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飛 徐 欣
住農家小院、吃農家菜,已成為眾多城市居民的休閑新時尚。在此背景下,各地“農家樂”發展出現井噴,僅湖州長興水口鄉顧渚村,一個村子就有300多家農家樂。可正當“農家樂”經濟快速增長時,長興縣人大常委會卻將目光盯在了“農家樂”的食品安全、污染物排放問題上,且一盯就是10年。

每逢節假日,八方游客蜂擁而至,停車難問題成了長興農家樂發展中的一個新問題。
“老板,還有位子嗎?”
“不好意思,今天已經全訂滿啦,改天來吃吧!”三月天里,春風吹來還有絲絲涼意,可“茅草屋”的老板陳會棠卻忙得滿頭大汗,門口停滿了來自上海、南京、常州、無錫等地的車子,每個包廂里坐滿了客人,服務生小跑著為客人送上一道道熱氣騰騰的美味佳肴,“這不,剛送走了60位上海客人,又有江蘇客人住進來了。有時候實在接待不過來,只能介紹給隔壁鄉鄰了!”
“茅草屋”只是長興縣水口鄉顧渚村諸多農家樂的一個縮影,每逢周末,那里“滬”、“蘇”字打頭的車輛隨處可見,這個既有“美味”又有“美景”的世外桃源令八方來客流連忘返。
而這一切,離不開長興縣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會10年來的持續監督。
位于浙江省北部的長興縣,倚天目而山青,臨太湖而水秀,那起伏疊翠的竹林,碧空如洗的藍天,叮咚流淌的泉水,沁人心脾的山風,以及淳樸、友善的山里人,構成了一幅世外桃源般的畫面。
正是這樣的美景,加上平民化的消費,吸引周邊地區的眾多游客前來享受這份愜意。從2002年開始,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水口鄉便涌現各類農家餐館110家,直接從業人員500余人。可令人擔心的是,受利益驅使,其中很多餐館都是無證無照經營,食材來源不明,其食品安全狀況堪憂。
為此,長興縣人大常委會專門成立調研組,趕赴水口鄉進行實地調研。在顧渚村的村道旁、樹林里,隨處可見各類農家飯店、餐館,可調研組發現,其中一半以上無工商營業執照、無衛生許可證、無消防許可證、無稅務登記證。此外,大部分餐廳內沒有任何消毒設施,生菜熟菜混雜擺放……
“百來家農家樂餐廳,有營業執照的僅幾家。”
“游客多,市場大,競爭也激烈,每逢節假日,那些無照經營的餐廳就大打價格戰。我們和他們的衛生要求不同,進貨渠道也不同,競爭時他們在價格上自然更有優勢!”
“再這么無序發展下去,遲早會砸了水口農家樂的招牌!”
…………
聽完當地農家樂業主和村民的一肚子苦水,調研組成員手中的筆顯得愈加沉重,“倘若連最起碼的食品安全都不能保障,農家樂又何談長遠發展?”為此,調研組成員提出了一系列意見、建議:
“必須建立規范的農家樂準入機制。”
“組織成立‘農家樂’行業協會,規范其經營管理行為,提高其經營檔次。”
“建立農家樂經營戶健康檔案,并在農家樂開業前,由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組織進行免費的食品衛生知識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培訓。”
“農家樂的食品安全監管,關乎百姓的身體健康,關乎水口鄉乃至長興縣的形象,這個問題一天不解決,農家樂的發展將危機四伏。”
2005年,長興縣成立了由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的“長興縣農家樂發展綜合協調小組”,明確由縣旅游局作為農家樂行業主管部門,打破了農家樂由農辦歸口管理的慣例。此外,長興縣還出臺了《農家樂星級評定標準》,在經營服務、食品安全等方面設置了具體的評定分值,其中獲得“農家樂”星級認定并授牌的經營戶,可獲得不同額度的資金獎勵和稅收補助。
同年9月,縣政府還出臺了《關于促進農家樂發展的若干意見》、《長興縣農家樂管理暫行辦法》、《長興縣農家樂服務質量通用要求》等文件,使長興縣的農家樂經營、管理逐步規范、有序,并形成了良性競爭的良好局面。

在縣人大常委會的推動下,長興縣的大部分農家樂已實現規范經營,其證照、制度和各項檢查情況全部上了墻。
經過一年時間的集中整治,長興縣農家樂的食品安全監管有了大幅改善,游客都說:“飯店比以前干凈多了,吃得也更放心了!”
為了鞏固這一監督成果,隨后每年,縣人大常委會都會結合各類監督活動,就農家樂的食品安全問題進行跟蹤監督。2007年就全縣食品安全監管開展監督時,農家樂的食品安全作為其中一項重要內容;2008年又對代表提出的《關于加強鄉鎮農家樂食品衛生工作的建議》進行了重點督辦……
自2007年以來,長興縣每年都舉辦“農家樂菜肴大賽”,從切菜、配料、攪拌,到燒炒、蒸煮,眾多農家樂烹飪高手競相展示拿手絕活。湯汁濃厚的“金沙紫筍雞”,回味無窮的“五谷農香”、“竹筒扎肉”,口感清新的“竹林山寶”、“特色魚餅”……富有地方特色的食材原料,經過農家大廚們的精心烹制,演變成了一道道美味佳肴,其中多道農家菜更在省級農家菜大賽中喜獲殊榮,令長興的農家樂聲名遠播,慕名前來的游客也越來越多。
一直為此大力呼吁的縣人大代表看在眼里,樂在心頭。可“木家莊”的老板娘徐秀琴卻有些高興不起來,“小時候,出門就是青山綠水,可現在,很多河塘小溪都沒水了。只有環境好了,農家樂才能持續發展。”
“你們看,農家樂的垃圾處理都很隨意,排放的污水基本沒經過處理,就直接排到溪溝里啦!”在山清水秀的顧渚村生活了大半輩子的楊大伯,對著漸漸干涸甚至發臭的小溪直搖頭嘆息。
2011年,縣人大常委會組織部分代表對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情況開展視察時,再次針對“分散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池實際處理效果有限“等實際問題,提出了“要認真研究農家樂和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有效模式,切實提高污水處理率”的建議。
針對縣人大常委會提出的意見,長興縣政府痛下決心,多管齊下,狠抓農家樂環境整治。2012年7月,長興縣政府成立了水口鄉農家樂整治提升領導小組,組織召開了全縣農家樂整治提升工作動員大會,開始了一場歷時4個月的集中整治。其間,共關停不合格農家樂12家,在顧渚村羅家和原舊岕分別建設了日處理量300噸、150噸的太陽能微動力生態污水處理系統2座,極大地減少了農村生活污水的排放。同時,又規劃啟動了顧渚風景區農村污水管網工程建設,有效減少了金沙澗的水體污染。
走在蜿蜒曲折的顧水公路上,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整齊劃一的標牌,寬闊整潔的馬路,以及美觀大方的農家大院。
在縣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會近10年的持續關注下,長興縣水口鄉的整體環境煥然一新,各類農家樂的食品衛生、環境衛生和污水排放都嚴格按照有關標準執行,并接受衛生部門的定期和不定期檢查。與此同時,還實現了證照、制度、量化分級公示牌統一上墻;餐具消毒、保潔設施統一配備;工作衣帽、口罩統一佩戴的“三個統一”。
2013年1月,長興縣獲評國家首批餐飲服務示范縣,全省獲此殊榮的僅2個縣(市、區)。
多年的努力終于有了回報,但食品安全監管一刻不容松懈。去年10月,縣人大常委會再次組織部分常委會組成人員、人大代表和新聞媒體,對幾家農家樂的食品安全和環境衛生情況進行了暗訪。
“我們這里可以開發票,都比較正規,所以回頭客很多,生意一直不錯。”經過整治和星級評定,已獲得省三星級的“顧渚山農家樂”老板鄭水祥談到這兒,已樂得合不上嘴,“為了吸引更多的客人,大家都在增加服務設施,建停車場,增設釣魚項目等等”。
在水口鄉農家樂協會會長鄭本良開辦的吉祥屋農家樂,來自上海徐匯區的76歲老人徐查根樂呵呵地說:“這里山好,水好,空氣好,吃得干凈,包食宿才每月1800元左右,很實惠。”他說,這已是他選擇在那里避暑的第4個年頭了,為此他還和鄭本良交上了朋友。
再走進一些農家樂的廚房,雖然環境方面已經有了較大改觀,但葷素原材料混放、調料品擺放較為凌亂等問題依然存在。為此,有關部門又馬上提出了一系列農家樂廚房規范化建設要求。
在2014年1月召開的縣人代會上,縣人大常委會表示,今年將繼續跟蹤監督食品安全工作,農家樂的食品安全仍將作為其中一項重要內容。
據統計,截至2014年3月,長興縣已有各類農家樂354家,其中省五星級農家樂3家,省四星級農家樂9家,省三星級農家樂34家。以“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干農家活、享農家樂”為主要內容的農家樂鄉村旅游,已成為水口鄉的特色項目,更是長興縣旅游發展的一塊“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