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濟南自開商埠
5月,北洋大臣袁世凱、山東巡撫周馥,以濟南城外為膠濟、津鎮兩鐵路交接之區,地勢扼要,商貨轉運便利,會同奏請“在濟南城外自開口岸,以期中外咸受利益”,同時將膠濟鐵路沿線之濰縣、周村一并開作商埠,作為濟南分關,統歸濟南商埠案內辦理。5月24日清政府允準。當年勘定商埠界址:“濟南西關外膠濟鐵路迤南,東起十王殿(今館驛街西口),西至北大槐樹村,南沿長清大道,北以鐵路為限,計東西不足五里,南北約可二里,共地四千余畝”。
農歷七月濟南商埠總局設立,負責管理濟南商埠界址內工程建筑、房地產、工商行政、稅務、治安等事務。在濰縣、周村設立分局,兼理兩地商埠事務。
濟南的自行開埠同此前青島、煙臺等地的被迫開埠性質不同,它在行政管理、市政建設、司法等方面具有獨立主權,并明確規定了涉及郵政、電報、電話的事宜均由國人擔任。“我國商埠之設,大抵由于各國之要求,故恒聽命于人,為所牽制,從未有中國自倡之而使人聽命于我者,有之自山東始。”
膠濟鐵路全線通車
6月1日,青島至濟南的膠濟鐵路建成全線通車。
這是山東第一條鐵路,貫穿山東腹地,對山東政治經濟等各方面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晚清山東歷史上重要事件之一。1898年3月,德國借“巨野教案”,取得了膠濟鐵路的修造權。9月,膠濟鐵路在青島正式開工。膠濟鐵路干線全長395.2公里,共耗修建費5290余萬馬克。支線長45.7公里。
電影來濟,自行車大興而漲價
1904年,電影傳入濟南。法國人攜帶影片和放映機來濟南“聞善茶園”(位于鐘樓寺街)進行試驗映出。片名是《英特大戰》和《日兵大操》,都是無聲的。同年,德國人在濟南經三路緯二路建立了濟南歷史上第一家電影院——“小廣寒”(解放后曾改名為小明星電影院)。
這年,自行車在濟南由于銷量大增而漲價。“歷下各街,坐腳踏車者絡繹不絕,車價為之驟漲。”自行車輸入之初,曾被視為文明的象征。當自行車還是稀有之物時,曾發生過一起狗吠自行車的小事,“初六晨,有某氏騎腳踏車……經過,群狗奔吠,將某氏之衣咬破,車亦碰損,大窘而下。”對新事物極為敏感的《大公報》遂有感而發,以狗吠自行車指罵頑固派排拒新事物。
青島港貿易額1330.92萬海關兩
3月,青島建成大港第一碼頭北岸5個泊位,膠濟鐵路和港口專用鐵路相接。4月9日,嶗山南石屋村生員宮中棲,反抗德國人統治未果,憤然自縊,膠澳城鄉及各界人士吊唁者甚眾。7月德膠澳總督宣布禁止使用日本及朝鮮銅幣、銀幣。本年青島港的貿易額為1330.92萬海關兩,在華北5港(天津、大連、牛莊、煙臺、青島)中居第5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