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 盛
(新疆瑪河流域管理處,新疆 石河子 832000)

新疆的水利開發歷史源遠流長,最早可以追溯到兩漢時期的西域屯田時期。近年來,隨著水利事業的快速發展,新疆許多灌區的灌溉樞紐工程成為生態旅游景區,在注重防洪、灌溉、發電的同時,也開發了生態、旅游等功能,使水利工程建設與當地自然景觀融為一體,成為當地的旅游勝地。目前新疆已建水利風景區100多處,其中,大型水庫生態環境保護水利風景區9個,中型水庫生態環境保護水利風景區89個,新疆塔城西河石門子水利風景區、吐魯番坎兒井樂園水利風景區等7家水利工程管理單位被批準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為新疆水利風景區的建設與發展奠定了品牌基礎。
水利風景區是以水域或水利工程為依托,具有一定規模和質量的風景資源與環境條件,可以開展觀光、娛樂、休閑、度假或科學、文化、教育等活動的空間或地域。
新疆屬于典型的內陸干旱地區,獨特的地形地貌造就了獨一無二的旅游資源?,敿{斯河位于天山北麓準葛爾盆地南緣,是準噶爾內陸區冰川規模最大的一條河流,總面積2.43萬km2,全長420 km。源頭區的冰川孕育著包括瑪納斯河在內的河流800條,冰川面積608 km2,該流域的主要徑流水源為高山區的冰雪融水與上游的降水。河流貫穿了山地-綠洲-荒漠系統,地表過程復雜?,敿{斯河發源于北天山中段依連哈比爾尕山烏代肯尼河的43號冰川,上游峽谷較多因而水流湍急,下游平原坦蕩,河曲發育,沿途依地勢不同,或彎蜒崎嶇,或洶涌澎湃,或依山傍水,具有多種動植物、天然礦石等旅游資源,極具開發價值,但由于地處偏遠,交通不便,在其建設發展過程中,受自然條件、工程條件、投資融資條件、人的思想觀念等因素制約,發展較為緩慢。
瑪納斯河分別流經昌吉州的瑪納斯縣、塔城地區的沙灣縣、石河子市和八師的19個農牧團、場、鄉以及六師的新湖總場。流域面積廣闊,范圍較大,長期以來存在著流域面積管理和行政區域管理脫節、事權劃分不明確的現象,由于各地州、兵團師相互之間不存在行政上的隸屬關系,管理權力相對獨立,各地州及兵團師之間各自為政,加之管理事權不清、分工不明、協調不夠,當區域利益與流域利益整體不一致時會有各自的利益取向,很難從水資源開發的整體格局來考慮問題,不利于流域與區域管理部門協調行動、形成合力、實現共贏,不利于瑪河水資源的整體開發與利用。
網絡信息化建設被譽為信息化建設的 “高速公路”,是相互交流和學習的重要載體?,敿{斯河流經的許多地區地處偏遠、交通不便,信息相對閉塞,網絡信息建設遠遠落后于其它省區,嚴重影響了各景區間的橫向交流和向品牌景區的學習。
旅游規劃是旅游發展的綱領和藍圖,風景區的建設與發展,涉及水利工程安全、水土保持、旅游開發和生態修復等諸多方面,覆蓋范圍廣,有其特殊的內容和要求,是復雜的系統工程,尤其需要用規劃做保障[1]。目前在瑪河開發規劃過程中,對瑪河的旅游資源開發不夠,缺乏對歷史、玉石文化有效的開發,不能夠把瑪河水利資源的開發建設與旅游資源、玉石資源開發交互融合。同時也缺少既懂旅游開發規劃、又懂水利工程的復合型管理人才,缺乏統一完善的可行性整體規劃。
一個科學合理的旅游規劃,對于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和旅游區的形成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制定具有科學性、操作性、前瞻性的旅游規劃,是瑪納斯河流域水利工程的當務之急。
2.1.1 合理定位開發主題
在規劃開發過程中,以水利工程資源為基礎,以市場為導向,深度發掘瑪河歷史文化,打造鮮明的旅游形象,將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與“水利”的主題緊密相扣,充分利用水資源,傳承瑪河歷史文化,開發旅游產品,發展旅游經濟,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制訂合理的發展模式,保護、培育市場資源,為瑪河水利事業發展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
2.1.2 努力加強區域協作
以生態旅游為前提設計旅游產品,統一規劃,樹立“大旅游”的概念,走大旅游、大市場、大發展之路,將水利工程旅游放在旅游大市場中來定位,實現資源共享、產品互補、客源互流,走和諧共贏的共同發展之路。
2.1.3 注重當地環境保護
旅游、參觀、學習、防洪、供水、灌溉、發電等是水利工程多方面的功能,如果規劃不當,勢必對生態環境產生負面影響,這種影響有時是不可挽回的。因此,在規劃之初,就要進行嚴格的環境影響評價、水質保護評價,并根據監測、評估的結果,及時調整規劃的內容和要求,始終把水質保護、環境治理、生態恢復放在首位。
瑪納斯河流域水利風景旅游規劃既是專項規劃,又是綜合性規劃。因此,要通盤考慮規劃與旅游開發、環境保護、文化品牌等方面的聯系,做到科學合理,配套實施。
2.2.1 嚴格執行政策法規
2004年5月8日水利部頒布實施了《水利風景區管理辦法》,2004年8月1日實施了《水利風景區評價標準》。《辦法》和《標準》的出臺為新疆水利風景區的建設與發展提供了政策與法制保障。在確保水利工程安全的前提下,瑪河流域管理處應嚴格執行國家和有關部委的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制度和標準規定,嚴格設立、規劃、管理和保護水利風景資源。
2.2.2 深度挖掘特色文化
特色文化包括水利工程文化和當地特色文化。根據世界旅游組織預測,水利旅游將成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旅游項目之一,發展前景極其廣闊。因此,在水利風景區規劃時應當深度挖掘水利工程文化和當地特色文化,開展多項水上運動和娛樂活動,從而豐富水利風景區的文化內涵,提升文化品位[2]。除此而外,瑪河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在歷史上曾發生過許多重大事件,瑪河歷史上有 “三不過瑪河”的說法,諸如佛教的傳播沒有越過瑪河、三區革命的傳播也沒有越過瑪河等,這些都使瑪納斯河具有優越的旅游資源歷史背景。注重對這些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是發展特色旅游中獨特的文化優勢。
2.2.3 重規劃更應重策劃
為充分開發瑪納斯河旅游資源,必須考慮到它的特殊性,在規劃原則與要求、規劃內容與深度、規劃的審查和實施等方面,充分體現出這些特性。
做好這項規劃,有助于發揮文化優勢,形成文化品牌,做大做強瑪河文化。因此,科學合理的規劃是非常必要的。但規劃模式化的東西越多,反而會削弱了規劃本身的價值。因此,在按照相關要求完成旅游規劃之前,更加需要針對水利風景區的實際情況,策劃出一些既能滿足傳統旅游需求,又能滿足新型旅游需求的獨特旅游項目,如水上娛樂、水產養殖等。同時,為了保護生態環境,突出特色,可借助高科技手段保護自然和文化資源,以確立持久發展優勢,做到“親水而不侵水,近水而不進水”。
瑪納斯河流域水利風景區旅游開發規劃的時序安排必須與水利工程建設規劃相銜接,尤其新建設的水利工程設施,最好在工程施工之前就應考慮到以后的旅游開發,把施工期間的建筑物、管網和道路等與后期的旅游需要結合起來,以避免重復建設,節省投資,提高設施的利用率。
[1]賈建中.新時期風景區規劃中的若干問題[J].中國園林,2001(4):61-65.
[2]方子云,鄒家祥,鄭連生.中國水利百科全書:環境水利分冊[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