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馮潔 實習生/陳抗
作為全國唯一,縣域科學發展示范點從嘉善啟程,自有其現實深意。自2013年2月28日嘉善獲批國家級縣域科學發展示范點,至今已逾一年。以“三區一園”為抓手的試點工作,在今日之嘉善,已初現碩果。日前,本刊記者走訪了嘉善各科學發展試點先行區,一探嘉善縣域科學發展試點之成效。
以“畝均、人均、科技創新”論英雄,是嘉善打造轉型升級引領區的核心理念。在這里,集約、集聚、集群的產業發展模式得到了最佳印證。作為嘉興市特級工業功能區,姚莊工業園將高新技術作為發展的最大競爭籌碼,成為全省光伏產業和精密機械產業示范基地。
在姚莊,任何一個不起眼的“小”企業,背后都有著鮮為人知的“大”作為。浙江田中精機股份有限公司,這個占地僅為3畝的小面積企業,早已躋身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2012年,該公司實現銷售收入1.73億元、利稅7000萬元,畝均銷售達到1442萬元,畝均利潤達到383萬元,成為當地畝均產出的標桿性企業。
對下游企業而言,田中精機也成為其“機器換人”的一劑及時催化劑。“作為一家專業制造繞線機的企業,我們的產品成功幫助諸多企業‘機器換人’,不僅解決了客戶企業的招工難,更保持了產品的一致性。”口說無憑,管理科科長吉軍將我們帶進了小而精的調試車間,向我們展示了公司的主打產品——全自動繞線機,“以前只是生產簡單的繞線機,經過新一輪研發,我們生產出了流水線式的全自動繞線機,只需要一個人,就可以同時負責幾個工位,就如同打麻將,過去需要手動壘牌,現在則是自動洗牌。”
“拿來主義”外加“本土創新”是田中精機以高新技術謀發展的秘訣所在。作為一家擁有日企背景的企業,田中精機的技術根基與其前身——日本田中精機株式會社大有淵源。吉軍坦言,“全自動繞線機的核心技術是來自日本,但是更重要的,我們進行了改良和創新,借鑒和創新的綜合,才有了今天的高產出、高利潤。”以“畝均”論英雄,如今浙江田中精機股份有限公司正著力謀求上市,以開放視角尋求新一輪發展機遇。
重技術、重創新,成為姚莊工業園站在轉型前列的重要籌碼。走出田中精機,我們來到浙江昱輝陽光能源有限公司。在全球光伏新能源產業面臨國內外市場擠壓的嚴峻環境下,作為一家以光伏為主業的上市企業,昱輝陽光將研發擺在至關重要的位置,每年都將超億元的資金投入研發環節,并成立了以企業為主體的研發機構——昱輝陽光能源研究院。從硅原料到太陽能的系統運用,公司已形成一個完整的光伏產業鏈。
昱輝陽光能源研究院副院長吳承志介紹,伴隨原材料價格下滑、技術進步、產能過剩的沖擊,近年來光伏產業經歷了新一輪洗牌。“目前,太陽能行業已成為一個微利的行業,利潤不超過5%。下一步,昱輝陽光的研發重點將是通過系統集成逐步走向下游,并通過電子商務降低其應用成本,擴大其應用面,形成規模效應。”據了解,昱輝陽光作為光伏產業化的標桿型企業,其產品已成功運用于嘉善各類民用、商用發電項目,“未來,太陽能或許可以像煤、油、汽能源那樣,成為一種平民化的能源。”
作為城鄉統籌的一大特色,嘉善縣自上而下全力推進“兩分兩換”試點。姚莊鎮是嘉善在推進城鄉統籌中走在前列的示范小城鎮。用嘉善發改局副局長王潔的話來說,“姚莊鎮可以說是嘉善縣域科學發展的縮影,試點建設的各個領域都可以在這里找到示范和標桿。”桃源新邨項目是姚莊鎮推進城鄉統籌、集聚發展的重要載體,該項目占地350畝,總建筑面積28萬平方米,總投資3.2億元,社區內建有標準公寓房588套、復式公寓房556套,規劃可安置農戶1000戶,目前已安置住戶823戶、3200余人。
得名自“桃花源記”,在姚莊鎮的村民眼中,桃源新邨也可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桃花源”。村民李小妹現居桃源新邨38幢3單元,對于眼下的生活狀態,她頗為滿意,“現在一家三代,五六口人都住在一起。老母親腿腳不方便,住在一樓,我們和兒子、媳婦、孫子一起住。過去是兩層樓的自建房,現在是五層樓的公寓房,面積大了不少,小區環境也和城里差不多,醫院、活動室、超市都在附近,生活很方便。”李小妹笑稱,自己現在每天的生活就是在家繡繡花,外加照顧一家上班族的生活起居,活脫一副城市人的樣子。
像李小妹這樣的村民在桃源新邨比比皆是。在桃源新邨823戶、3228人中,就業率達到100%,社會保障方面,除全日制在校生和60周歲以上老人按政策不可參保外,參保率為100%。姚莊鎮人大主席蔣勝強給我們算了一筆賬:“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兒的村民生活水平不比城市低。以村里的老人為例,參保后,退休老人每月可領取1000多元養老金,經過集聚,村民還可將桃源新邨空閑的公寓出租給在此打工的外地人,獲得一筆可觀的收入,如此一來,老年人的收入也很不錯了。子女養父母的情況在我們這兒早已不存在了。”
“善文化·道德講堂”、“幸福桃源文化六廊”、老年活動室、多功能會議廳、圖書館、民俗館、家宴中心、農民畫展廳、體育館、中小學、醫院、大型超市、銀行、農貿市場,蔣勝強帶著我們參觀了社區家宴中心,“這里可以容納50桌,村民可以在這里宴請賓客。酒店擺一桌酒動輒上千元,在這里村民可以根據需求自己做,背后就是一個大廚房。不僅節省開支,還滿足了不同需求。”
全覆蓋的社會保障、一站式的服務、全配套的設施,令“桃源”人深刻體會了科學發展的全方位成果,成為嘉善縣域科學發展示范點的一個成功范本。
接軌上海,是嘉善謀求開放合作的第一步。目前,嘉善已與上海科技部門、園區、科研院校、孵化器、科技協會組織、科技中心建立了“六位一體”的全方位合作平臺,致力于以上海為窗口、追逐更多的對外合作機遇。
以嘉善科技創業中心為平臺,“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的科技創新模式成為嘉善以科技創新培育高新企業的重要支撐。目前,憑借這一模式,科創中心已培育孵化企業211家,其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6家、省級科技企業30家。坐鎮嘉善科創服務中心的嘉善縣科技局副局長陸健向我們完整闡明了創業科創中心的職能,“我們的孵化器和加速器就是通過資源整合、管理服務、金融支持等全方位的服務,來縮短入園企業的創業進程,幫助他們順利度過初創磨合期。”在陸健看來,為企業創業提高更完善的金融支持至關重要。據介紹,除了原有的金融扶持模式,科創中心目前正探索建立科技銀行,同時通過與基金公司的合作,實現股權投入與民間基金的成功嫁接。
從“保姆式”服務到“爸爸式”、“媽媽式”服務,陸健告訴記者,科創中心服務企業的宗旨就是“個性化”定制。為適應不同企業創業初期的個性化需求,中心建立了聯系人制度。通過上門走訪、問卷調查等多種形式,及時了解企業的各類需求。
作為嘉善科創中心孵化器的受益者之一,孔巢城和他的創業團隊對此有著直觀的感受。成立于2011年4月的嘉善加斯戴克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從4人團隊起步,經過科創中心的“孵化器”、“加速器”培育,一季度產值已上千萬元,成為科創中心的合格“畢業生”。
作為一家血常規分析儀器的專業生產公司,孔巢城和他的團隊從創業之初,就將技術擺在頭等重要的位置。“我們是全球第三家掌握這項技術的企業,這款產品國內是惟一的。公司50名員工中,研發人員就占了27人,生產人員僅有7-8人。”選擇浙江,選擇嘉善,并非出自偶然。“在此之前,我們也曾考慮選址江蘇無錫等地,也嘗試過于當地科技局等部門溝通,但最后還是選擇了嘉善,主要是基于開放的市場環境、政府對科技的重視程度、搭建的研發平臺、提供的資金支持等多方面的考慮。”

據孔巢城回憶,“剛到這里的時候,公司只有四個人,如何注冊一家企業、要跑哪些部門機構,可以說是一頭霧水。多虧了科創服務中心的幫助,這里工作人員幫我們跑完了注冊的整個流程,這對外地來的企業來說無疑是一種貼心服務。”在孔巢城看來,貼心服務不止是一種感受,在更多的時候,是實實在在的給予。“科創服務中心除了給我們提供日常的服務外,還不定期的提醒和幫助我們申請創新基金、種子基金等多種扶持基金,雖說只是幾十萬元,但這些補助對我們這些創業初期的企業而言無疑是最貼心的實惠。”
以科技為引領,一站式的創業服務中心已成為嘉善接軌上海、打造開放合作大平臺的重要加速器。
科學發展之根本,在于推進民生幸福。嘉善在打造民生幸福新家園的征途中,從村鎮實際出發,以點帶面,總結出各具特色的民生新路。
從大云出口下高速,第一站便是大云鎮繆家村。一站式服務中心就設在村口,村黨委書記丁法強每天都要在此接待村民,為他們解決各類生活難題。
數字電視、寬帶全免費,這對城市居民而言或許是天方夜譚,但在繆家村卻已成為現實。由村一級出資的寬帶、數字電視免費進村入戶,成為該村農戶的一項福利。在丁法強看來,“服務”二字,是該村新農村建設的要義所在。走進繆家村的農房集聚區,最顯眼的便是服務一條街。這條2011年新建的1000平米的服務一條街,匯集了便民服務分中心、新居民管理站、醫務室、老年活動室、閱覽室、棋牌室、乒乓室等。“今年3月,我們的居家養老中心也正式投入使用,白天年輕人都要外出上班,老人們無人看護,可以送到這兒來。這里就像是日托所,老人們可以在這里得到全方位的照顧。”
對于村民未來生活的藍圖,丁法強向我們一一說道,“未來,我們還要籌建文化大禮堂,引入電影院,通過招商引資,建設一批生態養生旅游項目,在實現村民致富的同時提升其生活質量。”目前,以農村生態旅游為主題的碧云山莊、拳王農莊,以“巧克力+旅游”的斯麥樂工業創意旅游等各類生態項目,皆已納入繆家村人追求民生幸福生活斑斕圖景。
據繆家村黨委書記丁法強介紹,2013年,該村可支配資金已達到1100萬元。“對于那些無暇耕種土地的農戶,可以將自留地承包給合作社,由合作社統一種收、統一防病治病、統一烘干、統一銷售。而對于那些不愿意耕種土地的農戶,則可以將土地流轉給合作社,由合作社每年支付600至650元不等的租金”。如此一來,村里的農戶著實做了回“甩手掌柜”。作為集體經營的重要載體,繆家村豐樂合作社近年來吸納了一批50歲左右的退休村干部參與耕種、經營管理,成為該村集體經濟穩步提升的重要生力軍。
繆家村也是嘉善縣最早投入農房集聚的村落之一。目前,該村已集聚農戶800多戶,集聚率近80%。對于進入新社區集聚建房的農戶,宅基地由村里復墾并歸村里經營,承包地若是流轉給合作社的,達到規定年齡的農民給予失地農民養老保障。“去年,村里拿出1000多萬元,為148位村民買了養老保險。現在,村里到年齡的農民每月都可以領到1000多元的養老金。”
繆家村僅是嘉善推進民生幸福新家園建設的一個縮影。當各項惠民政策落到實處,“老有所養,幼有所教,貧有所依,難有所助”的“桃源”生活早已成為水到渠成之事。