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旺
把自己“扶進”監獄的國扶辦高官
文/金旺
如果不是案發,丁書苗至今還披著熠熠生輝的霓裳——中國慈善家。她的眾多頭銜之一,是中國扶貧協會副會長。而范增玉,正是丁書苗慈善劇本的“編劇和主演”。
范增玉,1963年5月出生,河南省鄲城縣人。他從軍隊轉業到官至正處級,用了不到十年的時間。范增玉于1978年參軍入伍,1987年底他轉業到中國環境報河南記者站做記者。不到一年,范增玉調到河南省委辦公廳工作,他曾任副主任干事、主任干事。1992年4月,范增玉調任河南周口地委政研室副主任,進入副處級干部行列。半年的過渡之后,范增玉被派往河南省扶溝縣任縣委副書記,連續三年的實職工作經驗,為他重回政府核心崗位打下了基礎。
1995年,范增玉調任周口地區任行政公署副秘書長。正是在這個崗位上,范增玉的仕途差點終結。1998年河南省交通廳廳長曾錦城案發,范增玉就被認定向曾錦城行賄1.1萬元,但后來河南省人民檢察院作出不起訴決定。不久之后,周口市檢察院以豫檢周申復決字[1999]第4號《刑事申訴復查決定書》,對前述《不起訴決定書》予以撤銷。最終,范增玉被免予刑事處罰。
有了污點的范增玉在晉升之路上屢受挫折,但他在此“蹲”了五年之后,終于東山再起。2000年4月,他擔任周口市財經工作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這是一個正處級崗位。2001年,范增玉擔任周口市政府秘書長,并在這個位置上干了三年。2004年,范增玉任河南省農業綜合開發(扶貧)辦公室黨組成員、副主任。2005年,范增玉以“在扶貧開發中保持先進性”為題,在人民日報刊發文章,闡述了他在扶貧崗位上對理論學習和黨建的重視。
河南省扶貧辦一位官員介紹:“此人能說會道,以能辦事著稱,當面撒謊,張口就來。”在省扶貧辦主任的崗位上,范增玉多次進入紀檢官員的監察視線。雖然非議頗多,2006年4月,范增玉調往北京,擔任國務院扶貧辦全國貧困地區干部培訓中心主任(副廳級)。在扶貧系統,范增玉的理論水平和辦事能力得以展現。因為工作關系,他和丁書苗在慈善領域有了交集。
隨著丁書苗在商業領域的突飛猛進,她開始熱心公益慈善事業。
2006年,丁書苗捐資50萬元為國家貧困縣、湖北羅田縣平湖鄉胡家河村修建鄉村公路。當年,她還獲得“山西省扶貧攻堅先進個人”。2008年因為對四川地震的救援,丁書苗控制的博宥集團榮獲扶貧救災愛心企業。
2009年3月,范增玉任國務院扶貧辦外資項目管理中心主任,這是一個正廳級崗位,他負責該中心全面工作。范增玉在這個崗位上如魚得水,將“引進外資”的概念擴展到了對內地資金的使用。
范增玉所在的崗位和他展現出的長袖善舞的辦事能力,讓他和丁書苗的交往迅速熱絡,兩人在事業上的互動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
2009年3月,丁書苗曾向家鄉晉城捐款1000萬元用于貧困山區脫貧致富。當月,由丁書苗博宥集團投資的第一條“民營鐵路”嘉南鐵路在晉城市進行投標。
2009年9月28日,嘉南鐵路在山西省晉城市沁水縣嘉峰鎮舉行奠基儀式,范增玉和丁書苗一起出現在現場。范增玉的出席,是因為這條鐵路還被賦予了對山西晉東南的扶貧開發意義。
2009年9月,“中國扶貧開發典型人物”表彰大會在北京政協禮堂舉行,在長達73人的中國扶貧開發典型人物名單上,博宥集團董事長丁書苗位列第一。
2009年11月18日,國務院扶貧辦、全國工商聯等單位在南寧舉辦了“全國扶貧協作優勢產業推介暨招商引資洽談會”。令人矚目的是,博宥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國務院扶貧辦外資中心同列承辦單位,而該公司的董事長丁書苗作為組委會副主任,獲得了與相關領導在主席臺一起就座的機會。此后,丁書苗還獲得了中國扶貧開發協會副會長的頭銜。
而范增玉也迎來了他最為驕傲的事業上的高潮。根據公開的報道資料:從2009年11月底到2010年10月初,參加該洽談活動扶貧重點縣落實項目260個,投資金額共計206億元人民幣。
2010年范增玉在中國社會科學報發表文章《落實科學發展觀,踐行黨建科學化》,長達7000余字的稿件中,范增玉再次以黨建話題切入,論述了其在扶貧領域的工作新思路。
此時的丁書苗投桃報李,出手闊綽,對范增玉有求必應。
2009年12月間,丁書苗通過各自的司機送給范增玉450萬元人民幣現金。
2010年1月,范增玉主管招商引資洽談項目表彰大會,他指令為博宥集團獨家增設特別貢獻獎,并安排丁書苗作大會發言。
2010年3月底至4月初,因為時任北京鐵路局大同分局局長羅金寶案發,丁書苗牽涉案被調查。在明確得知丁書苗被邊控的情況下,范增玉于2010年7月、8月間,承諾將反映丁書苗事跡的《愿將此生獻給國家》轉交給扶貧系統的高層領導,以獲得領導認可性批示。
2010年10月,范增玉主管中加項目合作,批準丁書苗參加中加項目合作項目簽約儀式并作大會發言。
2010年4月至11月,范增玉策劃主管編印《人民畫報·外資扶貧特刊》,他授意并批準加大對丁書苗的宣傳。丁書苗個人事跡和圖片在該刊第28頁和29頁用了整整兩個頁面進行宣傳。
2010年11月18日,“全國扶貧協作優勢產業推介暨招商引資洽談活動表彰會”在北京舉行,多位政要出席,國務院扶貧辦外資中心主任范增玉宣讀了表彰決定,共約600人參加了表彰會,博宥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被授予“特別貢獻獎”。
2010年11月24日,丁書苗被抓,范增玉的落馬已經注定。
劉志軍被中紀委工作人員從其在鐵道部辦公室帶走,當時在場的范增玉也一同被控制,范增玉和劉志軍的仕途在2011年2月11日終結。
2011年3月25日,中紀委完成對范增玉案初查,同年4月6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文件,將該案交辦至北京市檢察院。
北京市檢察院一分院于4月19日對范增玉立案偵查,收集了相關書證和證人證言。2012年9月27日,從中紀委辦案工作點傳喚范增玉,并以其涉嫌犯貪污罪、受賄罪,于當日刑事拘留。經北京市人民檢察院決定,于2012年10月11日被北京市公安局逮捕。北京市公安局于2012年12月18日對其涉嫌詐騙罪立案偵查。因部分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此案于2013年6月28日被退回補充偵查。鑒于案件重大、案情復雜,其間檢方曾延長審查期限兩次。
隨著劉志軍案的塵埃落定,劉志軍腐敗案的關鍵人物丁書苗走上了被告席。
2013年9月24日,原博宥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丁羽心涉嫌行賄、非法經營一案在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庭審中,丁羽心稱,自己曾先后38次給予范增玉財物共計折合人民幣4000余萬元。
北京師大張德建教授提交的論文《茅坤的知識世界與精神境界及其散文模式》對明代茅坤散文研究,通過茅坤散文架構三大部分:現實時空、歷史時空的交替并存、悲劇意識與使命意識并存、立言與立功雙重選擇這一散文模式和悲慨激昂的古文風格,深入到茅坤的思想與精神世界,展示了茅坤的獨特性。
2014年1月9日上午,范增玉因涉嫌貪污、受賄、詐騙約6000萬元,在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出庭受審。
范增玉被指控的第一項罪名是貪污罪。
2009年12月間,丁書苗安排自己的司機侯晉亮將450萬元人民幣現金交給范增玉派來的北京坤盛騰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經理張坤,張帶給了范增玉。
范增玉將450萬元中的170萬元交給了張坤,并安排張坤以其公司的名義將150萬元捐贈給某培訓中心,讓培訓中心得以償還某單位欠款。
在向北京市大興區某培訓學校支付20萬元培訓費、向北京某文化傳播公司支付20萬元場地費之后,范增玉將450萬元中剩余的260萬元存放于自己的辦公室。2010年初,范增玉將260萬元公款據為己有。
范增玉被指控受賄的事項有兩項。其中一項是受人請托安排其子女在國務院扶貧辦外資中心工作,收受他人人民幣10萬元,而這只是范增玉受賄金額中的很小一部分,更多的則是來自丁羽心。
檢方指控稱,范增玉于2009年至2010年間,利用擔任扶貧辦外資中心主任的職務便利,接受丁羽心希望參與扶貧項目、樹立正面形象的請托,為其安排在有關表彰會上發言、在有關刊物上刊登慈善事跡等。范增玉先后38次索要或者收受丁羽心的財物共計折合人民幣4000余萬元。
丁羽心案庭審中其他證據材料顯示,范增玉對此給出了另一種說法:“我認識丁羽心不久,丁就給我送錢,急于擴大自己和企業的知名度,后來我聽到風言風語,但我已經幫她安排過一些活動。丁被限制出境以后,她給我打電話讓我問問。我逐漸認識到丁是被有關部門調查,急于擴大知名度,并想借此結識領導人,以逃避司法。”
至于范增玉被指控犯詐騙罪,也與丁羽心有關。根據檢方指控,除了一筆390萬元是范增玉以幫助歸還欠款為名從丁羽心處騙取,另外兩筆均是丁羽心被有關部門調查后,范增玉冒充領導或以疏通關系名義從丁羽心及其下屬處騙取的。
檢方指控稱,2010年12月間,范增玉冒充有關領導,與丁羽心短信聯系,先后騙取丁羽心人民幣200萬元和20萬歐元(約折合人民幣180萬元)。另一筆則是在2010年12月底至2011年春節期間,得知丁羽心被公安機關采取強制措施后,范增玉對丁羽心的下屬張鐵軒謊稱其認識有關領導,可以為丁羽心疏通關系,先后騙取張鐵軒財物共計折合人民幣890余萬元。事實上,范增玉所謂的“疏通關系”并未讓丁羽心脫困。2011年6月,丁羽心被北京市公安局刑拘。2013年9月24日,身體狀況不佳的丁羽心出現在被告席前,庭審期間曾一度差點摔倒在地……
范增玉案未當庭宣判。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
案后思
凡有權力的地方都要加強反腐。
縱觀范增玉貪污受賄案,丁書苗想用慈善家的佛光來遮掩犯罪行為,而范增玉利用自己的職權為丁書苗鋪路架橋,終使丁書苗成為中國慈善家。而這背后是金錢在起作用,丁書苗出錢,捐款做慈善,向范增玉行賄;范增玉受賄,為丁書苗提供方便。讓人想不到的是,范增玉在丁書苗已經被警方控制的情況下,還以撈人為名,向丁書苗下屬騙取890余萬元,可見其貪心之大。結果,慈善家光環沒有救得了丁書苗,隨著丁書苗的倒臺,造神者范增玉也被捕入獄。
做慈善本來是件好事,是光明正大、充滿正能量的事情,而丁書苗、范增玉所做的慈善卻包藏禍心。動機不純,慈善的光環做得再大再漂亮,也躲不過破滅的命運。
范增玉貪腐案已經畫上了句號,但它警示人們,凡有權力的地方都有腐敗產生的可能,所以,凡有權力的地方都要加強監管,不讓腐敗有機可乘。商人有錢了,可以捐款做慈善,捐得越多越受歡迎;作為管理者的官員,給慈善捐款多、貢獻大者一些激勵和鼓勵,安排大會發言、媒體宣傳、授獎、給一些頭銜等,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可范增玉貪腐案告訴我們,不能因為做慈善而忽視或放松反腐和防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