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鳳
下班前,我通知辦公室的王姐下周一和我一起去廣州出差,沒想到她又一次以家里有事走不開為借口,推辭單位的工作安排。
想起年后的這幾次出差,她不是說父母身體不好需要照顧,就是說晚上愛人不在家孩子沒人照顧走不開。對她這些理由我感覺非常納悶,因為以前她從沒有因為家庭原因而耽誤過工作,于是周六我忍不住單獨找她問個究竟。
面對我的一再追問,她終于告訴我說,因為最近只要一聽到“出差”兩個字她就會莫名地心慌害怕,害怕自己會遭遇各種不測。
原來她前些日子非常關注“馬航失聯”事件,飛機的久無下落讓她覺得寢食不安:過馬路時怕被車撞,乘電梯擔心下墜,看到飛機擔心會掉下來……
每天早上她睜開眼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網搜索有關馬航事件的新聞,每次看到飛機仍沒有下落的消息,她的擔憂就會加劇,并開始產生各種不好猜測,以至于最近她經常焦躁不安、憤怒,還不思飲食、失眠,甚至感覺胸悶,心跳加速,呼吸困難。
我知道今年3月8日馬航客機失聯后因為長時間沒有下落,加上各種消息在社交網絡紛傳后又一次次被否認,讓人們的心也隨之起起落落。其實我也和所有人一樣每天都關注事件的發展動態,也一直在心里默默地為那些失蹤的旅客祈禱,甚至也會一想起來就為之揪心,但沒想到王姐的“馬航焦慮癥”會如此嚴重,以至于“草木皆兵”到不敢出差的程度。
看王姐如此的痛苦,我非常擔心,于是打電話給做心理咨詢的好友藍沁,詢問怎樣才能讓王姐不再如此焦慮,回歸正常人的生活。
藍沁告訴我,王姐的情況按古人的話來說純屬“杞人憂天”,按現代的醫學角度來講屬于焦慮障礙的一種。其發病根源主要在于現在人們平時工作節奏快,社會競爭加劇,而公共安全事件其實只是一種外在誘因。因為最近發生的公共安全事件,雖然很容易誘發公眾廣泛性焦慮,但這些影響對絕大部分人來說會逐漸消失,只有一小部分情緒敏感、心理耐受力比較弱的人,才會產生焦慮癥。
對王姐,藍沁建議她通過瑜伽、旅游等來放松自己的心情,并且不要有過多的擔心和自責。因為這種不安全感不是病理性的,而是一種與現實相匹配的、正常的心理反應。只要以后面對一些不良信息時注意有意識地保護自己,避免過多接觸那些尚未得到確認的消息,讓自己不要過度沉溺其中就會慢慢變好。
最后,藍沁說,對于焦慮癥,最好的治療辦法就是尋求專業的心理援助,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打開心結,徹底告別焦慮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