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什么時候,城市中的我們再也看不到璀璨星空;不知什么時候,曾經的藍天白云也變成了一件奢侈品;不知什么時候,街道上的行人臉上,多了一個個形狀各異的口罩。
灰蒙蒙的霧霾籠罩大地,影響的已不僅僅是人們的健康,其在更深層面也影響了國家的經濟發展腳步。4月22日公布的《2014年美國企業在中國白皮書》中顯示,幾乎一半的受訪企業表示由于空氣質量問題,中國已非外資首選地。
盡管如此,但利好消息卻在兩天后的4月24日到來。被外界稱為史上最嚴《環保法》修訂草案通過人大表決,將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實行。其中,法案首次將生態保護紅線寫入法律,并規定了對污染企業實現罰款上不封頂政策。
其實,對當今中國,單憑法治大棒治理霧霾未必成效顯著,以產業變革為發展模式,依靠科技創新為治理手段,已漸漸成為當下中國在治理霧霾等全球性問題的突破口。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只有當法治管控、政府監督、科技創新、產業變革等多個方向形成合力,霧霾才能被真正有效治理。
回過頭來看,環保法修訂草案的出臺可謂是治理霧霾的第一步,彰顯了政府以立法形式建設“美麗中國”的決心,也揭開了新一輪經濟發展的序幕,而往后,政府如何以霧霾治理為切入點解決更多的生態問題,值得我們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