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 鵬

許江代表圍繞活化傳統、弘揚美德發言。 蔡榮章 攝
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我省全國人大代表緊扣時代發展脈搏、人民群眾關切,依法行使法定職權,積極踴躍提出議案建議,高度關注體制改革、經濟轉型、民生保障、社會治理、三農發展、城鄉統籌和生態保護等,以求真務實的態度,積極向大會提出議案42件,建議443件。
案由: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然而,經過近現代歷史的重大變遷,經過十年文革的破壞,經過全球化商業化傾向對于本土文化傳統的淘洗,中國傳統的文化、風俗、禮儀、教養日漸衰微。當此其時,活化中國文化傳統中的合理因素,加強傳統的心靈教育將十分重要。
建議:從中國文化主體出發,在當代人的日常世界中,打造一部中國人的精神圖譜,塑造一種中國人的生活方式。一是閱讀經典,從小、中、大學教育入手,滲入全民教育總體規劃,覆蓋到所有學校和受教育者,形成學校教學、家庭教育、社會文化互融互通的育人平臺。二是更新禮儀,建立和規范一些禮儀制度,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紀念慶典活動,傳播主流價值,增強人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三是培養技藝,加強書法、繪畫、民藝、民樂等技藝,這些技藝的廣泛傳習,使之成為維系民族傳統文化的基本方式。四是復興節慶,豐富節慶時代內涵,繼承和創新節慶文化樣式,形成與歷史文化傳統相承接、與時代發展相一致的新節慶民俗。五是謀劃家居,保存中國人的生活特色、活化傳統生活方式,重建生生不息的文化現實。六是重建鄉土,建設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生態文明。
案由:隨著“數字經濟”、“知識經濟”的發展,商業模式創新,不僅帶動了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也促進了工業化和信息化的加速融合,對創業者、企業家產生了強力的示范和激勵效應。與技術創新相比,商業模式創新在我國并未得到應有的重視,主要體現在:一是創新的專有權沒有得到有效保護。二是創新企業得不到政策的優惠。三是缺乏系統的法律法規保障。
建議:一是高度重視商業模式創新的價值。由商務主管部門牽頭,有關部委配合,選擇若干個省份設立“商業模式創新試點城市”;建立商業模式創新試點企業的標準和評估辦法,授予“商業模式創新企業”。二是營造鼓勵商業模式創新的良好氛圍。各級政府主管部門可以委托相應的科研院所,及時整理和更新全球、全國及本地商業模式創新的案例;媒體和相關培訓機構積極開展宣傳推廣,以典型示范推動商業模式創新,營造商業模式創新創業的濃厚氛圍。三是對商業模式創新企業給予優惠政策。如,商務部門和科技部門在“商業模式創新試點城市”開展“商業模式創新專利授權”試點工作,該專利與技術專利享有同樣的權益。
案由:隨著國家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不斷推進,很多外來務工人員實現了有收入、有房住、有醫療、有社保,在新城市安居樂業。但從整體看,外來務工人員在有序融入城市、實現市民化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差距。存在子女上學難、上學貴;參加社保、醫保比例不高;職業技能有待提高;社交網絡相對封閉,城市主體意識不強等。
建議:一是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實放寬小城鎮特別是縣城落戶條件的政策,促進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并享有與當地城鎮居民同等的權益。提高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產業和人口聚集能力,為他們能穩定地留下來創造條件。二是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將與外來務工人員緊密相關的就業服務、職業培訓、子女教育、醫療勞動保障納入正常的財政預算,將所有的外來務工人員都納入工傷保險和失業保險范圍內。三是暢通職業上升渠道。加強職業教育和培訓,建立多元化的教育培訓投入機制,開發多渠道的教育培訓途徑。四是營造平等和諧氛圍。積極搭建各種平臺,構架起外來務工人員與城市市民了解、對話和交流的橋梁。
案由:有報道稱,我國公民從一出生到死亡,其一生在學習、成長、工作過程中需要辦理100多個證。辦證較多是群眾的普遍感受。公民基本信息多證化帶來一些問題:一是群眾生產生活不便。群眾對什么時候該辦什么證、怎么個程序辦、要到哪里辦并不清楚,要消耗大量時間、精力。二是給群眾增加經濟負擔,辦證需繳納工本費、培訓費、考試費等,開支不小。三是凸顯低效管理?!白C”出多門,信息沒有實現共享,有些部門認“證”不“認”人。
建議:一是對現有所需辦的證件進行全面梳理,除保留必須、必要的證件外,取消其他證件辦理。二要全面簡化辦證程序,向全社會公布確需辦理的證件的時間節點、辦理地點、辦理程序,加強宣傳、主動服務,方便群眾辦事。涉及公民基本信息的證件辦理是國家實施社會管理的重要內容。要全面推行免費辦證,對于確實成本較大、國家和地方財政難以負擔的,要嚴格核定成本。三要實現公民基本登記信息、辦證信息網絡共享,由公安部門統一管理。同時,盡可能將政府強制辦證的信息統一到身份證上,實現“一證化”管理,群眾出行只需攜帶身份證即可。
案由:近年來,我國電子商務快速發展,交易額連創新高。據艾瑞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9.9萬億元,同比增長21.3%;網購零售市場交易高速增長;移動終端網絡購物爆發性增長,2013年1季度移動網購交易額達到266.6億元,同比增長250.3%。電子商務的廣泛應用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但也要看到,其快速發展的背后也存在法律法規不健全、市場監管不到位、信用體系不完善、機制有待創新等問題。
建議:一是加快電子商務立法工作。圍繞消費者權益保護、商業秘密保護、交易及競爭行為規范、網絡信用管理、特殊電子商務業態的市場準入等問題,抓緊制定有關促進電子商務發展和管理的法律。二是加強網絡交易監管。探索建設網絡經濟服務監管平臺,“以網管網、依法管網”。建立健全多部門聯動防范機制,切實做好執法檢查和日常監管,嚴厲打擊依托網絡銷售假冒偽劣商品、侵犯知識產權、傳銷、詐騙等行為。三是優化電子商務發展基礎環境。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發揮物聯網的基礎設施作用,為電子商務、電子商務服務業以及整個信息服務業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先進信息化基礎設施。四是推進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發展。對新型外貿綜合服務平臺的通關、退稅、結匯等環節加強制度創新,并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創新監管模式。開展“保稅進口行郵出關”試點模式,創新海關、商檢等重點環節的監管制度。
案由:社會保險問題一直以來是廣大老百姓密切關注的焦點。當前社保管理體制不盡合理,影響了企業和老百姓參保的積極性。一是企業及個人社保繳納費用過高,但相應享受卻無法保障。二是社?;鸬娜珖y籌化管理尚未完善,影響人員流動。三是部分地區社保政策不夠人性化,對非個人原因導致社保斷繳補繳的政策過于苛刻。
建議:一是針對征繳的費率進行全國性統籌規劃,減少區域社保差異,降低社保繳納基數及費率,增加政府財政的補貼,充實社會保險基金,二是盡快實行社會保險基金的全國統籌,建立科學的社會保險轉移制度,保障勞動者的自由流動。三是針對因各類原因導致的社保斷繳情況,給予更加人性化的政策和服務。如社保地稅部門應主動服務,及時提醒未正??劾U的企業,并且能夠給予一定期限來補繳。對于由于企業辦事人員工作失誤等特殊原因造成員工非本人意愿斷繳的,應給予員工申述的權利,在補繳后應承認其繳費的連續性,不影響勞動者個人去享受其他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