自與本院2012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 共有病患90例, 其中男48例,女42例, 男性患者年齡為53~77歲, 女性患者59~90歲。將上述90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分為觀察組觀察組(46人)和對照組(44人)。90名患者經臨床診斷確定為冠心病心絞痛, 臨床表現為心肌缺血﹑心肌缺氧﹑有窒息感﹑胸悶﹑胸脹等情況。觀察組患者應用中醫辨證治療的方式進行臨床治療, 對照組應用傳統的西醫治療方法, 對兩組患者的治療過程與結果做跟蹤觀察, 同時進行數據的統計分析。
1.2 方法 對上述兩組患者進行基礎治療的同時, 對并發癥進行相應治療, 改善患者的基本指標以及令患者達到穩定的生命體征;對照組采用西醫常規治療方式, 對患者使用心血康膠囊進行3次/d, 200 mg/次, 共30 d治療;對觀察組進行中醫辨證治療。根據中醫理論, 冠心病心絞痛分為三個類型:胸陽不振型, 治則:補氣壯陽, 溫通心脈。方:瓜萎﹑赤芍﹑丹參﹑黨參各20 g, 薤白﹑桂枝各10 g, 枳實15 g, 細辛3 g。氣滯血瘀型, 治則:活血化瘀, 通絡止痛。用血府逐瘀湯加減:桃紅﹑酒當歸﹑生地﹑赤芍﹑炒枳殼﹑川芎各12 g, 紅花﹑桔梗﹑醋柴胡﹑桂枝各10 g, 丹參20 g, 懷牛膝15 g, 降香﹑炙甘草各6 g。痰濁阻塞型, 治則:化痰通絡止痛,健脾益氣。方用:全瓜蔞﹑蔻仁﹑丹參各20 g, 陳皮﹑半夏﹑茯苓﹑枳實﹑川芎﹑膽南星﹑當歸﹑延胡索﹑炙甘草各10 g, 石菖蒲﹑葶藶子各15 g[2]。以上藥物1劑/d, 早晚各一次,以水煎服。
1.3 療效判斷標準 ①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 身體指標恢復至正常范圍為顯效;②治療后臨床癥狀明顯減輕,身體指標有一定的恢復為有效;③治療后臨床癥狀未消失,身體指標沒有明顯恢復為無效。
1.4 統計學方法 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各方面指標進行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兩組患者的實際療效進行比較, 采用SPSS10.0軟件進行t檢驗分析, P<0.05表示療效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治療, 觀察組與對照組病情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觀察組46名患者中有26名患者有顯著療效, 有效達到17人, 僅有3人治療后無效, 總有效率為93.5%;而對照組44名患者中顯效19例, 有效15例, 無效10例, 總有效率為77.3%。
中醫學對于疾病的治療在于治本, 無論病情表現如何,針對病情的根源入手治療是中醫學的本質[3]。中醫辨證治療對冠心病心絞痛的病理分為三種情況, 并按照不同情況使用不同的藥方進行對癥治療, 一方面可以保證治療的療效;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快臨床治療的速度, 降低了患者發生其他并發疾病的幾率, 更減少了病情進一步惡化的可能性。而對照組采用傳統西醫方式進行治療, 注重治標的模式, 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得療效, 但治療效果明顯低于中醫辨證治療的方式。因此, 對冠心病心絞痛的臨床治療使用中醫辨證治療比較常規西醫治療更為有效。
[1] 申俊嶺.復方逐瘀湯治療穩定型心絞痛合并高脂血癥33例.中醫雜志, 2009(08):153.
[2] 吳廣平, 吳曉新.鄧鐵濤治療冠心病臨證經驗.中國中醫急癥, 2009(07):207.
[3] 陳建明, 周玲鳳.朱良春冠心病證治經驗.中醫研究, 2007, 20(11):166.
130103 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肺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