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萍
驚魂之門
文/劉萍
家住上海寶山區的何先生欲經營一家奶茶店,因為店面只有10平方米,何先生一直盤算如何裝修才能讓店面看起來既美觀又寬敞。經過多方取經,何先生發現用玻璃做拉門可以使店面顯得寬敞明亮。于是,便找到一家專門安裝玻璃門的店面進行咨詢。
“老板,我打算做個玻璃門,你看用哪種玻璃最安全啊?”
“那肯定是鋼化玻璃啦,安全耐用而且價格公道。”老板笑嘻嘻地迎上來。
“一定要保證安全!”
“放心,這種鋼化玻璃是所有玻璃當中最安全的,哪怕你整個人踩在上面都不會有任何問題。很多人都用這種鋼化玻璃做拉門,質量絕對沒問題。”
聽了玻璃店老板的話,何先生滿意地訂了兩塊玻璃,玻璃店老板為了表示誠意,還親自帶著玻璃來為何先生的奶茶店進行安裝。
玻璃門安裝好一個月后何先生的奶茶店開張了,何先生正喜氣洋洋地做著老板,可是誰也沒想到意外卻發生了......
“嘣……嘩啦啦……”隨著一聲巨響,奶茶店門上的玻璃在沒有任何外力作用的情況下突然爆裂,一塊塊玻璃像一個個刀片掉落下來。
“啊……好痛……”一位正準備進門買奶茶的顧客不幸被掉落下來的玻璃割傷了胳膊,鮮血直流。
店內的何先生也被這突如其來的爆炸嚇得魂飛魄散,手中的奶茶杯掉落在地上,店內其他顧客也都驚慌失措,紛紛檢查自己有無受傷。
不知是誰提醒了一聲,趕緊把受傷的人送到醫院去,何先生這才反應過來,叫了一輛救護車將顧客送往附近的醫院救治。
“你這玻璃門質量這么差,好好的突然爆炸,太危險了,你要賠償我們全部損失。”受傷顧客的家屬氣憤地說道。
“真是不好意思,我也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但玻璃不是我生產的,不是我安裝的,玻璃碎了我也是受害者,受傷賠償的事情應該找賣玻璃的,不應該全部由我承擔。”何先生一臉無辜地說道。
“那我們不管,在你店門口發生的事情就應該找你!還不是你貪便宜買了質量不合格的玻璃,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何先生的妻子在一旁抱怨道:“你說我們怎么那么倒霉,就是為了安全才裝的這個鋼化玻璃,當時裝玻璃的時候那個玻璃店老板也說了這種鋼化玻璃就算整個人踩在上面都不會有問題的,怎么突然就爆炸了呢?這筆錢肯定不該由我們來賠!應該讓賣玻璃的人賠!”
“走!找那個玻璃店老板去!”何先生越想越氣,明明是最安全的玻璃,怎么碰都沒碰就突然爆炸了呢?
憤憤不平的何先生來到玻璃店找到老板,質問道:“我在你這購買的兩塊玻璃一個月不到就突然爆炸,現在弄得我店也沒法經營,還造成一個顧客受傷,你應該賠償我所有的損失!”
“何先生,這種玻璃是最安全的,我賣了這么多塊玻璃也沒發生這種情況,如果不是你人為破壞根本不會爆裂,肯定是你自己不小心把玻璃打碎了。”玻璃店的老板這樣一句話讓何先生更是火冒三丈。
“我們碰也沒碰過,是玻璃自己突然爆裂,明明就是質量有問題。”
“那你既然說是質量有問題就應該去找生產商啊,找我干嗎?”
“我不管,玻璃是從你這里買的,我不找你找誰?”
玻璃店的老板也很無奈,只好帶著何先生找到了生產玻璃的廠家,“我們生產的玻璃都是有國家3C認證的,全部都是合格產品,根本不存在質量問題”。隨即生產商拿出了玻璃合格證書,何先生頓時無話可說,難道自己就這樣平白無故地遭受損失?
●法律解讀
何先生因為玻璃爆炸的事情奶茶店也沒法經營,受傷顧客的醫療費也由何先生先行承擔了一部分,但何先生認為自己并不存在過錯,不應該承擔這筆費用,而銷售玻璃并負責安裝的玻璃店老板也拒絕承擔賠償損失責任,那么究竟受傷的顧客該找誰賠償?何先生所遭受的這些損失到底該由誰來承擔?幫女郎律師后援團團長、上海觀庭觀盛律師事務所主任余庭律師表達了以下法律意見:
問1.玻璃突然爆炸造成前來購買奶茶的顧客受傷,該由誰來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余庭:根據《侵權責任法》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相關法律、司法解釋的規定,公共場所的管理人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的,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若因第三人侵權導致損害結果發生的,由實施侵權行為的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安全保障義務人有過錯的,應當在其能夠防止或者制止損害的范圍內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安全保障義務人承擔責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賠償責任的范圍包括因遭受人身傷害,就醫治療所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若構成傷殘,還應支付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費用以及因喪失勞動能力導致的收入損失。
若玻璃突然爆炸是因為玻璃質量問題或安裝存在問題而導致的,那么就存在第三人侵權的情形,玻璃生產商或銷售商應當對受傷顧客承擔產品侵權責任。如果何先生作為安全保障義務人存在過錯的話,應當在其能夠防止或者制止損害的范圍內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何先生在承擔補充賠償責任后,可向實際侵權人追償。故該名顧客可以只起訴何先生,也可以將玻璃的生產商或銷售商作為共同被告要求承擔侵權責任。
問2.何先生的損害該由誰來賠償?
余庭:何先生雖然身體上并未遭受傷害,但其因玻璃爆炸而無法營業產生了相應的誤工損失。根據《侵權責任法》等法律規定,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向產品的生產者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產品的銷售者請求賠償。
何先生若主張因玻璃存在缺陷遭受損害的,既有權向生產者,也可以向銷售者提起侵權之訴。若產品缺陷是由生產者造成的,銷售者賠償后,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因銷售者的過錯使產品存在缺陷的,生產者賠償后,有權向銷售者追償。
問3.三方當事人舉證責任如何分配?
余庭:首先,受害人的舉證責任:該名受傷顧客若基于安全保障義務向何先生主張賠償的話,如果何先生無法證明自己已經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那么則推定何先生存在過錯,并且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其次,若顧客基于第三人侵權或何先生基于產品責任侵權向玻璃的生產商或銷售商主張承擔侵權責任的話,應當承擔初步舉證責任,即首先證明該玻璃存在缺陷,其次本人受到損害的事實,最后受到的損害與玻璃缺陷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生產者的舉證責任:依據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證據規則的規定,產品責任糾紛生產者應當對免責事項負有舉證責任。產品責任是無過錯責任,但不是絕對責任。生產者的責任是否免除還要看其他法律的規定,《產品質量法》第四十一條第二款規定,生產者不承擔產品責任的情形主要有:(1)生產者能夠證明未將產品投入流通的;(2)生產者能夠證明將產品投入流通時,引起損害的缺陷不存在的;(3)生產者能夠證明將產品投入流通時的科學技術尚不能發現缺陷的存在的。需要指出的是,評斷產品缺陷是否為投入流通時的科學技術尚不能發現的,應當以當時整個社會所具有的科學技術水平來認定,而不能以產品生產者自身所掌握的科學技術水平來認定。
銷售者的舉證責任:若銷售者不能指明缺陷產品的生產者也不能指明缺陷產品的供貨者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故無論是顧客還是何先生向玻璃的生產商或銷售商提起侵權之訴,那么首先要證明產品存在缺陷,而這種缺陷只有通過專業的司法鑒定機構進行鑒定才能認定是否產品質量上存在瑕疵。
欄目主持人:成韻 chengyunpipi@126.com
延伸閱讀
在產品侵權責任糾紛中也存在一個爭議點,受害人是否可以或者應當將生產者與銷售者作為共同被告提起訴訟?
司法實踐中存在三種做法,一是認為生產者、銷售者應當作為共同被告,若受害者只起訴其一,那么法院應當依職權追加另外一人為共同被告;二是認為生產者、銷售者可以作為共同被告,如果受害人僅起訴一人,則應當尊重不告不理原則;三是認為受害者應當選擇其一作為被告。
從訴訟主體的角度來說,產品侵權責任糾紛中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屬于非必要共同訴訟,將生產者、銷售者作為共同被告有利于查清案件全部事實,能更好地解決糾紛。其次,立法上雖然沒有明確是否可以將二者作為共同被告訴至法院,但從受害人方便行使訴權,更好地保護受害者的合法權益角度來說,受害人既可以選擇生產者或銷售者一方作為被告,也可以將二者作為共同被告。
熱線電話:021-25653888
律師熱線:400-180-8686
本欄目由上海教育電視臺“幫女郎”節目、上海觀庭觀盛律師事務所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