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永康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出現了一些與以往不同的特征,經濟發展的內在機理發生了重大變化。我們應準確把握當前發展所處階段與面臨形勢,特別是結合本地產業結構、社會管理、生態環境及百姓訴求等多方考量,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風險意識和危機意識,追求有質量、有效益、利民生、護生態的發展速度,把經濟增速放緩帶來的阻力轉化為動力,“二次出發”,創新驅動,爭創新優勢、匯聚新動力,全面打造永康經濟社會發展“升級版”。
永康是“中國五金之都”、“中國門都”、“中國口杯之都”、“中國休閑運動車之都”、“中國家居清潔工具之都”、“中國電動工具之都”,全省工業20強試點縣之一,我省唯一跨區域、跨行業“雙跨”產業集群永(康)武(義)縉(云)五金產業集群核心區。2012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已達392.1億元,人均GDP達到6.78萬元;按同期匯率計算,已越過1萬美元這一重要的關口,達到了中等發達程度,也早已超過全國全面小康社會人均GDP2.8萬元的要求。
發展到今天,永康的發展面臨著資源要素瓶頸制約、科技創新動力不足、高端人才引進難度較大、產業核心競爭力不強、環境污染不同程度存在、民生問題較多凸現等諸多瓶頸制約。但是,只要我們有“二次出發”的勇氣和信心,積極尋找新優勢、匯聚新動力,通過創新驅動,改革推動,就能盡快度過這一陣痛期。屆時,展現麗州大地的將是藍天白云、山清水秀、經濟繁榮、百姓安康、社會和諧的美好前景。

困難和挑戰既是壓力,更是動力。“二次出發”必須爭創新優勢、匯聚新動力。新優勢、新動力在哪里?可以概括為“六個動”:改革推動、創新驅動、市場拉動、產業聯動、平臺互動、人文帶動。
改革推動,爭取制度新紅利。專家分析,要進一步通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釋放市場自動調節的能量,促進經濟轉到消費導向的增長軌道。可以預見,落后的體制機制將進一步打破,固化的利益將進一步調整,必然會產生制度新紅利,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動力。浙中城市群是我省繼杭州灣城市群、溫臺城市群之后的第三個城市群,是我省新的經濟增長點;永康五金產業是浙中城市群與永(康)武(義)縉(云)五金產業集群的重點支柱產業。要進一步破除縣域經濟的路徑依賴,依靠深化城市群和產業集群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統籌規劃,融合發展,扎實推進縣域經濟向更高層次的新型城市經濟和都市圈經濟邁進。
創新驅動,構建發展新模式。對以傳統型工業為主體的工業較發達縣市來說,只有構建創新驅動這一新模式,才能增添升級發展的強勁動力。要不斷加大企業技改力度,花大力氣、下真功夫抓企業技改、抓新興產業的培養。新興產業在永康已經初露端倪。永康的高新技術產品已經涉及眾多領域,包括軍工領域。永康未來的發展同樣由新興產業來決定。抓投入、抓技改、抓人才,還有抓項目、抓平臺,創新驅動要素就能形成,創新驅動新的發展模式也就能盡快建立起來。
市場拉動,拓展消費新領域。從國內來看,國家大力實施城鎮化戰略,力求進一步打開國內投資消費新領域。研究表明,每增加一個城市人口,可以帶動城鎮固定資產投資50萬元;一個農民轉化為市民,可以拉動住房、醫療、教育等消費10萬元以上。就永康來說,現有35萬多農村從業人員中,按80%計算,就有28.6萬農民已經從事工業、建筑業,如果把這部分農民轉移到城鎮,消費拉動作用不可估量。新型城鎮化還內在地要求我們加快產城聯動,依靠產業經濟的發展、支撐優勢,提升城鎮化質量,同時,通過城鎮化質量的提升,為新型工業化發展提供新的條件與空間。
產業聯動,創造競爭新優勢。永康目前有1.3萬家五金生產企業、489家規上企業、51家無區域集團、850家冠省名企業,許多五金產品在國內市場占據半壁江山,有的占有率在90%以上,從事五金產業人數超過40萬。四五十萬產業工人集中在1000多點平方公里土地上生產出上萬種五金產品,這在國內是絕無僅有的。隨著科技創新力度的加大,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汽車及配套零部件、以現代農業機械為主的裝備制造、以傳統五金提升的現代五金,這“三大支柱產業”吸納了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能源。永康規上工業對產業集群輻射區域的帶動支撐作用更加明顯。要努力把二產進一步做實做強,并把一、三產帶動起來,大力培育和發展現代服務業,以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使產業聯動的優勢進一步有效發揮。

豐收的喜悅
平臺互動,強化服務新功能。繼續推進工業發展平臺、科技創新平臺、市場提升平臺、金融服務平臺、網絡服務平臺、物流服務平臺、設計與產業發展研究平臺等各種平臺的建設、整合、提升,為“二次出發”提供強大支撐。經濟開發區不斷轉型提升;浙商回歸創業創新園、中國南方農機產業園開發建設穩步推進;生產力促進中心、創意設計中心不斷發揮作用;總部中心四期將打造永商回歸創業創新中心、金融服務中心、工業設計中心、投資創業中心;科技五金城將積極探索“電商換市”新路子,大力發展會展經濟;全國所有省區省會城市的永康商會也在摩拳擦掌、謀劃為家鄉“二次出發”助力;全省縣級首家特色產業研究機構浙江區域特色產業研究中心在我市助推轉型提升。
人文帶動,積蓄發展新能量。南宋的思想家、哲學家陳亮“農商并舉、義利雙行”思想,成為永康五金工業發展的重要文化動力。改革開放以來,“創一代”靠的是“千山萬水、千辛萬苦、千家萬戶、千言萬語”,利用賣方市場、生產銷售五金產品,功不可沒。如今在永康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我們“二次出發”,除了擁有已經經歷風雨、經受考驗的“創一代”企業家的堅守和執著,更可喜的是成長起來了一批視野更開闊、思維更活躍、目標更高遠的“創二代”。“創二代”在永康激流勇進、風生水起、走向國際,逐漸成為規上工業企業的中堅力量,這是我們全面升級的強大動力與寶貴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