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金奎
他是寧波市江北區年齡最大的區人大代表,出了名的“建議大戶”,承辦單位眼里的“倔老頭”,選民心目中的“熱心腸”。他叫宋錫炯,現已年過七旬,是江北區第七屆、八屆、九屆、十屆人大代表。
宋錫炯雖已退休,但作為連任四屆的“元老”級人大代表,他替民代言的熱情絲毫未減退,始終以實際行動踐行著當選之初向選民作出的承諾,真正做到“退休不褪色”。

每月兩個半天的代表接待室“坐診”時間,宋錫炯從不缺席。(右二為宋錫炯)
宋錫炯是江北區人大代表中有名的“一根筋”,是很多承辦單位眼里的“倔老頭”,只要是事關群眾的事,他不僅敢于代言,還敢于較真。熟悉宋錫炯的人都知道,只要是他盯上的事,想逃都逃不了,很多“老大難”問題在他手里都變得不再難了。為此,他也沒少讓承辦單位“下不了臺”,沒少讓有關領導“丟了臉面”。
江北區慈城鎮西北方向有一條不起眼的泥路,可它卻是沿線村民通往浮碧山的主要通道,山上的毛竹、林果都得通過這條路運出來。慈城作為一座古城,旅游開發力度很大,來慈湖景區旅游的游客也越來越多。瞧著這條“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腳泥”的泥路,當地群眾怨聲載道。
為此,江北區不少代表曾多次提過關于改建這條路的建議,可由于道路改建需要對部分路段進行拆遷,再加上道路建設主體間互相扯皮和資金落實難等原因,使改建計劃一再擱置。面對這種代表提了又提,計劃改了又改,就是遲遲不見開工的僵局,當地百姓頗有微詞。
得知此事后,老宋幾次趕赴實地踏勘道路狀況,并在一次代表約見活動中“倔”了起來。他要求政府主動承擔責任,不再糾結于這條道路的改建主體和拆遷條件,要果斷調整思路,把道路改建方案調整為道路大修方案,并排出時間表,現場承諾開工時間。同時,他建議鎮政府先墊付大修資金,待工程結束后再協調落實資金分擔問題。
正是老宋這番“不留情面”的發言,讓當地政府不得不當場承諾“馬上辦”。為了讓承諾“落地”,自那以后,老宋又堅持跟蹤監督這條道路的大修方案論證和施工過程,時不時地去工地轉轉,看看施工進度、工程質量怎么樣,看看標識線、標志牌設置得合不合理,再聽聽沿線百姓還有些什么反映,力促政府將這條瀝青路修成一條民心路。
一個月之后,這條寬敞平坦的瀝青路終于通車了,沿線村民難掩喜悅之情,再也不用擔心浮碧山上的毛竹和林果下不了山。而對于那些慕名而來的游客們,雖然不知道這條瀝青路背后的故事,也不會知道老宋是誰,可他們在欣賞“四季風光三月花,慈湖麗景斗春華”的慈湖美景時,再也不會因為道路泥濘坑洼掃了興致。
這就是老宋,凡事如果讓他碰上了,沒個說法肯定過不了他這道坎兒。老宋這“一根筋”的性格,也給他惹來了不少麻煩,不過他并不在意,他說只要選民認可了、滿意了就行,“個人得失算什么,我本來就是一個普通的退休老頭兒”。
老宋是建議大王,但他知道提建議并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有些非常規的問題,就得用非常規的辦法去解決。
2010年上半年,因醫療體制改革和醫院運營等原因,慈城有著百年歷史的保黎醫院被寧波市第二醫院兼并,給當地群眾就醫帶來了很大不便,尤其是老年人,抵觸情緒十分強烈。雖然,寧波市衛生部門表示,保黎醫院仍保留部分門診,且市二醫院、市婦兒醫院為保黎醫院開通住院綠色通道,可慈城距離這兩家市級醫院有數公里遠,且沒有直達公交,當地群眾前往就醫確有不便。
恰在當時,又發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事件:一位老人不慎跌倒,因無法及時入院搶救,最后成了植物人。該事件在當時猶如一個“火藥桶”,老人們憤怒的情緒一觸即發。對此,老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因為這事既等不到人代會,也不是江北區所能解決得了的。為此,他馬上以一位老代表的身份,給寧波市人大常委會寫了一封“求救”信,提出了要求盡快開通慈城至市二醫院的公交線路等意見,引起了市領導的高度重視。
結果,僅個把月時間,有關部門便開通了慈城直達市二醫院、途徑市九醫院的26路公交車。就這樣,這個在大家看來“挺難”的事,竟破天荒地得到了快速解決,開創了市公交班線開通的最短時間記錄。
也許,它只是一條普通的公交線,但其中卻飽含著老宋對群眾的濃濃情意和對人大代表責任的擔當。直到現在,老宋的這一做法仍被許多代表和百姓津津樂道。
由于老宋的“倔”脾氣和“一根筋”,個別承辦單位拿其當“釘子戶”,可選民們卻很喜歡他的“倔”,都愿意跟他拉家常、交心窩子,愿意請他處理東家長西家短的小事情,心甘情愿地做他的民情“臥底”。“有解決不了的事兒找老宋”,已成了江北區慈城百姓的口頭禪。
事實上,也正是選民對他的信任,才成就了老宋“建議大王”的美譽。
在江北區九屆人大一次會議上,老宋按照慈城、洪塘、莊橋等地群眾的要求,提出了“關于實現寧慈公路壓賽至觀莊路段亮化的建議”。可交辦該建議后,承辦單位卻向老宋答復:由于過了項目申報期限,該項目已無法實施。得到這一答復后,老宋并沒有放棄,同年10月,他又寫信給交通部門,建議他們把寧慈公路亮化工程列入下一年度的交通安保工程。在第二年人代會上,他再次就此提交了相關建議。可喜的是,他的建議終于引起了區政府的關注和重視,該路段的亮化工程被列入區政府當年度五項實事工程之一,并得到了順利實施。
20余年來,老宋在人代會或閉會期間共提交建議、批評和意見146件,力促一大批民生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比如,在江北區八屆人大二次會議上,根據慈城鎮安置小區“慈湖人家”廣大住戶的意見,他向大會提交了《關于建立慈湖人家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建議,受到區、鎮兩級政府職能部門的高度重視。現如今,一座寬敞明亮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已正式投入運行,為該社區居民提供了良好的服務,贏得了“慈湖人家”住戶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