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管繼平
林語堂: 半似狂生半腐儒
文·圖/管繼平
過去曾有人說林語堂最大的本領是,向中國人介紹西方文化,向西方人介紹中國文化。現(xiàn)在看來,有如此優(yōu)美的文字與專業(yè)水準,又是情趣高超的大學者,讀到他的書,愛好中國文化的西方讀者真有福了。
管繼平,筆名推仔、易安閣。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上海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上海書法家協(xié)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上海作家協(xié)會理事,上海楹聯(lián)學會常務理事,上海九三書畫院秘書長等。
少小愛文辭,對傳統(tǒng)文化頗為傾心。除書法篆刻創(chuàng)作之外,近些年以民國文人的書法、印章為研究主題,出版多部專集。
如今我們常說到的“幽默”一詞,首先要感謝林語堂先生,因為當年正是他最初將英文humour翻譯成“幽默”的。在之前曾也有人翻成“語妙”、“詼摹”等,但都不及他的“幽默”來得幽默。
林語堂先生本身就是一位提倡幽默、閑適以及“性靈文學”的作家,在上世紀的30年代,他陸續(xù)創(chuàng)辦《論語》、《人間世》和《宇宙風》等刊物,追求的就是這樣一種風格,他時常說:世俗人間,還不是有時笑笑人家,有時被人家笑笑。所以,在我年輕時的讀書印象里,我總覺得林語堂是和梁實秋一類的作家,他們的為人品性都非常的紳士,他們的為文又非常的輕松好讀。不過,盡管林語堂先生是大力倡導幽默的作家,但相比之下,真正文章幽默的我倒還是以為梁實秋先生更勝一籌。當然,兩人都是受英美文學的影響,都有相類似的學習背景,而且我甚至還發(fā)現(xiàn),他們的書法風格也有不少相類似之處吶。盡管兩人都不以書法鳴世,但他們對書法藝術卻均有專門的研究,談起書法來,都非常的專業(yè)與內行。
1895年生于福建南部沿海山區(qū)一個基督教家庭的林語堂,自幼所接受的是西方思想文化的熏陶和影響。他的父親為鄉(xiāng)村基督教牧師,生性開朗幽默,愛說笑話,所以也為林語堂日后成為文壇上的“幽默大師”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林語堂的青少年時期,所讀的都是教會學校,直至1916年他從上海圣約翰大學畢業(yè)后來到北京,才發(fā)現(xiàn)自己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竟相當?shù)娜笔Вm知道使巴勒斯坦的古都耶利哥城陷落的約書亞將軍,卻不知道孟姜女的眼淚也沖倒了一段萬里長城。于是,他又重新開始,從讀《紅樓夢》開始,惡補傳統(tǒng)國學。難怪林語堂曾在上海某大學演講時說,人生在世,起初認為什么都不懂,大學時認為什么都懂,畢業(yè)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時又以為什么都知道,晚年時方覺悟其實不知道的還太多。
林語堂先生曾寫過好幾篇“自傳”的文字,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就有《四十自敘》、《八十自敘》以及用英文寫的《我的自傳》等,“我生今年已四十,半似狂生半腐儒。一生矛盾說不盡,心靈解剖亦糊涂……”他的《四十自敘》,便是以這樣一首長詩開始的。但盡管他的“自傳”寫了好多種,可是,文中談他少年如何發(fā)憤讀書的事例卻很少,談如何臨池寫字學畫的故事更是一片空白!然而,文人的雅逸、沖淡之氣自不消說,即便是線條、用筆乃至章法均也大有可觀之處,真不知他是于何時下的苦功?
對于書法,林語堂在后來的文章中有許多獨到的見解。他曾有一篇幽默的文章《假如我是土匪》,文中他竟將寫好書法作為土匪首領的“第一件”要務。他說想要自一個土匪做到顯祖榮宗的模范人物,必要的條件是學得一手好書法,而又能擬得體動人的通電。但后者可以花錢雇一位舉人代擬,可題簽聯(lián)對則不好意思叫人代題。當“我奪了幾個城,掠了一州府,自然有許多人來請我題匾額寫對聯(lián)了。這時就要見出你的高下……”于是他認為:“書法是半世的事業(yè),學習要早。”
他曾說過,一切藝術問題都是氣韻問題,我們可以說任何國家都是一樣;也可以說直到目前,西洋藝術中的氣韻還未能取得主宰之地位,而中國繪畫則常能充分運用氣韻的妙處。林語堂1936年起在美國居留了相當長一段時間,在此期間,他主要以英文寫作,向歐美讀者介紹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他曾自擬一副對聯(lián),來描寫他做學問的取向,曰:兩腳踏中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據說,他的書房“有不為齋”曾掛有此聯(lián),乃梁任公之手筆也。在美國,林語堂以一本《生活的藝術》而名聲大噪,這本以英文著述中國的傳統(tǒng)思想、哲學和文化藝術,一度成了風行歐美的暢銷書,竟達四十多次重版。
林語堂先生用英文寫了不少介紹中國書法的文字,如今又被譯回中文,讀后令我對林先生的書法藝術理論造詣不得不驚嘆。試看我隨意摘錄的一段:書法藝術表現(xiàn)出氣韻與結構的最純粹的原則,其與繪畫之關系,亦如數(shù)學與工程學天文學之關系。欣賞中國書法,意義存在于忘言之境,它的筆畫,它的結構只有在不可言傳的意境中體會其真味。……中國之毛筆,具有傳達韻律變動形式之特殊效能,而中國的字體,學理上是均衡的方形,但卻用最奇特不整的筆姿組合起來,是以千變萬化的結構布置,留待書家自己去決定創(chuàng)造。如是,中國文人從書法修煉中漸習的,認識線條上之美質,像筆力,筆趣,蘊蓄,精密,遒勁,簡潔,厚重,波磔,謹嚴,灑脫;又認識結體上之美質,如長短錯綜,左右相讓,疏密相間,計白當黑,條暢茂密,矯變飛動,有時甚至可由特意的萎頹與不整齊的姿態(tài)中顯出美質……
我們回頭來看看林語堂先生的書法,雖然他的字不是那種夸張的書法家字體,但行文之舒朗、線條之蘊藉、氣質之從容。我想,若沒有相當?shù)墓αΓ茏龅饺绱俗匀皇菙嚯y辦到的。
編輯:沈海晨 mapwow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