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進一
千里夾擊“Q騙”窩
文/趙進一
眾所周知,電信詐騙的一大特征就是作案地與涉案地不在同一個地區,兩地相隔千里萬里,施騙人電話里一番鬼話就能使受騙人著魔似的乖乖把血汗錢匯入惡魔口袋里,對公民(共)財產安全的危害之烈,莫此為甚。
不過,電信詐騙犯罪分子也明白,他們運用了近20年的老套路(諸如“中獎”、 “洗錢”、“偷稅”、“電話欠費”等等)已越來越不管用了。這些年來,在公安機關嚴厲打擊下,犯罪分子不斷運用高科技更換犯罪手段逃避打擊。其中,用盜竊來的QQ號實施電信詐騙(俗稱“Q騙”)活動就是目前最“時髦”的一種。
自去年起,揚威蘇浙的江蘇無錫公安鐵軍創新偵查模式,馳騁千里,直搗“Q騙”老巢,與“Q騙”犯罪分子展開面對面的殊死較量……
大家知道,QQ通過文字“聊天”,這就產生了一個漏洞——只要得知某人的QQ號,就可冒充某人同其親朋好友“聊天”。在“聊天”時,只要不通過語音聯系,對方就不會覺察到。無孔不入的犯罪分子正是鉆了這個空子。
人到中年的朱女士每天晚上都要通過QQ網絡與在國外留學的女兒聯系。平時,母女倆習慣于通過文字聊天。2012年盛夏的一天晚上,朱女士剛打開電腦,就看見寶貝女兒的QQ頭像在閃動,頭像下面有一行字:“媽媽:我想報一個培訓班,需10萬元培訓費,你趕緊把錢匯過來吧!這是培訓班專用賬號,你直接把錢打進去就行……”朱女士正想與“女兒”再聊聊,“女兒”卻說今天太忙太累要睡覺,她囑咐媽媽“不要忘記打了錢后在QQ上留言”。
一直對女兒百依百順的朱女士沒有絲毫懷疑,馬上從網上把錢匯進了這個賬號,然后給“女兒”留了言。
第二天,“女兒”上線后告訴媽媽,錢已收到,報名費已交。同時,她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同學間一直舉辦‘派對’,大家輪流做東。這回輪到我了,急需15萬元,媽媽你盡快把錢打過來吧。”一直為女兒留學省吃儉用的朱女士對這筆巨資有些力不從心,就向“女兒”說了自己的難處,不料,“女兒”發了火,說:“我參加多次‘派對’,花的都是人家的錢,現在輪到我了,卻做縮頭烏龜,以后叫我怎么做人啊?”沒辦法,朱女士只得東挪西借,把錢匯了過去。
豈料第三天,“女兒”又找了個理由向媽媽要錢,此時朱女士才覺得有些不對勁,于是直接撥通女兒的電話,問這樣連續要大筆的錢款究竟是怎么回事。不料女兒說近階段因為忙,一直沒上過網,更不要說向老媽要錢了。朱女士這才恍然大悟,自己這是中了犯罪分子的圈套了……
比起朱女士來,老王可“聰明”多了,但最終還是沒能逃脫犯罪分子的算計——老王的獨生子也在國外求學。為方便兒子的生活,老王出資讓兒子在當地買了一輛小車。他萬萬沒想到,犯罪分子就根據這一信息,設計了一個圈套讓老王鉆了進去。
一天,老王接到一位與兒子同在國外的“親戚”的短信(語音通話就沒法冒充“親戚”了)稱:“你兒子不小心把手機掉進抽水馬桶里了,無法與你通電話(這是犯罪分子所作的‘鋪墊’,沒手機就不必用語音通話),只得委托我轉告你,你快打開QQ,兒子有急事找你。”
老王打開電腦,果見屏幕上兒子頭像閃閃。“父子倆”聯系上后,“兒子”告訴父親,自己出車禍撞了人,急需30萬元賠償款……聽說要這么大一筆款子,警惕性頗高的老王便要與兒子語音通話。不過幾秒鐘,幾行字就飛快地呈現在視頻上:“你怎么連自己的兒子也不相信啦?我在火里,你卻在水里,你還是我的老爸么?外國人是最講究時效的,過了規定的時效,我就要‘進去’了,現在我心急慌忙的,到哪去弄手機啊……”一席話,把老王搞得暈暈乎乎,心疼兒子的他立馬把30萬元錢匯了過去。匯款后,他情不自禁地打電話給兒子,沒想到電話一撥就通了,說起“車禍賠款”一事,兒子是一頭霧水,老王這才知道自己中了“槍”,于是連忙報警……
頭像閃閃,陷阱深深。電信詐騙犯罪分子還想方設法購得企業老板的QQ號,然后趁老板外出之機,冒充老板向會計要錢,動輒數十萬、數百萬元。老板在外,急需用錢是很自然的事,會計往往深信不疑。2013年,無錫市共發生QQ盜號詐騙案件700多起,涉案總金額高達千余萬元。
此類犯罪活動事涉民生,案值巨大,影響社會穩定,擾亂社會治安秩序,無錫警方下決心不惜一切代價重創之。
前期偵查發現,犯罪分子的作案地、活動地、落腳地多集中在同一個地區:廣西南寧賓陽縣,而涉案地卻輻射全國。在無錫,則各區縣均有此類案件發生。
對這種犯罪活動如何進行有力的打擊?按照原有模式,就是發生一起,打擊一起,警方派員到千里之外的作案地進行專案偵查。而犯罪分子卻是輕點鼠標,輕松作案;警方疲于奔命,且見效不大。無錫警方決定改變作戰模式。從2013年6月起,實行“駐點偵查”,即由市局刑偵牽頭,多警種聯動,各縣(市)公安局參戰,分批輪換,派遣“前方偵查工作組(以下簡稱工作組)”,奔赴電信詐騙犯罪分子所在地,與當地警方協作,長期駐守“守株待兔”。前方(作案地)與后方(涉案地)聯動,統籌合作——后方接報案件以后,立即對案件進行初查:第一時間采集詐騙網絡、QQ號碼、銀行卡號等核心信息;查清被騙資金流向、取款地點、被盜QQ號登錄地址,“應采盡采,應查盡查”,然后提交市局分局刑偵部門研究匯總串并;最后將串并案線索批量快速轉遞給前方。工作組對上述線索進行梳理,開展專線調查,如取款監控查調等專項查證工作,鎖定犯罪嫌疑人后,選擇時機實施抓捕行動……
謀劃極其周密,實施起來卻是不易——工作組經過一段時間偵查,發現犯罪分子有很強的反偵查伎倆,一般不連續登錄網絡,作案成功后往往會在消失一段時間,待“風聲”過后再繼續作案;另外,他們多藏身在外人難以進入而他們自己容易逃逸的小山村或地形復雜的“城中村”內,并有專人望風,稍有風吹草動,立即逃跑,有的還經常更換落腳地,極大地增加了追蹤和抓捕的難度。
在賓陽等詐騙高危地區,類似網絡詐騙已形成一條產業鏈——有的專售盜號工具和網址,有的專售銀行卡和手機號,有的專門實施詐騙,有的負責取款分成,有的負責提供信息。此類騙子做賊心虛,反偵查意識特別強,工作組即使化裝偵查,也遭遇駕駛摩托車的可疑人員長時間跟蹤……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工作組在調查分析朱女士一案中的網絡地址等有關核心信息后,各條線索漸漸匯攏,明確指向南寧市區,也就是說犯罪嫌疑人就在南寧市區。
接下來就是要鎖定他們的具體作案位置和藏身之地。這是極為枯燥的一個階段,偵查員面對的是海量的監控畫面和網上數據關聯信息,要一秒不停地眼不錯珠地死死地盯著熒屏,不厭其煩地將其比對篩選,哪怕有一點點的遺漏,都有可能讓犯罪分子逃之夭夭。
監控畫面不是連續的,有時會因畫面模糊或路面的轉換而突然中斷,遇到這種情況時,就要想辦法把下面的監控畫面連接起來……白天黑夜連軸轉,把這伙人實施詐騙的路線圖和每一步軌跡終于逐步勾勒了出來,對犯罪嫌疑人的組成人員、作案藏身之處(南寧市興寧區某村一出租屋)摸得一清二楚。
2013年12月27日下午四時三十分,抓捕犯罪嫌疑人的時機終于成熟。已在村委會辦公室對面小區里守候伏擊三天三夜的九名偵查員突然從隱蔽處現身,悄悄接近一間出租房后在門口守定,當地民警以查戶籍為名叫開了門,眾人一擁而入,大喝一聲:“警察,不許動!”
兩名正在網上實施QQ盜號詐騙的青年愣神間束手就擒。出租屋就一間,里面是一張雙人床和一只壁櫥,桌子上擺著兩臺筆記本電腦、幾張無線上網卡和銀行卡以及盜取的QQ群號、詐騙對話劇本、代理IP地址等,還有塞滿煙頭的煙灰缸。兩名蓬頭垢面的青年服從命令抱著頭蹲在地上,一臉驚恐的樣子。后經工作組核實,這兩名犯罪嫌疑人正是針對朱女士作案的宮某和江某。
對QQ盜號詐騙這類高科技網絡犯罪而言,現場證據的提取與固定有著特殊的重要性,這是能否將犯罪分子繩之以法的關鍵所在。所以,偵查員當場在現場收繳的筆記本電腦里提取到該兩嫌疑人對朱女士實施QQ詐騙的IP地址等重要證據,兩嫌疑人頓時啞口無言。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取證民警從宮某的背包里發現了一張刑事拘留通知書,那是安徽警方發出的。原來,一個多月前,宮某的哥哥因QQ盜號電信詐騙在安徽落網,警方依法通知家屬,這份通知書就落到宮某手中。令宮某沒想到的是,現在他自己竟也在同樣性質的刑拘通知書上簽字畫押……
由于宮某、江某的藏身之地在市區的“城中村”內,地形不是很復雜,所以抓捕他們的危險性相對小一些,但大多數“Q仔”(當地對QQ盜號詐騙者的俗稱)都分布于偏僻的山溝溝里,要抓捕他們就要艱巨、危險得多了。
賓陽地處東北方,群山環抱,房屋多是依山而筑,層疊錯落,高低不一;道路彎彎曲曲,蜿蜒崎嶇,狹窄難行。村落與村落間的距離動不動就是幾十公里,好多村落汽車無法進入,只能靠步行,給抓捕帶來很大的麻煩。
更麻煩的是,犯罪團伙成員構成不是松散型的,而是相對固定。他們同村同姓,不是親友就是同學,抱團作案,互相庇護,在一些“Q仔”集中的村落,不但會在進村的山路上設置重重障礙,還有專人在路邊放哨,一見陌生人進村,就通風(有的還以敲鑼打鼓的方式)報信,抓捕行動由此落空;有時僥幸抓捕成功,但民警將犯罪嫌疑人押解出村時會遭到同伙圍攻,如無當地警方緊急支援,就難以脫身。另外,“Q仔”團伙經常會銷毀罪證或轉移作案地點,逃避打擊,要想將一個團伙人贓俱獲進而一網打盡,絕非易事。所以,抓捕取證時必須行動迅速,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動作慢半拍,“Q仔”就會銷毀證據,并逃之夭夭。
為了提高抓捕效率,工作組采用多種方法——在當地警方的協助下,化裝偵查抓捕,必要時組成數十人的抓捕行動隊,到村口后,先期控制放哨人,然后對目標快速出手,一旦成功,快速撤離現場;除了“大兵團作戰”,更多的時候是設法“引蛇出洞”,減少風險。有一個同村同姓的九人犯罪團伙,在進村山路上設置障礙,抓捕困難,一時難以得手,工作組根據這伙人的特點分析,斷定他們不會一直憋在村子里,總有出來的一天,于是就以外松內緊的方式麻痹他們的神經,耐心等候戰機。
一個多月后的7月20日,這伙人果然按捺不住了,突然竄至南寧市區租房作案。在南寧警方的配合下,工作組閃電出擊,將出租房團團包圍,將九名“Q仔”悉數抓獲,當場繳獲作案用筆記本電腦五臺及大量銀行卡、無線網卡等。這個犯罪團伙交代,從5月至7月,他們在盜取QQ號以后,冒充親友等與QQ號機主的親屬聯系,以“代繳培訓費”等幌子詐騙10多起,騙得30多萬元,受害人分布在江蘇、浙江、江西等地,他們本想再“大干一場”,哪知這么快就被“一鍋端”了……
就在如此艱難的條件下,自去年6月以來,無錫公安鐵軍跨省近敵作戰,一舉打掉詐騙犯罪集團22個,抓獲犯罪成員66名,搗毀詐騙犯罪窩點21個,繳獲大批作案工具,破獲、核查案件400余起,沉重打擊了電信詐騙犯罪集團的囂張氣焰,打出了鐵軍聲威。現在,一些電信詐騙犯罪團伙在選擇作案目標時,已經開始有意識地避開無錫……
打擊電信詐騙犯罪活動是一項親民行動,所以將犯罪分子抓捕到案以后的第一要事就是追贓:讓犯罪分子把從老百姓那兒騙去的血汗錢“吐”出來,這可是受害人引頸以待的大事。然而,追贓卻是比抓捕工作艱難得多的事——詐騙犯罪團伙分工極其細致,一旦詐騙成功,受害人的錢款一到賬,按照犯罪團伙預先設置的程序,錢款立即就會通過網銀層層轉賬,專門負責取款的人員就會分頭行動,到ATM機把款取走,大筆錢款被化整為零,流向難查,所以,作案人雖然被抓捕歸案,但錢款并不在他手中,因為沒經過犯罪團伙內部“分紅”,錢款一時三刻到不了他的賬上。更何況,當犯罪集團得知其被公安機關所控制,就更不會把錢分給他了。所以,案后的追贓挽損工作實在太難……
對此,無錫警方的態度非常明確:只要關乎民生的事,再難也得辦,要想方設法把受害人的損失減少到最低的程度。為此,無錫警方通過三條渠道挖潛追贓——當場繳獲,盡快發還受害人,此其一;敦促犯罪嫌疑人家屬積極退贓,以求寬大處理,此其二(此條效果很好,獲得大多數家屬支持。如去年9月,詐騙40萬元的陳某某到案后,立即將已經到手的10萬元先期退還,余款暫用汽車抵押);其三,新案一發生,即快速反應,趁犯罪分子未及將資金全部轉走之際,采用連續三次輸錯密碼等方式凍結其資金卡,使犯罪分子無法繼續取款,如今年1月30日,犯罪分子盜用某公司老板的QQ號,從該公司會計處騙匯110萬元,警方接報后在第一時間內查資金卡,發現尚有60萬元未及被取走,立即趕至開卡地合肥,“速凍”了這筆款子……
愛民心切的無錫鐵軍,短短一年中,在馳騁千里,轉戰南北之余,苦心孤詣地追贓300余萬元,發還群眾,這是何等不易的事啊!
編輯:張同舟 luara010203@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