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昉苨
“男生班”能解決“男孩兒危機”嗎
●黃昉苨

攥著電視遙控器,上海男孩兒李忠陽在不知不覺間迎來了人生的一大轉折。電視里,一群成功人士在爭論“男孩兒危機:如何打造男子漢”的話題。上海市第八中學的校長盧起升談著自己的構想:他計劃在市八中招收兩個男生實驗班,“在尊重男生思維發展規律和身心發展特點的基礎上”,把他們培養成“浩然正氣、樂學善思”的男生。
看完節目,李忠陽選擇了“給自己的人生冒一次險”,報考上海八中男生班。與他作出相同選擇并最終通過學校面試的,還有其他60多個男孩兒。
入學不久,李忠陽就意識到了自己所在班級的特殊。作為班長,他在參加一次學校的班長會議時,發現自己“掉入了粉紅色的海洋”——粉紅色是市八中女生校服的顏色。
很多報告都顯示,女生的平均成績已經遠遠超過男生。目前這種課堂形式更加適合女生;而對男生固有的一些特質,比如好勝、質疑、有沖勁,它是沒有辦法去發揮的。
但把男生聚到一起接受教育是否就能解決問題呢?在每個班級配備一男一女兩位班主任、各科教師都挑骨干擔任的情況下,開學一個月后,盧起升得到的是一份意想不到的答卷:某一門主課的月考,成績排在最后一名的,恰好是個男生班。
男生班創辦一周年時,一家媒體去采訪,拍下了教室里垃圾桶旁的一張告示,上面用斗大的字寫著“吾非籃筐,勿投!”
遭殃的遠不止垃圾桶,男生班桌椅的壽命要比別的班短一點兒,門板也要比別的班級更坑坑洼洼,男生班的窗戶玻璃差不多每個禮拜都會被打破一次。在男生班任課老師那里,盧起升也收獲了一肚子苦水:男孩兒不守紀律、做題敷衍了事、愛跟老師抬杠……
盧起升是在跟自己上大學的兒子交流之后領悟過來的:“這就是男生,我就是這樣成長的。”
有一份報告,將男生班的上課情況與普通班作過比較。內容相同的一堂英語課,在普通班,男生插嘴4次,說網絡用語與俗語兩次,女生沒有這種不守規則的行為;而在男生班,插嘴次數是9次,網絡用語與俗語出現了4次。報告的建議是:“男生不愿意遵守規則,課上喜歡按照自己的節奏學習或記憶……男生不喜歡安安靜靜地坐著,如果課程能夠滿足他們在更寬闊的教室和更少拘束的環境下進行,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將會最大限度地被激活。”
對李忠陽來說,男生班最可貴的是,他終于可以體會站在優秀的女生陰影之外的世界:“如果是在普通的班級里,我們辦活動、上課什么的,肯定會跟著女生的節奏來。在男生班里我們才有更多機會去嘗試當學生干部、上課自由發言、發展男孩兒的興趣。”
普通班和男生班都曾用“分組競爭”的策略去激起班里良性競爭的意識,結果男生班的學生們非常投入,你追我趕,普通班則幾乎看不出效果。
針對窗戶玻璃常常被打破的狀況,老師們想出了“讓男生參與體驗”的點子,派學生幫著補窗戶。領會過了修補的辛勞,男孩們就“手下留情”多了。“手下一留情,男孩兒就變成男人了”,盧起升看在眼里,樂在心上。
男生班學生吳一凡升入高二后,漸漸品出味道來:校長有時候是有意讓學生自己去嘗試、去犯錯。當然,作為一個男子漢,最終還得自己去背起責任。
“我們要求老師布置更多的化學作業,要求做更難的題目。”盡管并不輕松,但他覺得,學習對他來說變得容易了,因為主動權在自己手里。
在最近的一次全區統考中,男生班的成績已經遠超全區平均分。但到了這個時候,盧起升覺得,“成績好像也不是最重要的了”。
“男生班的孩子和普通班的孩子會有不同。”盧起升總結,“他們熱情,也成熟——他們很會安排自己的時間,自我控制和規劃能力比普通班男孩兒強,因為他們嘗試過錯誤;而且因為社會實踐的機會多,他們很大氣,視野寬廣。”
特殊的性格與情境令男生班成了遠比一般班級緊密的團體。男生班的師生關系很像“軍訓場上的教官與學員”。學生之間充滿了競爭,同時也培養出類似兄弟一般的感情。吳一凡難忘的是一次軍訓,為了抗議教官對同學的懲罰,全班所有同學頂著40℃的高溫和那位同學一起繞著操場跑圈。
如果要說有什么遺憾的話,大約就是哪怕成績再好的男孩兒,偶爾還是希望班里有女生一起學習。“這就像一句歌詞,”吳一凡解釋說,“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
(摘自中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