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明確提出建立農民學分銀行,意在搭建專業間、學校間、地區間以及學歷教育與非學歷繼續教育間的農民職業教育立交橋。
農民學分銀行是借鑒銀行的功能特點,使學生能夠自由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時間、學習地點的一種管理模式。全國性農民學分銀行主要實現形式為累積學分,它將突破傳統的專業限制和學習時段限制,將技能培訓與學歷教育結合起來,能將學生完成學業的時間從固定學習制改為彈性學習制。學生只要學完一門課且通過相應的考試考核就算得到一定的學分,參加技能培訓、考證也計學分,都按全部應得學分累積;同時,允許農民學生不按常規的學期時間進行學習,而是像銀行存款零存整取一樣,學習時間可集中也可中斷,即使隔了幾年,曾有的學習經歷仍可折合成學分,存于“全國性農民學分銀行”。學分不斷累計、認證,達到一定標準后,農民學生就可以換取相應的學歷或職業資格證書。
考慮到農民群體的特殊性,農民既要務農又要上課,農民學分銀行允許農民半農半讀、農學交替、分階段完成學業的特點對農民的教育及獲得學歷證書非常有益。大力發展農民學分銀行有利于調動農民的積極性;有利于各類農民教育培訓的溝通銜接;有利于教師提高素質;有利于實現各中等職業學校之間的教學資源共享,各級別“學分銀行”之間學分的通兌,建立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之間溝通的平臺。目前,我國正在積極研究農民學分銀行的制度建設、理論支撐,江蘇開放大學開始認可“學分銀行”的學分,各地都在積極探索建立農民學分銀行。
農民學分銀行是發展趨勢,將會培養更多的新型職業農民,讓更多的農民獲得學歷或職業資格證書,為現代農業的發展添磚加瓦!
李玉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